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之“两节课学会写春联”教学设计
2021-09-26谢丹
谢丹
第一课时:掌握联律通则
一、教学目标
1.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学习楹联的过程中,掌握楹联写作的基本规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欣赏楹联的形式美与内涵美,并根据联律通则进行基本对仗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楹联写作的基本规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学会欣赏楹联的形式美与内涵美,并根据联律通则进行基本对仗练习。
三、教学用时
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
学习联律通则,掌握楹联写作的基本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导入语
楹联是什么——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又称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它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2.楹联起源
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táo 杌wù 》),这要算中国最早的楹联,也是第一副楹联。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感知联律
(一)直接源头
骈文与律诗是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
杜牧《阿房宫赋》: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对韵入门读物——《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古人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师投映,学生朗读感受:
《声律启蒙》一东韵部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三)联律通则——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规定,楹联创作、评审、鉴赏之格律依据。
1.基本规则
(1)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2)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提前印发《十一种常用对仗用词门类》,方便学生自学预习)
(3)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提示:上下联用典处也须对称,如《声律启蒙》中:颜巷陋,阮途穷;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4)第四条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提示:长句的的节奏点、词性结构。
思考:同为七字对句,以下两联节奏点是否相同?
a.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b.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辨析:a.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结构:偏正/偏正/主谓)
打造工整对仗小窍门——数量词和颜色对:对仗中的某些门类,如数字、颜色、方位、叠词、动物、植物等,如果能对仗工整,就会给全联增色添彩。
b.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结构:主谓宾)
打造工整对仗小窍门——句内对:存在于同一联的相同结构的词组,可看作句内自对。上联中的主语“野渡燕”和宾语“杨柳雨”,还可以划分为同样的偏正结构,即“野渡/燕”,“杨柳/雨”。同样道理,下联中的主语“芳池/鱼”和宾语“芰荷/风”,也是结构相同的句内自对。上下联相对的同时,还存在句内自对,结构上就显得工稳而严整。
(5)第五條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例:试辨《声律启蒙》一东韵部平仄: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平 仄,仄 平,仄仄 平平。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平 平 仄 仄,仄 仄 平 平。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提示:“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
提示:中长联的句脚,依照平仄交替原则,上联倒数第二句句脚应平声(因上联收于仄声),下联倒数第二句句脚应仄声(因下联收于平声)。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6)第六条形成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即注意写作对象,下节课细讲)
(四)对仗趣味练习:
1.单字对:“花”对
提示:(1)第二条词性对品:以同一门类相对为工。(2)第五条平仄对立:平声应对仄声。
参考答案:叶,草,柳 ,月,树 ,竹,水,鸟,酒,雨,子,雪,石,日,影,絮 ,燕,雁……
2.两字对:“红杏”对
提示:(1)第二条词性对品:颜色和植物同时相对为工。(2)第五条平仄对立:词语最后一字为节奏点,节奏点平仄要严格相对。
参考答案:绿杨,碧桃,白云,青山,紫薇,白莲,苍松,黄鹂,绿苔, 黄梅,白杨……
3.两字对:“梦里”对
提示:(1)第二条词性对品:方位词相对为工。(2)第五条平仄对立:词语最后一字为节奏点,节奏点平仄要严格相对。
参考答案:人间,眼前,天涯,生前,镜中,病中,樽前,天边,山中,花间,毫端,江南……
4.三字对:“三尺剑”对
提示:(1)第二条词性对品:以数量词相对为工。(2)第五条平仄对立:节奏点首先看“剑”,其次看“尺”,注意平仄相对。
参考答案:五车书,五湖船,七弦琴,一杯羹,几箱书,万家秋,一扁舟,百年身,一囊诗, 一沙鸥……
5.三字对:“中国梦”对
提示:(1)第二条词性对品:与范围程度词(“中”字)相对为工。(2)第五条平仄对立:“国”字古音为入声,属于仄声。
参考答案:小康歌,大美图,大同春,少年心,上河图……
七、作业
(一)辨节奏:
给杜甫《登高》划分节奏点,看共有几个对句?有无句内自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练对仗:
春对( ),秋对( ),暮鼓對( )。
( )对玩水,( )对苍松。冯妇虎,( ),
( )对鸣蛩。衔泥( ) ,( )几黄蜂。春日园中( ),秋天( )雁雍雍。( )云横,
( )八千( ) ;巫山雨洗,嵯峨( )危峰。
(三)集素材:每个人抄下2—3副常见的春联,划分节奏点并标出平仄,分析是否符合联律通则。
参考答案:
1.辨节奏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句内对:清,谐音颜色词“青”。这种取同音字的对仗,称之为“借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叠词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数量词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练对句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第二课时:创作“我”的春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春联的写作规律,学会鉴赏春联美的形式和特点。
2.学生能够创作简单的春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掌握春联的鉴赏方法,提高对春联的鉴赏能力。
2.运用春联的基本创作方法写出符合格律的春联。
三、教学内容
学习春联的鉴赏方法和写作知识
四、教学用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上节课联律通则的学习,学生们懂得了楹联的基本知识,也尝试过基本的词语对仗。我们还要学会鉴赏春联,并掌握春联创作规则,希望这节课以后,学生们都能在今年春节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春联。
(二)关于春联
1.春联的定义: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桃符”,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学生们上节课作业收集的春联(并标注平仄)展示:
教师问:这些春联都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大多能联系联律通则回答,如:
(1)字句对等
(2)词性对品(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相对,个别学生还注意到颜色词,植物词相对)
(3)结构对应(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
(4)节率对拍(这一点难度较大,有些同学不能准确辨识节奏点)
(5)平仄对立(节奏点平仄相对,要注意个别今音一二声但古音为仄声的字)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还总结出四言春联和七言春联的基本格律模板,并板书:
四言模板: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
七言模板: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提示:节奏点平仄必须固定,非节奏点(即阴影处)可平可仄,灵活处理。
教师指出:
学生们对《联律通则》前五条都掌握得比较好,只是忽视了第六条的要求。
(6)第六条形成意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即注意写作对象:春联)。
继续提问:春联要具备什么特征,才能符合主题?
经提示,学生恍然大悟:春联要为春节主题服务,体现过年时热闹吉祥喜庆的氛围,抒发美好愿望。
2.春联的味道
常江先生在《新春话春联习俗》中说过:“要把春联写得像春联,要描春景,写春意,颂吉祥,表心意。”
(1)春的味道
要体现春的味道,就要在对联中体现春天特有的景物、特有的元素。比如,杨柳、梅花、紫燕、新莺、春风、春雨、春水等。如,传统春联:“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色一家。”以六种植物作为春天的代表,颜色鲜明,春意盎然。
当然,春天典型的物象只有那么多,容易雷同和单调,这就要求作者巧妙剪裁,合理配比。
(2)年的味道
春联要体现过年的气氛,就要有过年的味道,要有年的物象和元素。比如,爆竹、红包。最好能体现特定的年份。有四种体现春联时间特征的方法:一是写进当年干支,二是写进当年生肖,三是写进当年年份,四是写进当年时事。这些都是紧切春联很容易又很管用的办法。如,康永恒2014年央视马年春节春联征集十佳优秀作品:“圆梦当催千里马,迎春只待一声雷。”点出生肖并赋予其精神,将“跃马争春”升级到圆梦版。
(3)“我”的味道
春联也可以有“我”在里面:体现“我”的视角,体现“我”的感情,体现“我”的期盼,体现“我”的发现。写国家大事,也可以有“我”的视角,体现“我”的色彩。写个人小事,更可以有“我”的感情在里面,體现“我”的性情和旨趣。如,2015年国家出台“全面二孩政策”。朋友和妻子决定再生一个孩子,为表达愿望故撰写猴年春联:“好趁十分春色,再生一个猴娃。”
有时也会强调“我”所写的地区特征,如,2020庚子新春西安古城征联,一等奖是辽宁张殿合给南门所撰的春联:“天地共生春,八百里秦川《如梦令》;富强欣入曲,十三朝帝邑《踏歌行》。”
师问:同学们总结一下,你们收集的春联,都具有哪些味道?
(三)趣味练习
1.识春联
春联往往有写作对象(年、人、地),同学们,能否认出下面的春联分别是哪一年的?给什么地区写的?为什么?
(1)珠水流春春织锦,鼠毫挥梦梦生花。
(广州迎春花市鼠年春联)
(2)惟楚有才,金鼠挥毫天赐福;斯文无价,春风开卷梦生香。
(湖北图书馆鼠年春联)
(3)岁月又新,频遣鼠须挥福字;桑榆何晚,更催骏足踏春风。
(老干部局鼠年春联)
(4)大道沐春风,风起大湾潮,潮挟鼠毫书大美;中山迎旭日,日新中国梦,梦抟鹏翼奋中天。
(中山市鼠年春联)
2.补春联
下面是2018年戊戌狗年的春联,请运用前面学过的楹联知识,补上空缺的字。
提示:选择能体现出年味的意象。
(1)春闻()(),()()(),家家旺;
梅放九州,处处红,岁岁红。
(2)年味浓浓,床下翻出老酒;
心情好好,()()()()()()。
参考答案:
(1)春闻三吠,声声旺,家家旺;梅放九州,处处红,岁岁红。
(2)年味浓浓,床下翻出老酒;心情好好,囊中塞满红包。
(四)七言春联创作指导
古典楹联句式以七言为基本格式,故本节课重点学习创作七言春联。
1.格律模板(前面已板书)
(1)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2)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2.句式模板
(1)一套主干的模板(定语/状语+主谓宾结构)
如:①圆梦/当催/千里/马,
迎春/只待/一声/雷。
结构:主语+谓语+数量词定语+宾语(提示:数量词相对)
②春声/起处/鹏城/绿,
柳眼/开时/牛市/红。
结构:状语+主语+谓语(提示:动物词、颜色词相对)
③百载/初心/凝/北斗;
千重/春色/绘/南山。
结构:数量词定语+主语+谓语+宾语(提示:数量词、方位名词相对)
④鸣春/燕子/传/佳讯;
奏凯/牛儿/种/福田。
结构:定语+主语+谓语+宾语(提示:动物词相对)
⑤扶摇/鹏/起/千秋/业
锦绣/春/回/百粤/家
结构: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提示:数量词相对)
(2)两套主干模板(主谓宾+主谓宾结构)
如:①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结构: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提示:“增”和“满”属于规则性重字,加强两套主干的联系)
②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结构: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提示:颜色词上下联相对,凤和龙、桃和杏属于句内同类自对)
③珠水/流春/春/织锦,
鼠毫/挥梦/梦/生花。
结构: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提示:“珠”与“猪”为同音借对,和下联的动物词“鼠”形成工对;“春”和“梦”运用句内顶针句式,加强前后两套主干的联系)
④风奏/和弦/答/岸柳
雪传/春信/报/庭梅
结构:主语+谓语+宾语+谓语+宾语(提示:两套主干主语一致,所以第二套主语省略;植物词相对)
⑤大业/拓春/莺/恰恰
小康/圆梦/笛/悠悠
结构:主语+谓语+宾语+主语+形容词谓语(提示:“大”和“小”相对,叠词相对)
六、作业设计
1.收集春联常用词汇,多多益善
重点:(1)春节味的词(吉祥喜庆热闹味道:莺燕花柳,富贵平安)
(2)时代性的词(小康,中国梦,建党百年,抗疫,登月,北斗组网等)
(3)体现中山地域特色的词(香山,桂山,岐江,湾区,虎威,博爱等)
2.在所发资料里抄录3副喜欢的春联,并分析
(1)平仄、对仗和节奏点。(2)有何构思或语言亮点?(3)春联的味道,它有哪几种?
3.为自家或中山市创作一幅七言春联(尽量做到切时,切地,切人,切事),一周后评比展示。
七、“两节课学会写春联”的教学反思
2017年1月25日发布并实施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印发的文件。《意见》中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为此,《意见》强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重点任务和措施,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这是本次课程的设计背景和理论基础。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且语言相对简洁,对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要求没那么高;再加上笔者对于楹联创作有一定经验,也曾获得过国内楹联比赛各类奖项。因此,把它选为入门课程。楹联当中又以春联跟人民生产生活结合最为紧密,故本课程以春联写作实践为主要内容。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楹联的兴趣较大,课堂气氛活跃,也激发了创作楹联的兴趣。下文,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
(一)课程要有系统的知识架构,引导学生进入楹联写作
本次课程的内容是“两节课学会写春联”,通过两节课时间从浅入深介绍了楹联的基本知识和楹联创作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楹联这种传统文化形式并不陌生,但是缺乏系统的知识介绍,他们对于楹联的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次课程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楹联知识,可以引导他们进入楹联的写作。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进入课堂,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把实用的知识整理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这就是我们这次课程的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实用楹联的写作中来。如果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还可以用更为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楹联的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制作知识卡片、分组进行楹联知识展示等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使得课程效果更好。
(二)提供鉴赏和创作的支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较多的楹联,但学生对楹联的认识多数处在感性认识,缺乏鉴赏和创作楹联的支架,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这个支架,帮助学生提高鉴赏和创作楹联的能力。在第一节课,声律启蒙的诵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这种平仄音韵之美和对仗形式之美,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在第二节课,学生学习了常江先生提出的“春联的味道”的鉴赏方法,之后学生可以在鉴赏的过程中运用这个理论对优秀的春聯进行鉴赏。另一方面,教师给学生总结了七言春联的格律模板和句式模板作为支架,学生就能够尝试运用支架逐步进行鉴赏和创作。在创作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楹联基础知识和创作技法上的训练。笔者特意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各种楹联征文比赛中的获奖作品,从鉴赏入手,引导学生向更高难度的楹联下手。特别是学生学会写楹联后,那种由于自豪感所带来的楹联创作热潮是可以想象的。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创作的情境
楹联本身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本身就产生于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要让学生重新走近它,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创作的情境。在这节课中,春联创作的一个要点是“要切人”,也就是要关注在春联中要有“我的意味”。这时在课堂上可以更多展示相关具有“我的意味”的春联,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给自己的家庭写一副楹联”的话,应如何体现这种特点。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笔者上楹联课主要就是想方设法让他们自己来写,让他们对楹联课充满兴趣,充满期待,跃跃欲试。以后还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学校食堂,宿舍乃至同学朋友写对联,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对象,更容易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楹联写作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创造一些能够体现自己想法,能够创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作品。
(四)打开缺口,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止步于入门
本次课程是面对没有楹联创作知识的学生,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入门,激发学生的兴趣。当这样的缺口打开以后,在以后的学习中,笔者认为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不应只止步于入门。学生在学习了两个课时的楹联知识以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作能力,笔者认为可以设立各种形式的楹联创作大赛。这绝对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楹联兴趣、提升学生楹联知识和创作水平的一个非常好的载体。比赛可以随时进行的,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不一定有多么丰厚的奖品,甚至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手势、一阵掌声,但成效却很显著。楹联比拼的劲头上来了,学生除了课上认真听讲、认真活动之外,会在课外的时间给自己 “开小灶”, 以求在下一次的竞赛中能有不俗的表现。我们的楹联教学,不是为了培养楹联家。对于学生来说,高中楹联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对祖国古老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用优美的楹联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任何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都需要进行创造性运用,创新性转化,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传承。楹联只是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种形式,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次课程只是提供了一种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形式。在往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继续探索传承传统文化的更多形式。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