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体育课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021-09-26卢德林
卢德林
【摘要】现代体育课堂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巧和增强体质以及心理素质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生;思想品德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是现代体育教育的新标准和要求,要实现这一标准和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上精心组织与实施,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但是重要的,而且非常必要。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体育课堂常规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在体育课教学中,有个别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健康的误解或理解不够全面,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这种错误的认识常常导致缺乏学生思想教育。那么,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常规教学(如,课前整队、按照顺序报人数等)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公物、组织纪律、文明礼貌以及安全等思想教育,使课堂规范化、制度化。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人,也应是课堂上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与技巧和提高学生体质的传播者、示范者。作为教师,应具有崇高的师德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品质为学生作表率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说服学生。
二、在教学练习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体育课教学是一种以肢体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也是参与活动学习任务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术技能,都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的实践过程。而在田径运动(耐力跑)项目训练过程中,则要学生付出较大的体力和积极的思想活动,还要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训练中不仅会产生很多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酸胀感、疼痛感等,同时也会使心理引起一系列不良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痛、怕难受等,此时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是最好的时机。通过意志品质、思想品德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坚毅、自信力、自制力、进取心和坚韧不拔等优良意志品质,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在练习实践中,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体育课以其丰富多采的活动和游戏吸引学生,通过体育活动或游戏方式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教育培养,会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特别是结合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要求,来全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在教学比赛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比赛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机会很多。如,接力赛、50米竞赛及其它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奖励和称赞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对成功的团队进行表扬,对失败的团队给予鼓励和打气,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胜与负,做到胜不骄、败不妥,感受到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活动比赛也可以激励学生争先恐后、勇往直前的竞技精神,体育比赛获胜者的奖励可以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快乐,激发他们锻炼身体与发展才能的愿望。在体育教学活动比赛中,因激烈的对抗之后,形势变化迅速,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学生的思想活动也十分活跃,这正是时候发掘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优缺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比赛时学生的道德教育尤其重要,让学生掌握各种道德准则,并运用这些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已的言行,对自已的行为要有责任感,要诚实、公正、谦虚和有礼貌。比如,有一天在大课间里,笔者见到几个学生在篮球场上打篮球,为了争夺一个发球权,双方不惜破口大骂,甚至发生肢体冲突;又如,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因其旁边的同学不经意的一碰而拳脚相向等等行为,这些都是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也是学校体育中的道德缺失。作为体育教师,要通过集体性的球类活动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团结拼搏、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教育。同时,体育教师也要在教学上教育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感,告诉学生对不良行为可以以文明方式表现出合理愤慨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这种情绪表现过火,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现象,这就属于不道德行为。我们要用同情心、友谊感 、信任感等积极的道德情感,克服和取代消极的行为。课堂的道德教育的成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单一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必须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多管齐下,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共同教育,才能使学生逐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乐群好助、情操高尚的人。
总之,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思想教育、品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培養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我们更不能用思想教育代替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同时,它们是彼此连接,不可分割的。
参考文献:
[1]石志星.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教育,2016.
[2]戴志燕,黄欣加,曹桂祥.高校体育文化与学生德育关系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8(1):54-56.
[3]王慧.中学生课堂纪律的反思与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 罗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