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丘陵地区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多维构建

2021-09-26薛俊菲施宁菊马涛曹仁勇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丘陵地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薛俊菲 施宁菊 马涛 曹仁勇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美丽乡村的景观建设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农业景观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村落景观的融合成就了美丽乡村的特色景观风貌。在传统农业景观含义的基础上,将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看作是一个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从而对农业景观的建设水平和呈现层次提出涵盖生产、生活、生态及旅游等方面的要求。农业景观系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其空间表现非均质性,存在功能与内容的变化,以及功能内容随季节的变化。因此,农业景观系统可划分为时间、空间和功能3个基础维度,进而以功能维度为核心,以空间维度为载体,以时间维度为延伸,通过3个维度的复合和叠加,层层递进,实现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型的基本构建。江苏省南京市桦墅村的规划实践证明,这种多维复合的方法是美丽乡村规划中农业景观系统构建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多维构建;丘陵地区;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17-0009-10

收稿日期:2021-01-13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51324);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8kj08);2016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计划。

作者简介:薛俊菲(1977—),女,云南墨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乡村规划和农业园区规划研究。E-mail:jadexue@126.com。

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国大地不断推进,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下,美麗乡村的景观建设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内容,成为了美丽乡村的物质体现和乡村发展重要的支撑要素。

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1]。农业景观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美丽乡村如何建,农业景观是重点。然而,当下的我国在工业时代的背景下,乡村农业景观的产品供给价值被放大,而农业景观所承载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则由于“商业价值不足”而被忽视和替代。这种不全面的美丽乡村建设的结果,往往导致资源破坏、生态恶化,粗制滥造、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城市化倾向严重、特色性不强等问题比比皆是。事实上,近年来我国观光农业迅速崛起,总体上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诉求,但景观规划设计仍然存在许多不利的因素,暴露出美丽乡村建设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2]。从长远来看,这种趋势无疑是乡土文化传承和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隐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农业景观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也使农业景观在乡村发展中的地位得以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中农业景观系统的构建问题,无疑具有了突出的意义。

1 农业景观系统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一般认为,传统的农业景观是非城镇区域范围内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众多景观斑块的镶嵌体,包含农田、山林、绿地、村庄道路、乡村聚落及农业服务设施等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3-4],它以农业生产生活为特性,受自然环境状况的限制,是人与土地长期磨合的结果,是人民生活积累的产物[5],也是一种生存的艺术。可见,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景观已经具有物质和非物质的涵义。

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在传统农业景观含义的基础上,对农业景观的建设水平和呈现层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将一定乡村范围内与农业相关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要素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各种构成要素之间内在功能和外在表象不同,而又彼此紧密联系,共存共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由于乡村与农业的密不可分,在一定意义上,农业景观涵盖了乡村景观的大部分内容。换言之,美丽乡村农业景观作为美丽乡村景观中的核心内容[6],其功能具有多样性。首先,科技的进步使农业生产的质与量都远超之前以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因此,农业景观中的生产功能仍然是基础。与此同时,乡村农业景观的其他附属价值,包括景观生态、旅游观赏等方面的功能也都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要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还要大力推进乡村农业生活体系、生态体系、生产体系、旅游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因此,美丽乡村中的农业景观内涵被不断丰富,涵盖了生产、生态、生活和旅游的内容。

2 农业景观系统构建的维度划分

农业景观是农田、山林、农事活动、农民生活等的集合体,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五大价值属性[7],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其空间表现非均质性,存在功能与内容的变化,以及功能、内容随季节的变化。因此,农业景观系统可划分为时间、空间和功能3个基础维度(图1)。其中,功能维度是核心内涵,空间维度是载体,时间维度是延伸。农业景观系统的构建即是根据农业景观的特点,重点将农业景观要素按时间、空间和功能进行分解,探寻时间、空间和功能对农业景观构建的影响,从3个维度探寻美丽乡村景观系统的内容、形式及实现。

2.1 以功能维度为核心

功能维度即农业景观系统的内容及其应具有的功能意义。这是农业景观系统构建的核心和基础,意即农业景观系统构建首先应该满足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各项功能,这是农业景观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现。

农业景观所表现的生活价值取决于它们特定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良好地履行这些功能,而它们所表现的生活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生产性和可持续性[8]。美丽乡村和农业产业园区都是以农业景观为主的地域。一般认为,农业产业园区具有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休闲旅游和生态防护等功能。美丽乡村则是乡村生产生活的载体,因此,较之农业产业园区,美丽乡村的农业景观多了生活服务方面的内容,而较少科技研发、推广示范的功能要求,但可保留农业科普的功能。而生态功能也应该是农业景观的应有之义。因此,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的功能应该是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基本功能上的延伸。美丽乡村的农业景观不是农业与景观的简单叠加,它远远不止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农业观光功能,也包含休闲、旅游、度假、体验等功能[9],本质是农业产业链的延长与拉伸,使得农业附加值逐渐提高,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休闲产业,甚至精品制造业、科技研发与创新、房地产业等均息息相关(图2)。

功能维度主要表现在农业景观功能用途上的区别。农业景观的功能维度构建即要在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合理实现农业所应具有的各个功能。换言之,即是要合理设置功能区,配置多样化而又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功能。

2.2 以空间维度为载体

农业景观的空间维度主要解决农业景观布局的空间载体问题,即不同位置农业土地的利用形式,表现为农业景观的平面形态。主要考虑空间位置与农业景观的关系,包括地形条件、土壤条件、坡度等因素对农业景观的复合影响。在丘陵地区,坡度对农业景观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土壤和地形对农业景观的影响则因不同区域而有所差异,具体如表1至表3所示。

此外在空间区位上,城郊型乡村农业景观的布局安排也会因吸引游客的目的地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远近而有不同,簡而言之就是耕作农作物的类别以及停留观光时间会导致农业景观承载区域类型发生改变。例如,农家乐、度假村和生态风景区在空间布局上的差异,其实是由区域位置的不同、距离人群的远近所导致的农业景观功能方式和利用类型变化的结果。

农业景观的空间维度构建,即是将功能维度确定的各个功能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上,为各个功能区选择合适的地块。在功能区尺度下,还可以再进行细分,如农业生产区可根据研究区域的地质、地貌、坡度、朝向、地形情况以及区域发展背景等因素选择适于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进而确定不同农作物耕作状态的空间分布。

2.3 以时间维度为延伸

农业景观是一种有形的动态景观。时间维度即农业景观形态随时间的变化。时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与季节、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节气即是时间维度最集中的表征。节气对农耕景观及农事活动的影响因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农耕历史的不同而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同一个区域内各个时令节气也具有不同的农业气象内容,表现为同一地域范围内农业景观内容随时间季节的变化(表4)。农耕时令节气的变化产生农作物耕作类别的变化,相应地反映为农作物的色彩变化、落叶与否,形成的农耕景观自然发生改变。

时间维度的农业景观构建即根据作物的季节属性进行品种配置,形成全年有产品、四季有景色、各具特色的农业景观[10](表5),并辅以与季节和节庆相关的农事活动,通过强化体验来增强农业景观的可游览性(图3)。

3 农业景观系统多维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农业景观系统的构建即是根据农业景观的特点,从时间、空间和功能3个维度探寻美丽乡村景观系统的内容、形式及实现方式。理论上,各维度下都可以形成农业景观特质,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农业景观不可能作为单一维度独立存在。农业景观的维度构建往往表现为空间与功能,时间与功能,时间、空间与功能的多维复合。功能维度的构建是基础,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构建均需要通过功能维度的变化来实现。

农业景观系统多维构建的思路:首先,确定研究区域内农业景观系统所需具备的功能;其次,将之与地理空间条件相匹配,得到农业生产区、生活服务区、观光旅游区、管理区与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与防护区等各功能分区;再次,在各个功能分区内,研究农业景观的时间变化,完成不同季节的作物和观赏植物种植布局,再附加与时节相符的系列农事活动;最后,将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功能维度进行复合叠加,采用或保留、或替代、或填充、或提升、或重构的空间布局策略,辅以要素支撑体系建设,借鉴风景园林中点景、框景、借景、添景、漏景、障景等造景手法进行具体的景观梳理,完成农业景观系统的多维度构建(图4)。

4 桦墅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构建

4.1 桦墅村概况

桦墅村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西岗街道东南部,东接射乌山山脉至汤龙公路,南与汤山街道湖山村相连,西接西岗果牧场,北与句容市宝华相连。周围有302国道和地铁2号线,距仙林大道仅2 km,离南京地铁2号线经天路站仅7 km,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9 km2,其中耕地面积186.7 hm2,山林面积513.3 hm2,最高山脉主峰海拔281 m。桦墅村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土壤为水稻壤和红黄壤两大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雨热同期,是南粳46优质大米的重要产区。周冲为桦墅村11个自然村之一,村内山环水绕,湖塘密布,西南侧有大型水库1座。村内保留着南京特色老民宅,是桦墅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中景观风貌最具特色的村落。周边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下文所指桦墅美丽乡村规范范围主要为周冲自然村地块。

4.2 农业景观系统构建思路

对于桦墅村来说,其美丽乡村农业景观营建的优势在于成片的稻田和已在区域内享有盛名的优质大米,位于南京大都市郊区,具有交通便利的区位条件,山水兼具的自然生态格局,良好的村落街巷格局。以此为出发点,将前述美丽乡村农业景观体系多维构建的思路应用于桦墅村的规划实践。基于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的多维分析,在系统整体的视角下,实现农业景观与美丽乡村的融合共建,促进农业空间的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在多维构建的思路方法下,桦墅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构建的目标确定为确保农业景观功能合理、结构有序,农业景观类型和内容与空间特征相匹配,能适应时间的变化而达到四季有景可游可赏。

首先,由于桦墅村靠近南京大都市,交通便利,因此,村庄定位突出城郊型生态休闲旅游村的特点,功能上涵盖农业生产、观光、休闲、服务等内容。由此,筛选构建桦墅村农业景观的功能体系,如表6所示。

其次,将各功能的布局要求与桦墅村空间地形相对照,结合道路系统,将各功能落实到具体地块上,并综合考虑功能之间的衔接,从而形成桦墅村农业景观功能分区(图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休闲旅游功能在多数时候并不作为单独的功能区存在,而是贯穿在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等其他功能区当中,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类的景观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休闲观光的内容。因此最终形成的功能分区是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农业生态三大功能与休闲旅游功能的叠加之后的细分,包括水稻生产区、现代农业区、文化体验区、生态农业区、聚落风情区、田园游憩区、山林休闲区、生态水库区等。

最后,将时间轴纳入考虑,本着增加农作季相景观、丰富景观内容的原则,调整和补充种植品种及其布局,配置相应的农事活动和节庆活动内容,包括民俗文化类活动和农业展示类活动[11-12]。最终形成桦墅美丽乡村农业景观系统的构建方案(图6)。其中,农业生产景观的构建重点是围绕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农业生活景观构建的重点是空间聚落优化、交通改善、环境卫生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文化、基层组织建设;农业生态景观构建的重点则围绕山体生态、水体生态、农业生态来展开。

4.3 农业景观布局分析

如前所述,在美丽乡村中,承担休闲旅游功能的景观往往不作为独立功能区存在,而是在功能布局的时候,贯之以休闲农业开发的视角和要求。因此,在桦墅村农业景观系统布局的时候,主要根据农业生产功能+休闲旅游功能、农业生活功能+休闲旅游功能、农业生产功能+休閑旅游功能3类来进行空间布置(表7)。

农业生产功能类景观包括承担水稻种植、果树种植、特色苗木种植以及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服务等功能的区域。在满足农业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加入休闲旅游功能的要求,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种的原则,在桦墅村原有产业格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块条件和季节变迁的影响,用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依托农业生产,梳理和增加景观节点,凸显和丰富农业景观系统的内容。主要设置的项目有桃园景观、稻田景观、阳光温室和农业产业拓展景观。

农业生活功能类景观是农业产业与农村聚落结合的产物,在空间景观上表现为承载与农业有关的活动的片区,包括特色农宅、农业生产服务设施、村民生活服务设施、游客服务设施等,通常集中在村庄住区。广义上也包含农事活动、农习技艺、民俗习惯等非物质性景观。从休闲旅游功能的要求出发,则要结合村庄整治和乡村旅游开发,挖掘农业区域内具有观光价值的物质和文化资源,通过外立面更新和内部改造,丰富其功能,凸显其特色,并附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农事、民俗、节庆活动,形成乡村旅游的名片。主要设置的项目有工业文明博物馆、乡村剧场、漫山步道、水乡聚落、嘤栖书院。

农业生态功能类景观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区域水循环、维护生物资源多样性和进行自然生态环境调节。其空间载体可以是河湖池塘、生态山林、天然湿地等面积较大、相对独立的景观,也可能是大田农业中的防护林网、坡地农业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呈插花式分布的零散景观,多为生态敏感区域。加入休闲旅游的要求后,景观的构建主要以原有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结合农业生产的要求,积极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岸坡绿化等方式改善水库面貌,在稻田、山体等地段适度开发生态种养,采用生物手段进行污染水面的生态化治理等等,在确保生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不受破坏的前提下,营造自然和谐、清新优美的乡村风景,并可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设置的项目有生态水库、稻田养鱼、稻鸭共生、桑基鱼塘、生态浮床。

5 总结与讨论

美丽乡村农业景观是乡村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村落景观的融合成就了美丽乡村的特色景观风貌。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城乡规划、景观规划和园林规划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美丽乡村如何建,农业景观的构建是重点,因为农业景观向内连接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向外是美丽乡村形象的物质载体。近年来,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涌现出了很多优秀案例,但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导致美丽乡村和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规划设计良莠不齐或流于其表。

农业景观系统的构成根源于农业景观的要素差异,农业景观的功能分析构成农业景观系统构建的认知基础。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是产业发展模式与效应的外在表现,农业景观的生态功能是农业自然要素内在联系性的视觉呈现,农业景观的生活功能是农业景观与居民行为活动的复合体,农业景观的休闲旅游功能则是农业与生俱来的观赏价值在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凸显。四者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共同构成美丽乡村农业景观体系构建的主体内容。

农业景观的构建与时间、空间和功能有关,表现为农业景观的季节性更替、位置性差异和农业景观功能的空间复合,具体实现途径为作物品种的季节搭配、空间位置的有效利用和功能分区的合理配置。桦墅周冲村的实践证明,以这三者的变化为维度,实现农业景观系统的基本构建,是美丽乡村和农业景观规划行之有效的途径。以功能为核心,通过功能维度与空间维度的复合,实现农业景观的功能区布局,进而叠加时间维度的影响,完成农作物与观赏植物的种植布局。在这3个基本维度之上,还可以实现行为维度、景观维度等的拓展,进一步丰富农业景观的内容与层次。最终结果表现为农业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值得强调的是,农业景观系统的构建要重视全局与局部、整体与细节的关系,各个类型、各个时间点和各个位置点上的景观节点共同组成农业景观系统,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农业景观主题之下达到内在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周连斌. 彩色农业与乡村景观的互动研究[J]. 经济地理,2010,30(7):1174-1180.

[2]陈敬芝. 美丽乡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生态旅游景观建设研究[J]. 农业经济,2019(4):47-49.

[3]何广庆,黄 华. 观光农业发展中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以宜昌市“美丽乡村”建设主题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2):352-359.

[4]罗淞雅. 农业景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财讯,2017(6):164.

[5] 冯娴慧,戴光全. 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 旅游学刊,2012,27(8):104-111.

[6]梁发超,刘黎明,曲衍波. 乡村尺度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及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330-336.

[7]王云才,刘滨谊. 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J]. 中国园林,2003,19(1):55-58.

[8]艾伦·卡尔松. 自然与景观[M]. 陈李波,译.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9]汤明霞. 现代农业景观在村庄建设中的价值与运用[D]. 无锡:江南大学,2008.

[10]刘志文. 城郊地区休闲农业生产性景观设计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8.

[11]刘 洋,黄国林,曾 斌,等. 乡村休闲旅游中景观农业的分类及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121-122,129.

[12]杨 娟,郑秀国,吴子平,等. 都市农业区发展特征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2):181-188.

猜你喜欢

丘陵地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丘陵地区的人工挖孔墩(桩)基础设计
成都周边丘陵地区产业集聚融入大成都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东北部丘陵地区发力追赶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