APP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26宋志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4期
关键词:造字生字识字

宋志华

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里面蕴含丰富的科學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了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国学精华发扬光大,这几年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但老师一般认为传统文化就是一些古文、古诗和传统节日来源等,没有其他更多的内容。其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字也属于中华的传统文化之一,汉字是传统文化的镌刻,是语言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工具,更是一种瑰丽文化的宝藏。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汉字的学习是最为重要的。而在低年级语文生字的教学中,老师对汉字的讲授就是学生对中国汉字文化最初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他们以后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相信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主抓字词的学习。我个人在以前的生字课上总是向学生强调怎样读好字音、记住字形,写好生字,而忽略了生字的来源和构字的规律,致使学生对学习生字比较抗拒,造成部分学生识字有困难。所以为了让学生对中国的汉字有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刻的认识。本人这两年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实际,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认识汉字。现在谈一谈自己在低年级是如何开展识字教学的。

一、找字源对汉字进行初步解释后再拓展部首识字

在生字学习课上,我总喜欢找一些生字的古文写法,如: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等。如在《蜘蛛开店》一文中,学习“终”字,我首先找了这个字在古文中的几种写法,让学生去猜字,在猜到后再告诉学生字的意思。引出来绞丝旁的来源,让学生知道了绞丝旁的字和丝线有关,因为古人纺线编织都是把线卷起,就有了绞丝旁。接着,我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知道的有绞丝旁的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开着小火车说了一串:线、纹、绑、纷、编、织等。通过了解生字字源,学生就对汉字“终”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而这种深入到汉字的文化背景中的识字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汉字中,进而就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在学生的心中传统文化和中国的汉字都不再是生涩难懂的了,最终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根据不同造字方法学习汉字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知道汉字一共有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不同类型的造字方法可以实施不同的解释。所以,本人认为在讲授生字时教师必须要明确以上的含义,让学生对汉字的造字方法有正确的概念。

例如象形字,它是属于图画文字,是汉字的雏形。一般都是形状表示意思,所以我在教学中就利用象形字的这种特点。向学生出示一些甲骨文图画猜字,再让学生模仿写字,最后才出示正确的生字。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第一册《日月水火》一课时,我就是使用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牢牢地记住象形汉字的读音和写法,学生对什么是象形字有了正确的理解,并且能更好地了解它的字义。我们班的小妍同学甚至在之后的汉字学习中,只要遇到她喜欢的象形字就画一幅相应的图画,非常有意思。

而指事字是用抽象符号进行提示,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表意的标志。所以在讲授指事字时,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这个字所表达出来的意义,再分析字形。例如,“刃”是表示刀口,所以在“刀”字加一点。会意字的学习要点是让学生先理解生字的读音,再分析字形和字义,知道什么是“会意”的方法。例如,一年级上册《日月明》一课中,就是通过课文内容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明、男、鲜”等,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最后是形声字,学生比较容易明白这种造字的概念。在学生学习形声字时,我就更着重让学生从汉字的的偏旁部首入手,先要知道平时所接触的偏旁部首所表示的含义。如:三点水、足字旁、木字旁等。但也有字意与字的读音的有关。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包”的族字文就含有包裹的意思。通过每个园地设计的“识字加油站”学习内容,学生就能更加系统地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三、借助故事、谜语、猜字谜、顺口溜等方法学习汉字

谜语、故事、猜字谜等也是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低年级的学生大都是阅读理解能力差,对知识遗忘率高。特别是生字的学习,他们觉得枯燥、没意思,很容易分散精神。我们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收集一些相关汉字的谜语、民谣、顺口溜等,提高课堂的趣味,让学生易学好记。如果有一些汉字没有相关资料的,我们就可以创编一些更贴近我们生活的顺口溜,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就是“告”。学生就非常容易把这个“告”记牢了。还例如,一年级下册的《猜字谜》就是以谜语的方式,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地告诉了学生形声字的造字规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

四、结合课文教学,多种方法进行识记生字

本人在讲授生字时,首先会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课文中让学生随文识字对生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读准字音,对字形进行整体的识记。然后,用“加一加”“减一减”“换部首”等识字方法进行生字教学。如一年级下册的《姓氏歌》一课,就是典型的多种方法识字课文。课文是根据传统启蒙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文识字,既达到学习百家姓的目的,也传授了多种识字的方法。所以我们老师在生字教学时不能脱离课文,把生字独立出来分析,这样会增加学生识字的难度,更不利于课文的学习。而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但知道了中国的姓氏文化,也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并且能拓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认识更多的姓氏和相关的汉字。但在随文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学会抓住重点,如《姓氏歌》一文中,字义我们就不用多解释,最为重要的是介绍识字的方法和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对汉字进行识记。所以老师在课前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备课,搜集资料,才能上好生字课。

低年级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识字,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识字方法非常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变化多端。所以老师要从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时就要传授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概念,正确的识字方法。而这些方法的传授必须要求我们教师有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对汉字的起源、汉字的种类我们都必须弄明白,查根问底,因为知识传授是不能有差错的。因此我们不要以为低年级的知识简单就马虎了事,而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备课、讲课。

只要我们老师能运用以上这些识字的方法的教学,学生对识字的学习也就不再是生硬的强记和背诵,而是能理解汉字所包含在其中的意义。通过学习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意识,同时,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兴趣,为今后传统文化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造字生字识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隋文帝造字
识字谜语
咱们最初是啥样
咱们最初是啥样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