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寒露风”对晚稻生产危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1-09-26赵树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7期
关键词:晚稻危害措施

摘 要:近年来,部分稻农所栽种的晚稻受“寒露风”影响造成减产或失收,通过走访分析,主要是季节意识淡化、品种特性不清、栽培管理不当、技术指导缺位、风险保障缺失等原因所致。为此,该文提出增强季节意识、加强技术指导、强化种子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强化风险保障等措施进行预防。

关键词:晚稻;“寒露风”危害;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7-0052-02

粮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稻农的经济收入,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但近些年来,经常发现少数农户及个别种粮大户,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他们所栽种的晚稻受“寒露风”影响造成减产或失收,损失很大。为避免或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笔者走访了一些农户进行情况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寒露风”对晚稻生产影响的措施。

1 造成“寒露风”对晚稻影响的主要原因

本文所述“寒露风”是指在晚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间,日平均气温连续2~3d低于22℃,导致晚稻不能抽穗或结实,继而造成减产或失收的低温冷害。

1.1 季节意识淡化 由于年度间的气候差异较大,个别年份“寒露风”来得较早,如在湖南江华“寒露风”最早在9月9日,通常年份在9月20日左右,而有些年份较迟或不明显,且无规律可循。加上部分稻农是在外务工多年有一定资金积累而缺乏种稻经验的新稻农,对“寒露风”的危害没有切身感受,种植水稻经验积累少,种稻技术掌握不多,栽培管理无计划,没有按照所种植的晚稻品种特性及其该品种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来播种、栽插和管理,无安全齐穗概念,季节意识淡化,故而晚稻生产易遭受“寒露风”危害。

1.2 品种特性不清 据走访了解,当前稻农在购买稻种时,最关心的是产量和生育期,其次是米质和抗病性,而对品种的抗耐寒性和影响生育期变化的因素则少有过问。认为水稻生育期稳定,不会变化,容易忽视最适宜的播种期和栽插期,未将安全齐穗期作为重要因素予以考虑。盲目跟风购种,只管品种名称和价格,不问品种特征特性,认为别人能种好,自己也能行。再者,部分稻农通过亲友或自己在外地务工,看到某品种在当地表现良好,就异地购种,忽视了本地和外地的纬度及气候差异,导致品种在本地生育期变长而遭受“寒露风”影响。更有不良种子商贩明知道某品种已错过最迟播种期,为使自己经销的种子不积压报废,减少自身损失而继续卖种给不知情稻农,这是造成晚稻遭受“寒露风”危害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1.3 栽培管理不当 一是由于晚稻秧苗栽插期受旱或劳力不足,致使秧龄延长,秧苗素质下降,栽插后管理肥水过量使生育期延长。二是由于晚稻田肥力差,冷浸田地下水位高,早稻稻草还田量大、分解不充分、产生有机酸中毒,导致晚稻栽后不能早生快发,返青慢分蘖少,后期施肥量大,致使营养生长期增加。三是晚稻生长前期受叶稻瘟及稻秆潜蝇等病虫危害,使生长发育受阻,恢复生长后管理措施不当,也会使晚稻的抽穗扬花期推后。四是晚稻播种较迟,直接造成晚稻遭受“寒露风”危害。

1.4 技術指导缺位 由于机构改革,农业部门的工作职能增加,而人员并未随之增加,直接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人员及其精力较以往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种植的作物种类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基层农技人员工作量增加,加之散种稻农多大户少,给水稻生产指导增加了很多的困难。乡镇农技人员从事行政事务的工作多,较难集中精力专注于农技推广工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全面贯彻实施,种子经营的主体有了新的变化,部分种子经销商不懂农业生产技术,只经营、不服务。稻农种植规模小,且多、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少,自身服务功能弱。上述因素导致技术指导缺位。

1.5 风险保障缺失 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有部分是农村留守老人,不知农业保险政策,也末主动参与过农业保险,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一些种稻大户和水稻种植农业合作社,由于资金不充裕,不愿增加生产成本,加上不是每年都有“寒露风”影响,对农业保险的理赔范围、程序、赔付标准等也不了解,故而不愿参与农业保险。当晚稻遭受“寒露风”时损失无保障。

2 避免和减轻“寒露风”对晚稻影响的主要措施

2.1 增强季节意识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水稻生产也不例外。增强季节意识,就是要对全年的农业生产作出一个系统的规划,对晚稻及其前后作的生产,要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长短,气候土壤情况,农机及劳力资源,水利灌溉条件等,在播种、移栽、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有全面安排和有效衔接。在确保所种晚稻品种能安全齐穗的前提下,倒推最迟播种期,并留有余地,预防年度间的气候变化导致“寒露风”提前出现而造成危害。

2.2 加强技术指导 首先,农技推广部门要发挥农业技术指导主力军的作用,对水稻生产进行全程指导。在早晚稻品种搭配,晚稻前后作连作安排等方面给出具体技术指导意见。在晚稻播种、移栽、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灾害性天气预防等关键时段及时发出指导意见,并深入农户田间给予现场指导。通过培训,印发资料,手机短信微信,开展咨询服务等方式将水稻生产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中去。其次,要发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水稻种植大户的辐射示范作用,让稻农学有样板,看有示范。再次,发挥种子经销商的作用,在稻种售卖时特别强调晚稻品种的最迟播种期,更不能售卖已错过最迟播种期的品种,从源头上避免“寒露风”对晚稻生产造成危害。

2.3 强化种子管理 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种子经销商的培训教育与监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种子知识和种子法规培训,增强法规意识和服务能力,对购种稻农能详细介绍所购品种的特征特性,对最迟播种期等关键要求要予以特别强调。建立健全种子销售档案且档案至少保存1年。在监管的过程中,发现有售卖错过最迟播种期种子的行为且造成稻农损失的,要追究其民事和法律双重责任。农技推广部门要牵头组织种子经销商对引进推广的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进一步了解新品种在本地区的特征特性,为指导新品种安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4 加强田间管理 在晚稻生产的全过程中都要加强管理,避免某些环节出现失误而造成季节延误。在品种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安全齐穗期和最迟播种期2个重要因素。在晚稻浸种催芽和播种时,因气温高,要防止催芽烧芽和秧田高温煮芽,避免补种而延误季节。因此,要采取措施培育壮秧,适龄移栽,正常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正确应对不良天气影响,任何环节出现不正常现象而采取补救措施都有产生晚稻生育期延长的可能,增加遭受“寒露风”危害的概率。在晚稻孕穗至齐穗期,可采取适当增施P、K肥,喷施芸苔素内酯和KH2PO4,保持田间深水层,喷施“九二○”等方法,增强稻株抗耐低温能力,调节田间小气候温度,促进快速抽穗齐穗,尽量降低“寒露风”的危害。

2.5 强化风险保障 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稻农要增强“寒露风”等自然灾害可能对晚稻生产造成损失的风险保障意识。政府和有农业保险职能的保险公司要加大对农业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动员和组织稻农和水稻种植农业合作社及时参与水稻种植保险,在“寒露风”遭受自然灾害时能有相应保障,尽量减少损失。

基金项目:赵树生(1979—),男,瑶族,湖南江华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1-05-2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晚稻危害措施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药+酒 危害大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酗酒的危害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