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三江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1-09-26王书磊王亚军莫洁琳

科学养鱼 2021年8期
关键词:稻鱼再生稻养鱼

王书磊,赵 蕾,王亚军,罗 理,莫洁琳,莫 航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41;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380;3.柳州市三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 柳州 545500;4.柳州市三江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广西柳州 545500)

稻渔综合种养是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浅水环境为水产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形成稻渔共生的新型复合立体稻田养殖技术模式,具备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广西三江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广西北部山区,自古以来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至今已有1 000多年历史。自2014年起,三江县大力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利用3年时间,在全县推广标准化种稻养鱼7万亩,打造三江“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两个绿色生态品牌,使项目农户年人均增收达1 000元,对全县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进行技术升级创新,开展“优质稻+再生稻+坑沟式养鱼”,实现鱼稻共生,一水两用、一田两收,亩均增收3 000元,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成为三江县重要的民生工程和产业扶贫抓手。

一、三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主要成效

三江县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水质,采取生态健康的种养模式,充分发挥“稻渔互利共生”的生态原理,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的内部循环,施用农家肥和农副产品养鱼,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产品无农药残留,从而提高了水稻和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品质质量,收到了“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的互利互补效果。随着旅游、餐饮、物流业的发展以及人口流动,三江县稻田鱼因其风味独特、绿色健康、肉质鲜美而广受消费者欢迎,越来越多养殖户从中得到实惠。2020年全县水田面积12.63万亩,种稻养鱼(螺)面积达7.66万亩,鱼产量5 070吨,同比增长8.01%,其中,“优质稻+再生稻+鱼”模式1.8万亩,高山稻鱼年产量3 064吨,年产值1.5亿元,高山鱼稻(再生稻)年产值1 500万元,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已覆盖70%以上的贫困户,贫困人口每人每年稻渔增收1 000元。

根据2016-2020年对“优质稻+再生稻+鱼”示范点测产结果及对面上农户统计,该模式平均亩产值达4 806元,其中,头季稻亩平均产量545千克,平均价格2.8元/千克,产值1 526元;再生稻亩平均产量300千克,平均价格3.6元/千克,产值1 080元;稻田鱼亩平均产量55千克,平均价格40元/千克,产值2 200元,扣除成本后亩平均利润达4 361元。与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稻田无鱼坑,田间工程为平板式,单季稻套养鱼)相比,“优质稻+再生稻+鱼”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亩均增产再生稻300千克,亩增产鲜鱼29.94千克,亩平均综合产值增加2 277.6元,亩平均综合产值提高90.08%;亩均利润增加2 032.6元,亩均纯利润提高87.3%。

二、三江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的典型案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稻渔健康生态养殖研发基地、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玉林综合试验站——三江稻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位于三江县良口乡和里村,采用“政府+科研+推广+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通过培植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和里盘龙种稻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合作社共有成员481户,1 050亩稻田,其中核心种养户28户、103亩稻田。养殖品种主要有罗非鱼、本地品种三江鲤(又称金边鲤)、泥鳅、螺等。合作社统一为种养户提供技术支持,统一供应苗种、稻种、农药、化肥等,统一做病虫害防控,统一为种养户联系销售。如果按稻田种养后更新的再生稻品种,稻子可以收两茬。初季稻亩产500千克,2.6~3.0元/千克,收入1 300~1 400元;再生稻275~300千克,4元/千克,收入1 200元;三江鱼产量40~50千克,40元/千克,收入2 000元左右,亩总收入4 500~4 600元左右,比单种一季稻收入高3 00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种养户的种粮积极性。成立合作社以前,种养户各自进行田间管理,一般一年打农药5~6次,合作社成立后,由合作社统一购买无人机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一年只需打药3次,每亩地成本节约在100元左右。化肥施用量也有所减少,每亩不到50千克。尽管仍以天然饵料为主,辅以少量人工饲料,但在投喂饲料方面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在不破坏绿色生态目标的前提下产量提高了3~4倍。

三、三江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是政策扶持。为加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三江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两茶一竹(木)、种稻养鱼”产业发展的政策。2014年以来全县已累计投入稻渔综合种养专项补助资金5 000多万元。其中:2014-2015年,稻渔综合种养的田基硬化改造,每亩一次性给予1 000元的水泥、沙石补助;每亩给予300尾的鱼苗补助,连续两年;再生稻每亩补助150元。2016年下半年开始,田基硬化改造补助调整为每米20元,贫困户22元。2018年开挖稻田鱼坑的,每个鱼坑要求10米2以上,每个硬化的鱼坑补助1 000元,不硬化的补助800元,所有鱼坑一次性补助鱼苗200尾,再生稻每亩补助200元。通过资金扶持,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后劲,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科技引领。依托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借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和广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科研力量,在良种繁育、模式创新及饵料研发等方面丰富“三江模式”内涵,助推产业扶贫。苗种繁育方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西水产技术推广站、三江水产畜牧兽医局共同建立三江县特色淡水鱼苗种繁育基地,并向该基地赠送苗种,安排技术人员驻点指导苗种培育等,有效保障了三江稻渔种养的良种供给。模式创新方面,采用“稻渔综合种养关键技术和模式的集成与创新升级”技术,构建示范推广“稻+鱼+蟹(鳖、虾)”“稻+瓜菜+鱼(鳖)”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多样性,提高了稻渔综合种养收益。饵料研发方面,广西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珠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利用稻渔综合种养天然秸秆发酵生物饵料,适当补充稻田鱼饵料不足,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益生菌可以改善水质、土壤,抑制生态系统中的有害菌。初步应用效果良好,鱼生长速度提高5%,鱼坑水质较未使用的要好。

三是品牌助推。经相关部门检测,三江稻田鲤鱼属于“富硒”产品,同时又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江稻田鲤鱼”“三江高山鱼稻”和“三江高山稻鱼”等已经成为三江县的民族特色品牌,名气正在不断提升和外扬。三江县供销社将“三江高山稻鱼”等高山农产品的购销列为其重要的业务内容。目前,全县有20个稻田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包括个体户)从事“三江稻田鱼”的购销,全年购销“三江稻田鱼”1 500多吨,约占稻田鱼总产量的50%,产品除了在本县畅销以外,在桂林、柳州等周边地区也销售火爆,田头价格一直保持在35~50元/千克。

四是多方协作。“三江模式”总结起来,是政府+科研单位+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等多方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县委、县政府负责顶层设计,在审视资源、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出台政策,设立引导资金,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科研和推广机构在模式、技术、品种开发等方面加强研究示范,帮助打造示范点,带动全县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构建、带动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合作社则发挥组织带动农户、示范引领的作用,有了以上的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农户参与稻渔综合种养的积极性。

四、展望与建议

1.加强“三江模式”的研究与推广

“三江模式”对南方种稻地区实现一地双收、一水两用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应重点凝练模式要点,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南方山区特色稻渔种养模式,各地可在“三江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同时,科研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因地制宜发展多种模式,建立水产品苗种放养量、饵料投喂量、种养茬口衔接、病虫草害防控、水质调控、捕捞、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和规范,形成可复制模式,便于推广应用。

2.提高稻渔品牌知名度

三江县生态环境很好,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政府和企业要做好定位分工。政府应着重“三江高山稻鱼”和“三江高山鱼稻”地理品牌的统一打造、宣传,加强品牌质量管理。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引导本地企业和外地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按区域注册三江稻渔有关品牌,制定统一生产标准和产品标准,统一收购与营销。同时与京东、淘宝、盒马鲜生等知名电商营销体系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营销网络,强化品牌效应。

3.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延伸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链,建立健全苗种供应、规范生产、投入品服务、加工、物流、销售、餐饮等多个产业链环节规范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旅深度融合。三江是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结合“稻鱼节”“侗族多耶节”等众多节日,把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有机联动起来,让游客体验侗乡稻渔综合种养农耕文化的乐趣,既丰富了旅游内涵,又增加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稻鱼再生稻养鱼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养鱼?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稻鱼共生系统水稻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
养鱼记
鱼经
到2022年,安徽省稻鱼综合种养将达600万亩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河南省淮滨县“稻鱼”田里话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