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类专业导读课的教学探索及实践

2021-09-26李丽娜丁永电何宁阮佳丽肖秋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7期
关键词:建议问题

李丽娜 丁永电 何宁 阮佳丽 肖秋生

摘 要:该文探讨了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林类大学生专业导读开设的必要性,对农林类专业导读设置、建设及实施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导读课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专业导读课;宜春学院;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7-0204-03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Guidance Reading Course for Agricultural Majors in the New Era

——Taking Yichun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 Lina et al.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Yichun university, Yichun 336000, China)

Absrt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setting up professional guidance read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agricultural major, and analyzed the setting,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Guided Reading Course of agricultural major in Yichun University.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guided reading course of agricultural major in similar college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Guided Reading Course; Yichun College; Questions; Suggestions

當前,由于我国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模式的不同,使得大量高中生在面对大学选专业感到迷茫,导致大学新生从紧张的高中学习转入大学学习状态时对专业认识不够;也有部分学生调节志愿录取,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所学专业课程不了解,缺乏专业认同感,对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与信心[1],导致部分大学生当中出现了“游戏一族”“迷茫一族”。为了应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运而生了大学专业导读课。

1 农林类专业导读课开设的必要性

1.1 提高农林类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当前,我国的中学教育无法使更多的孩子对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在大学专业选择上更多是家长或老师帮忙,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专业,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是很了解,到了大学稍微了解以后,就容易人云亦云,选择调换专业,这些都是在非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所做的选择;也有一些学生一进入大学,就比较迷茫,没有目标;再者,农林类专业现在不太受欢迎,大多数都是调剂学生,思想稳定性较差。更多的是农林类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不了解,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规划,因此,就谈不上能做出理性选择,许多高校针对这种情况也比较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专业导读课的开设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通过导读课学习,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及前景有大致的了解和认识,知道未来能干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合力制定或安排大学四年的学习或实习计划等。

1.2 激发农林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导读课上,授课教师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或视频开展实例教学,将学生代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此外,专业导读课老师还会以提问的方式设置悬念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会逐步加强,认同感也会愈发强烈,这将为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提供基础。

1.3 为农林类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通过专业导读课程的学习,更多的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本专业确实无兴趣的学生及时转学其他专业或安排选修其他课程或攻读第二学位[2,3],以免蹉跎光阴。打算扎根本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合理安排大学四年的学习或实习等,有计划地为未来职业之路进行规划,这样学生们不仅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而且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等,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1.4 为农林类专业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 通过导读课,学生对教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水平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后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选择打下基础,也可以让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明确研究方向,尽早选择导师,开始课题的研究与探索。教师也可以从低年级起对一些专业兴趣浓厚的同学提前介入、提前引导,一旦发现苗子应予以重点指导,从而实现师生选择的共赢局面。

1.5 培养并增进师生感情 专业导读课也是学生了解教师、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平台,通过导读课的互动,师生加强了联系,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不仅仅能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困难,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加强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间的教学相长。

2 宜春学院农林类专业导读课开设现状

2.1 完善培养方案 自2011年起,宜春学院积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截至目前,已进行了6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把“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形成了11版、13版、15版、17版、18版、19版6版的农林类专业发展性方案。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培养方案中,绝大多数专业都设置了专业教育课程,并在培养方案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学生从入校开始开展此项工作,要求分阶段、分计划进行。

2.2 开课形式的多样化 宜春学院农林类专业举行了形式多样化的专业教育课程,有以任课教师为主的专题讲座,有在校生分享创新创业成果的交流会,有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报告会,有校外专家的专题讲座,也有优秀校友的职业规划分享会,也有辅导员、班主任举行网络远程式教学学习会,丰富多样的交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创业热情。通过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宜春学院近几年的考研率上升了一个新台阶,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就业情况有了极大的改善,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亦明显提升。

2.3 课程开设体现阶段化特征 依据学生不同年级培养方案的实际情况,宜春学院农林类专业的专业教育导读课程进行了分阶段性设置。如新生进校首要举行新生与教师的见面会,各专业教师介绍自己教授领域及未来在大家工作学习当中的作用及本方向的未来发展前景,班主任给大家介绍未来几年大家生活学习的一些情况,这些不仅让刚入学的新生对大学四年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安抚大部分學生刚离开家的一些恐慌情绪,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学生进入大二专业课学习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方向的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开展大学期间实验实践、竞赛、科研活动等。近些年来,本校学生在国家级及省级竞赛上屡屡获奖,也有学生的大批成果发表到国内外相关期刊杂志上。学生进入大三,备考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以及相应考取专业证书的学生逐渐增多,学校、学院以及专业三级会指派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或者联系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真培训。近年来,学生考取专业证书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此外,学校还为学生免费提供考研公共课,如数学、英语等在线名师课程,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在考研复试阶段,学院还会组织专业教师为学生收集考研调剂信息并提供指导帮助,提高学生考研复试的命中率,这些工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录取比例。

3 农林类专业导读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课时设置与实际施行情况存在偏差 学校要求专业导读课程为0.5~1学分,时间安排为9~18学时,但是实际教学中,一些专业往往会缩减专业导读课前期内容,选择尽早地进入专业内容的学习。但调查显示,专业导读并不会影响教学进度,相反,优秀的专业导读课往往能使学生更早地进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3]。对此,教师应重视专业导读课的实际教学学时,还可以根据学生要求增加内容和时间,使学生对专业方向与专业前景多些了解。

3.2 教学反馈机制不完善 宜春学院采取的教学反馈形式采取了学生在线针对课程打分及评价,内容主要是对被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状态等方面进行评分,再加上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建议。但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得到学生真实的反馈意见。一方面,学生碍于师生关系,难以做出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不愿意用大量篇幅提出教学建议。为此,高校需简化反馈方式,吸引学生自发地参与进来;教师应实时关注授课过程及授课结束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未掌握的原因以及该如何补救等。同时,积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热情。

3.3 教师的业务素养有待提高 农林类专业导读课的授课教师由于学历、专业知识或授课经验的缺乏,存在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一些教师自身对该专业没有很好的认识或研究不深入,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导致学生在未来的一些选择上不理智、不客观,造成学生择业困难;还有些教师拥有较高的学历,且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及学术水平,但难以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听不懂专业内容,从而逐渐失去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高校应组织教师接受专业的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与学生加强互动,教学相长,提高业务能力。专业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教学培训提升授课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实现专业导读课应有的引导作用。

3.4 学校资源配比不平衡 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办学类型与水平的不同,各高校都有其优势专业和普通专业,优势专业比普通专业不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在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享有更多的资源,其毕业生就业情况也比普通专业要好很多[4,5]。宜春学院也存在这种现象,学校的优势专业配备的各种学习资源也较为齐全,学生也更能更早地接触到较为先进的行业经验。但一些普通专业,比如农林类专业,由于学习资源有限,很多专业活动难以开展,从而大大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应学习其他院校优秀经验,规范成本分摊方案[6,7],改革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8],适应教育财政制度,以保证教育经费的持续增长。同时,高校应重视教育公平,对于教育资源应分配均衡[9-12],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13]。

4 结语

总之,农林类专业导读课的开设纠正了一些学生对本专业的错误认识,培养了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农林类专业学生在就业、考研等方面的竞争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多安排一些青年教师出外学习,合理均衡安排学校各专业的资助经费,实现全校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JXJG-12-14-4)。

作者简介:李丽娜(1979—),女,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收稿日期:2021-05-28

参考文献

[1]杨周,洪亮,龙文采.大学生从专业认识到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0):72-73.

[2]何军.浅谈大学辅修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应用[J].就业与保障,2020(23):147-148.

[3]白雪晴,田晓红.辅修/双学位专业学习的毕业生从业状况调查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9):70-72,82.

[4]李志,王琪琪,齐丙春.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02):131-136.

[5]梁微.地方综合大学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7(11):36-40.

[6]曲明贵,张瑞军,张福成.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以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1,34(04):20-22,91.

7]杜万新.谈高等教育成本与成本分摊[J].教育财会研究,2005(04):22-26.

[8]谭德旺.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及其管理策略[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46-49.

[9]王蓉.加大教育财政投入 需完善相关体制与机制[J].人民教育,2008(09):2-5.

[10]黄静.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J].理论与当代,2009(05):29-32.

[11]段可然.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的探讨[J].亚太教育,2016(08):73.

[12]王曦.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的实证分析[J].高教学刊,2017(07):184-186.

[13]郝利建.教育资源均衡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J].今日科苑,2007(04):1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建议问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