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

2021-09-26邱李华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可行性语文教学

邱李华

[摘 要] 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是国家在学校教育中一再强调的基本思想与理念。但在功利主义、片面政绩观及疫情的影响下,内在的生命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让学校教育成为保护并促进生命健康成长的力量,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承担着具有人文特色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理应深入思考、积极行动。

[关键词] 语文教学;生命教育;可行性

一、生命教育的基本内涵

学界对生命教育内涵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对生命价值的最终目标有着近乎一致的认同:使受教育者认识生命,从而尊重生命,悦纳、珍惜生命;帮助独立个体发现并实现其生命价值,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一)生命教育的进阶是引导人尊重并珍惜一切生命

人类个体的成长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包括社会和自然。在社会中,我们能够接触到和自己表现形式相同或者相近的生命,即其他人类个体生命;在自然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和自我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大差异的生命形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面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又是那么脆弱易逝,因此尊重、敬畏生命首先要从自我出发,保障自我生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二)生命教育的路径是助人发现自我价值并为之奋斗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生活方式,因此最终的落脚点还在人类的生命质量。人类同其他物种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能够思考、有思想,而人类思考一个看似遥远但很现实的终极问题是“人为什么活着”。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给出的回答要点是“人生价值”。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两个组成部分。人生价值不必区分大小、先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明确自我的生命价值的人是幸福的人。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正是帮助个体追寻这种幸福,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生命的质量。生命教育是一种帮助人类认识、尊重一切生命,珍惜、悦纳自我生命,发现、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课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面貌。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认识还不全面的时期,需要一个领路人带领他们走向世界、感受世界,由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高中语文教育承上启下,一方面以初中、小学甚至更早阶段的语文教育为基石强化语文学科的教育;另一方面为大学阶段的语文教育甚至是无处不在的语言文字运用、人际交流交往方面做准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除了语文课程外,学生还要面对数学和英语,以及在分科中理科主修的理化生、文科主修的政史地等学科门类,而这些学科的资料大多是通过语言文字记录下来的。

(一)语文教育理念中含有生命教育的相关要求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指导教学方式的选择,具体的表现是在教学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教育主体对教育宗旨、原则的主观要求,以及教育理想的理性认识。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教育新理念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加入新的时代元素。

不管是教育大讨论初期的新理念,还是逐渐发展更新后的语文教育新理念,从大讨论伊始,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确立并且愈加显著,“育人”“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正是生命教育的要求。

(二)语文新课标含有关于生命教育的要求

语文新课标重申了语文教育新理念中“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观点,重点在对“人文性”的重拾;强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科学和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夯实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以培养担责任、富爱心、有个性的人为实践目标。其中,重拾“人文性”的核心精神是重视人格、关怀人性和弘扬人的情感价值;提高个人素养的表现是富含民族感情,注重文化传承,认识自我,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教育实践的关键是反对单纯强调技术层面因素的功利主义倾向,注重人的尊严和生命体验。

从语文新课标的内容,可以发现,它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将生命的价值取向作为立足点,关注生命个体的發展,顺应生命的独特发展;明确了语文的育人功能,推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提升人生价值,推进生命的完整发展。

(三)高中语文教材已提供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事实上,生命是一个无所不在的话题,教材课文是由有生命的人创作出来的,是生命体的思考结果,因此字里行间充斥着生命的气息。

1.开阔视野,展现宇宙的无限时空。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报道了中国航天之路上的重要历史时刻——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瞬间,并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中国人长达半世纪之久的航天逐梦。《宇宙的未来》以科学家的见解,从可见物质谈到暗物质,从成熟的理论谈到科学假说。这些课文引领我们感受超出日常生活范围的无限时空,体会到在广袤的宇宙时空中人类和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是一种多么令人惊奇的存在,生命是如此珍贵,我们要细心地守护生命的延续,让它在宇宙时空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2.安静思考,探索生命存在的意义。帕斯卡尔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中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虽然他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这段话可以说是语文教材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我们需要不断思考。

3.回归现实,触摸生命存在的细节。高中语文教材具有鲜明的“人的生命”因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只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人教版的教材中还有选修教材、阅读材料、推荐阅读书目等,这些为必修教材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同时包含着更多关于生命教育的话题。

课文中展现的是积极正面的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但也有些课文中的人物或作者命运会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负面的影响。教师要仔细探寻课文中的生命要素,并用批判的态度对待课文的文学性、艺术性,帮助学生建立并巩固理性的价值观。

三、利用教材资源开展生命教育的优势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关爱他人和社会、有丰富个性的人的语文教育实践目标,是对语文教育新理念的继承;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新课标是推动语文教育新理念具象化的指导依据,因此在新课标中能够深入地探寻语文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契合点。

语文教材是开展语文课程的依据之一,也是实现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的重要依托。不管是生命教育还是语文教育都内容广泛、话题众多,教材作为一种实体化的工具,总结出一些主题并精选其中的一些优秀材料,为学习和教学提供了立足点,学生和教师可以以此为圆心,不断丰富对自己学习和教学有益的内容。高中语文教材中含有的生命元素也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基础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优势,但也要处理好语文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主次关系。语文应该始终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生命教育是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或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方式流露出来,不能在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生命教育,否则将喧宾夺主。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可行性语文教学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