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围塘高产养殖技术
2021-09-26夏枫峰油九菊杨安平王蕾飞
夏枫峰,金 虹,油九菊,杨安平,王蕾飞
(1.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浙江 舟山 316022;2.舟山市定海区农林与海洋渔业局,浙江 舟山316000;3.舟山市富田海洋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舟山 316000)
三疣梭子蟹是舟山市的主导养殖品种之一,但因其有自相残杀现象,尤其在幼蟹阶段苗种发育不同步,蟹蜕壳时自相残杀现象更严重,加之养殖技术和设施等原因,多年来梭子蟹养殖成活率较低,平均只有3%~5%,亩产在30~35千克,经济效益不高。为有效解决梭子蟹围塘养殖成活率低下问题,笔者开展了防残养殖设施和防残高产养殖技术示范,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池塘环境条件
养殖池塘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小芦畈,以围塘养殖三疣梭子蟹为主,混养脊尾白虾、文蛤等。养殖池塘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10~20亩/只,共20只。环沟平均水深在1.5米以上,泥沙底质,进排水方便。总试验示范面积为300亩。
2.防残设施处理
对12只试验示范用的池塘进行改造,具体为平整滩面,堤内四周平整为两米宽缓坡,用于放置防残设施,方便梭子蟹活动;加高塘坝,整治环沟,提高水位,增加养殖容量。利用旧水果筐作为基本防残设施,既便宜又操作方便,养殖过程中梭子蟹苗出入筐自由,在筐内能起到隐蔽的作用。按平均每亩50只左右放置,筐与筐间隔0.5~1米,安放于梭子蟹苗出入比较频繁的地方,如靠近环沟的滩面和堤内四周缓坡,中间滩面不放,有利于幼蟹蜕壳时隐蔽,避免梭子蟹自相残杀。
3.苗种放养
分批放养文蛤、蟹苗和脊尾白虾苗种,其中投放规格200粒/千克的文蛤苗种约24 000千克,平均放养密度为80千克/亩;投放规格Ⅱ至Ⅲ期蟹苗45千克,平均放养密度为2 700只/亩;投放抱卵脊尾白虾90千克,平均放养密度为0.3千克/亩。
4.养殖管理
(1)投饵方法:遵循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科学投饵方法。根据梭子蟹昼匿夜出的习性,饵料投喂应在早晚进行,梭子蟹放苗次日起,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以日落及日出时投饵为佳,晚上投饵量为日投饵量的60%~80%。前期做料袋以进行驯化定点投喂,饲料均匀地撒在池四周定点的料袋上;中后期可以定点撒投。三疣梭子蟹对气味非常敏感,饵料一投入池中就会立即来摄食。
(2)饵料种类:本次试验示范前期全程投喂蟹用配合饲料,中期以鲜饲料为主,配合饲料占饲料量的30%左右,后期全程投喂鲜饲料。
(3)投饵量:前、中期一般掌握在梭子蟹重量的5%~10%(为鲜饲料比例,若投配合饲料则用量参考产品说明书),后期控制在3%~5%。7-10月水温较适宜(梭子蟹最适生长水温为20~27℃),梭子蟹食欲旺盛、生长迅速,应多投饵。进入11月,水温8~15℃,梭子蟹摄食量逐渐降低,此时投饵量逐渐减到蟹重量的3%;11月下旬日平均水温降到8℃以下,投入的饵料不再减少。
(4)水质管理:观察水质变化,保持一定的透明度,适时测量水温、盐度、pH等环境因子,根据水质的变化调整换水量,一般日换水量为池塘水体的1/5~1/3,小潮水时以添水为主,大潮水时应尽量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厘米左右,并维持一定的水色(绿色或褐色),pH 7.6~8.4,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水深1.5~2米,在严寒和酷暑季节里池水要加深。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同时用多糖和VC拌料投喂,以增强梭子蟹机体免疫力。
(5)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变化情况,检查梭子蟹摄食情况、残饵量、防残设施、闸门堤坝及病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结果
1.经济效益
300亩示范塘梭子蟹平均成活率为8.8%,梭子蟹平均亩产约53.33千克,总产量约16 000千克,产值约256万元,比未实施防残高产示范之前新增6 000千克左右,新增产值约96万元。
2.生态效益
应用该技术后,由于梭子蟹养殖成活率有较大提高,梭子蟹死亡率降低,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有效减轻了残饵、有机碎屑沉淀对池塘的底质、底泥环境的影响,底质的变化进一步改善了养殖水体质量,养殖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且明显减少尾水中氮、磷等排放量,显现了节能减排效益。
三、小结
梭子蟹养殖过程中的残杀问题是影响梭子蟹产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防残杀隐蔽设施可以有效防止梭子蟹在蜕壳期间自相残杀,大幅度降低梭子蟹死亡率,结合防残养殖关键技术,有助于稳定养殖环境,减少梭子蟹和虾类的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成功率和养殖产量。
该示范技术投资少、操作方便、效益明显,通过该示范点辐射带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三疣梭子蟹池塘综合效益低下的问题。而上述虾蟹混养模式集成了三疣梭子蟹隐蔽物防残、养殖环境调控与综合防病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了一种三疣梭子蟹高产养殖模式,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