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兵卫与葫芦》情节上的摇摆艺术

2021-09-26刘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清兵误会悬念

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清兵卫与葫芦》一文中,多处出现了情节的摇摆,各处摇摆的方法也各有特色。

一、巧设悬念法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清兵卫与葫芦》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引人深思:这是一件什么事?清兵卫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和葫芦断了联系?这种整体情节的摇摆设置了悬念,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二、误会铺陈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行动、感情等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澜。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偶然,但如果能用偶然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在海边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看见了一样东西,使他吓了一跳,心想:“这葫芦真好!”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原来是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乍一看,是葫芦(起);仔细一看,是脑袋(落)。在这一起一落之间,造成了情节的摇摆,使情节波澜骤起。这是个美丽的误会!这个误会的产生是偶然的,但却有必然的因素,这就是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程度。

三、情感起伏法

所谓情感起伏,就是着力描绘出事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表现主旨有重要意义的情感起伏变化。课文中,清兵卫看到一个约五寸高、模样很普通的葫芦,却喜欢得跟什么似的。他心里头发着跳,问葫芦卖多少钱。他担心葫芦太贵买不起,当得知只卖一毛钱时,可以想象他终于松了一口气,庆幸不贵。接着他又喘着气叮嘱店家不要卖给别人,急匆匆说完就跑回家去,回家拿了钱,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因为他担心葫芦被别人买走。终于买到心仪的葫芦,他又跑着回去了。这一次的跑和前面的跑是不一样的,没买到葫芦前很担心、很紧张,买到葫芦后是心花怒放。他的情感经历了“喜欢——担心太贵(起)——庆幸不贵(落)——担心被别人买去(起)——买到后心花怒放(落)”的起伏过程,一个痴迷葫芦的人物形象躍然纸上,同时,扼杀孩子天性这个主题也得以凸显。

四、巧合兴波法

出人意料的因素造成事件偶合或人物奇遇,称为巧合。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片刻也离不开那个葫芦,上修身课的时候他偷偷地在桌子底下摩擦葫芦,被教员发现了;偏偏这个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不太舒服,所以当场没收了这个葫芦;教员去家访(起),我们以为会有一场“大戏”上演,偏偏父亲不在家(落);我们以为事情再无波澜,可清兵卫有了新的担心——担心其它葫芦被教员发现(起),可偏偏,教员没有注意到那些葫芦(落);读者们刚刚随着清兵卫松了一口气,可偏偏,父亲回来了,发现那些葫芦并将它们砸碎(起)……这些巧合都是作者的精心安排,这些巧合,巧得自然、巧得真实,各种巧合轮番上阵,四起三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构成了课文最精彩的篇章!

五、结尾留白法

结尾的留白可以调动读者的经验和感受,乃至整个心灵投入,窥斑知豹、叶落知秋。《清兵卫与葫芦》的结尾“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并没有具体交代清兵卫的新爱好能不能坚持下去,而是采用这种留白式,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其实也是一种摇摆,我们可以设想多种结局,但无非是两大类:一个偶然的契机,父亲发现自己错了,从此支持清兵卫的爱好;父亲依然粗暴地扼杀了清兵卫的新爱好……不论是哪一类,都是直指主题的,深化主题的。

摇摆可以是大摇摆,例如开头设置悬念、中间一波三折、结尾艺术留白;也可以是小摇摆,例如情感、心理细节的刻画。大小摇摆的交错使用,使得小说高潮迭起。

刘娟,湖北省宜昌小溪塔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清兵误会悬念
清兵卫与葫芦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王聪儿伏击清兵(下)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清兵卫 与 葫芦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