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例为引导的中医急诊教学实践
2021-09-26于夕雯
于夕雯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推教研室,吉林长春 130000
中医急诊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与应急能力[1]。在中医急诊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局限性较大,不利于护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为此,采用何种教学法成为了中医急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就是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组织护生进行研究讨论,以此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基于此,该文现以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该院中医急诊实习的62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对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在该院中医急诊实习的62名护生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法进行分组,组别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对比组护生31名,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25岁,平均(22.13±1.25)岁;性别:男性16名,女性15名;文化程度:大专生8名,本科生13名,研究生10名。研究组护生31名,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25岁,平均(22.22±1.21)岁;性别:男性17名,女性14名;文化程度:大专生7名,本科生15名,研究生9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即由带教老师向护生进行病例临床症状、诊断要点、治疗方法等内容进行口头讲述,并向护生进行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逐渐提高护生专业能力。
研究组护生采用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即在实际教学之前,带教老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领着护生接触临床实际病例,最好选择新入院的患者,以此提高护生对临床常见病的了解。在第一次接触患者的时候,可先让1名护生进行患者病史及症状等方面的询问,之后让其他护生予以补充;同时,让1名护生对患者予以望闻问切,之后说明检查结果,其他护生可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补充或者对错误内容予以纠正,必要的时候,带教老师可进行适当提示或者补充。接触过患者之后,带教老师可组织护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3~5名护生,先由询问患者情况的护生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之后根据护生的归纳总结进行初步诊断,确定诊断依据,给予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其他护生可提出问题与建议。在讨论过程中,如果发现因自身不足致使问诊存在遗漏或者错误,应由护生自行解决或者由带教老师进行提示,之后予以详细说明,协助护生查缺补漏。在讨论过程中,带教老师可鼓励护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想法,之后带教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再分配给护生,让护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解决,如查阅教科书、浏览网页等,以此加深护生的理解,扎实掌握相关知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带教老师应安排1名护生对此患者予以追踪,通过询问患者主治医生,了解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相关检查结果,并和主治医生进行查房,进一步了解患者情况,之后向小组成员讲述,有效完善病例资料。在结束讨论之后,可将此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依据、治疗方法等内容制成PPT,为后续全班讨论提供便利。在全班讨论中,每个小组都要详细介绍该组PPT内容,通过共同讨论,纠正错误认知,以此更好地掌握与理解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3 观察指标
以护生教学效果、主观能力、教学满意度为观察指标,之后对两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比较。①教学效果:利用护理综合能力评测问卷进行评估,项目包括护理问题(15分)、护理评估(15分)、护理计划(15分)、护理评价(15分)、护理理论(15分)、护理操作(15分),评分越高越好。②主观能力:利用主观情况问卷调查量表进行评估,项目包括学习兴趣(20分)、自学能力(20分)、临床思维能力(20分)、交流能力(20分)、解决问题能力(20分),分值越高越好。③教学满意度:利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项目包括带教氛围(25分)、带教内容(25分)、带教技巧(25分)、带教素质(25分),分值越高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教学效果比较
与教学前比较,两组教学后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护理评价、护理理论、护理操作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教学效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教学效果比较[(±s),分]
注:与教学前比较,#P<0.05;与对比组比较,*P<0.05
项目研究组(n=31) 对比组(n=31)教学前教学后教学前 教学后护理问题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评价护理理论护理操作9.22±1.05 9.13±1.12 9.16±1.06 9.01±1.02 8.91±1.07 9.61±1.04(13.25±1.58)#*(13.18±1.51)#*(13.24±1.59)#*(13.32±1.51)#*(13.12±1.56)#*(13.33±1.55)#*9.03±1.06 9.01±1.14 9.15±1.04 9.04±1.01 9.06±1.01 9.52±1.09(11.75±1.45)#(10.92±1.43)#(11.18±1.38)#(11.25±1.35)#(10.92±1.41)#(11.03±1.40)#
2.2 两组护生主观能力比较
研究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主观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生主观能力比较[(±s),分]
项目研究组(n=31)对比组(n=31)t值 P值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18.05±1.35 17.98±1.29 18.24±1.53 18.36±1.46 18.11±1.52 16.01±1.21 16.03±1.16 16.42±1.24 16.45±1.33 16.51±1.45 6.265 6.258 5.145 5.385 4.241<0.001<0.001<0.001<0.001<0.001
2.3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
相较于对比组,研究组带教氛围、带教技巧、带教内容、带教素质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带教氛围带教内容带教技巧 带教素质研究组(n=31)对比组(n=31)t值P值23.11±1.03 22.01±1.08 4.104<0.001 23.12±1.05 21.97±1.04 4.333<0.001 23.15±1.06 21.88±1.01 4.830<0.001 23.01±1.03 21.86±1.01 4.439<0.001
3 讨论
中医急诊科接触的疾病种类非常多,且病情较为复杂,不仅要对危重患者进行优先处理,还要进行准确分诊,与相应科室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从而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3]。基于上述情况,中医急诊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应急能力与协调意识,所以,必须加强急诊教学的落实,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为急诊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坚实基础[4]。
在中医急诊教学中应用传统教学法时,主要就是由带教老师进行疾病有关知识的讲解,此种教学法的局限性比较大,护生只能被动接受,对疾病知识也是死记硬背,无法灵活运用,进而限制了护生临床思维与临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降低了教学效果[5-6]。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法,以此帮助护生更好地掌握疾病知识,建立临床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让护生对临床实际病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此加深护生对疾病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为急诊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坚实基础[7]。
该研究显示,与对比组比较,研究组教学后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护理评价、护理理论、护理操作评分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相较于对比组,研究组带教氛围、带教技巧、带教内容、带教素质评分显著升高(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8-10]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说明,在中医急诊教学中应用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后,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与护生主观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学满意度。究其原因为: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中,根据临床实际病例,让护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有助于培养护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培养护生临床思维[11];除此之外,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能够让护生积极、自主的表达想法,提出问题,从而让带教老师及时了解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之后给予针对性指导,并鼓励护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以此丰富护生理论知识,提高护生操作能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12]。
综上所述,以病例为引导的中医急诊教学实践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荐应用。该次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对象选取数量比较少、选定的研究范围比较小等,使得研究结果无法完全代表中医急诊教学的所有情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可适当增加研究对象数量,扩大研究范围,以此为中医急诊教学方法的选用提供可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