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构建研究

2021-09-26郑春荣唐海萍

关键词:数据库特色传统

郑春荣 唐海萍 邵 艳

(浙江海洋大学 图书馆,浙江 舟山 316022)

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国海岛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与舟山岛民的生产、生活习俗相辅相成,共同缔造了璀璨的舟山海洋文化。“非遗”属于不可再生遗产,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随着社会的发展,“非遗”传承日益艰难,海洋文化风情渐趋消亡。加强对舟山“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形成共同守护“非遗”的文化自觉,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一、建设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意义

舟山“非遗”首先以县(区)为基本单位,选取精粹的民间艺术,建立县级保护名录;其次在县级保护名录的基础上,推荐建立市级“非遗”名录;再次,逐级申报省级、国家级名录。目前,舟山“非遗”代表作名录体系已建立,形成了县、市、省、国家四级保护体系,其中国家级5 项、省级38 项、市级79 项。[1]

(一)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舟山海洋文化底蕴

传统的纸质版“非遗”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互联网的发展,特色数据库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对舟山市“非遗”进行了真实[2]、系统和全面的记录,不仅能存储名目繁多的数据流,而且使数据的存储、搜索和读取更安全,最大程度呈现舟山“非遗”的原汁原味和衍变轨迹。

(二)能够促进舟山深度旅游业的开发研究

在“诗和远方”成为人们新追求之际,文化之旅成为当前旅游市场的热门,以“非遗”为亮点的景区愈加受到追捧。“非遗”特色数据库存储的资料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和研究资源,也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推广进一步打响舟山“非遗”旅游产业的名片。

(三)可以为研究舟山“非遗”的专家学者提供信息支撑

近年来,地处“一带一路”经济圈的舟山,不仅经济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且海洋文化特别是“非遗”研究也掀起一股浪潮。经过数据标准化、数字化处理后存储到数据库中的“非遗”资源,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专家学者掌握“非遗”信息资源的需求。

(四)彰显了校地精神文明建设的合作实践

“非遗”特色数据库可以为地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注入新活力,与地方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可以为浙海大图书馆馆藏增加特色资源,提高和丰富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这也是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新契机。

二、建设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的现实基础

舟山“非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种类繁多,科学有效地保护与传承“非遗”的重要性已受到应有的重视,在主管部门的牵头下,舟山各界已营造出了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

(一)“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创良好保护局面

“非遗”走进校园,可以培养学生的“非遗”意识,促使学生品味海洋文化遗产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非遗”要在流行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得以传承,获得年轻一代的青睐,学校是一个理想之所。

为推动“非遗”进校园,舟山本地大中小学积极行动起来。岱山县将渔歌编入中小学生乡土音乐教材;定海区中小学将舟山锣鼓、舟山渔民号子、布袋木偶戏、剪纸等编入学校的教学课程;浙江海洋大学开设了陈思定老师的剪纸选修课并成立了剪纸协会、成立了浙江海洋大学锣鼓队;南海实验初中2018 年寒假实践作业为撰写“非遗”主题的调查报告;2019 年6 月8 日,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来到育华国际学校等。“非遗”走进校园的系列活动展示了本土特色文化遗产,宣传了舟山市“非遗”保护成果。

(二)“非遗”项目走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舟山依托社区、文化礼堂、节日等载体,开展“非遗”表演活动,展现“非遗”魅力,丰富舟山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领着“非遗”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文化礼堂,活灵活现的现场表演方式、契合时代变化和发展的表演主题能够更好地传播“非遗”文化。

岱山东沙古渔镇弄堂节、浙江海洋大学端午节“非遗”体验项目、“迎七一 悟初心 践承诺”暨建党九十八周年、“非遗”进社区汇演等活动展现了舟山“非遗”项目的特色。渔民画、普陀刺绣艺术、布袋木偶戏、舟山锣鼓等舟山“非遗”项目以带有传统海味文化特色的精彩表演、精巧技艺的娱乐形式走进民众生活,激起越来越多的民众对“非遗”的关注、学习和传承。

(三)“非遗”传承教学基地落地生根

“非遗”是“活”的文化,其传承以“人”为载体,因此,“非遗”的传承必须要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舟山市文化部门通过召开全市“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现场会、举办全市“非遗”传承教学基地成果展演等,多渠道探索“非遗”传承新机制,科学推进“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建设。[3]目前,已命名的市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共有27 家,其中,浙江海洋大学(民间文化),定海区海山小学(舟山锣鼓)、盐仓中心小学(舟山锣鼓),普陀区沈家门第一小学(舟山锣鼓)、沈家门第四小学(渔民画),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渔民号子),嵊泗县青少年宫(鱼类故事)、黄龙小学(渔绳结制作技艺) 等8 所学校(文化机构)被命名为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形成了“非遗”传承的良好局面。

三、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原则

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的构建需要长期积累和建设,因此,需要遵行先进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与产权保护几个原则。

(一)以先进性原则构建“非遗”特色数据库

在建设“非遗”特色数据库时,要充分利用目前比较成熟、先进的建库主流技术,以保证数据库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减少后期反复升级调整带来的技术和时间成本。同时,数据库的前端界面既要反映舟山“非遗”的特色和底蕴,又要体现技术人性化,方便检索,以满足用户的深层信息挖掘和整合需求,做到数据资源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

(二)以可扩展性原则构建“非遗”特色数据库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元数据的类型随着时间的发展可能会有量和质的变更,因此数据的建设要有包容性和可扩展性。建设数据库要做好早期规划,采用软硬两手,既要保证数据延续的一致性,又要符合时代的发展性。民间拥有“非遗”的各种资源,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数据库的构建要留有接口,方便用户上传及后台接受整理入库。

(三)以安全性与产权保护原则构建“非遗”特色数据库

一方面,数据库应设置有效、可信赖的安全保护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或非法用户侵入,以确保数据信息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要提高版权保护意识,尊重舟山“非遗”数字资源的产权保护。

四、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主体内容

特色数据库要围绕舟山“非遗”来构建,从而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定位,并确保移动终端一站式搜索的便捷性,为读者提供全方面、精准、有深度的文献服务。舟山“非遗”特色数据库主要分为文学民俗、文艺戏曲、传统美术、传统技术、杂技与竞技、传统儿童游戏等版块,具有区域性、选择性、非时效性、丰富性等特征。

(一)文学民俗

1.民间文学。舟山鱼类故事、观音传说、舟山渔业谚语、白老龙传说、传灯庵传说、和尚套传说、舟山民间谜语等民间文学项目,反映了舟山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向往,是海洋文学的精品瑰宝。

2.民俗。祭海、桃花会、潮魂、解床、观音香会、普陀山佛事、谢洋节等舟山民俗仪式,洋溢着特定的海洋气息,展示了东海渔民独特的信仰传统文化。

(二)文艺戏曲

1.民间曲艺。舟山曲艺是一种走街串巷的民间文艺,形式多样,结构简单,内容丰富,表达诙谐。滃州走书、舟山新闻中的“唱蓬蓬”体现了舟山曲艺“文武走书”的特色,这两个珍贵的民间曲艺,由于年代久远,濒临失传,其生存和传承情况不容乐观。目前,舟山曲艺“三进”(进校园、进社区、进文化礼堂)活动让老百姓更直观地欣赏到了舟山传统曲艺。

2.传统音乐。舟山传统音乐地域特色浓郁,其乐曲中都传递出海水的味道、渔民的祈愿。舟山渔歌、锣鼓、渔民号子等传统音乐具有海洋文化澎湃粗犷的风格,其曲调雄浑遒劲、质朴纯粹;舟山佛教音乐用《梵音·海潮音》来颂佛经,具有特定旋律与节奏的音声组织结构,体现出佛教慈悲济世、智慧人生、和谐世界的理念;贺郎调是舟山地区婚礼仪式上洞房贺郎活动中演唱的民间小调,是集文学、歌唱、说唱、表演、礼仪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其曲调欢快有趣,烘托出喜庆氛围。

3.传统戏剧。布袋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道具十分简单,俗称“一担挑”,即一头挑戏台子,一头挑道具箱;演出形式简洁灵活,唱腔通俗易懂,最大特点是“千军万马一双手,九腔十八调一张口”,全靠戏剧人撑起一片舞台。

4.传统舞蹈。(1)跳蚤会又称跳蚤舞,本称跳灶舞,是舟山地区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用于民间祭灶神仪式表演,以示送旧迎新,祈求消灾免祸。(2)“打莲湘” 多和“马灯舞”伴随演出,风格活泼洒脱。“打莲湘” (又称“打连响”),当地俗称“铜钿花棍”,是大陆乞丐在海岛的一种行乞舞,表演者手拿拐棍边唱边舞。“马灯舞”是老百姓在传统节日或节庆活动时祈求丰收、福寿平安的民间舞蹈。(3)“踩旱船”以舟楫动作造型展现舞姿,演员双手上、下、前、后、左、右大幅度地摆动、升降,双脚随着乐曲的变化前进后退,舞出小舢板在海洋的狂风巨浪中颠簸飘摇的样子。

(三)传统美术

1.舟山渔民画、临城剪纸、鱼骨塑画等以海洋生物、海山景观和渔家风情为主要内容,构思大胆,想象丰富,线条明快,色彩斑斓。

2.普陀刺绣艺术精美细致,华丽多彩,针法细腻,具有独特的海岛渔文化的特点。

3.舟山船模兴起于清初,是我国古船文化的典型代表。船模的制作是制造大船的基础,制作时以精确的比例在模型与实体船之间转换,并在船模上雕刻各种表示美好愿望的符号。

4.舟山贝雕、普陀木雕、书法木雕艺术都属于雕刻类,其特色大相径庭。舟山贝雕以贝壳作为原料,依据贝壳的颜色、纹路、光泽度雕刻出精美的自然风景和人物等。普陀木雕以佛雕工艺见长,因风格古朴、生动形象、造型精美而被佛教圣徒视为珍宝。书法木雕艺术简称“书雕”,以书法艺术为基础、以树木为材料、以雕刻塑造为手段,再现中国书法的精髓,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大突破。[4]

(四)传统技术

1.传统技艺。渔网结、造船工艺、海盐制作工艺、舟山海鲜系列传统加工技艺、德仁坊老酒酿制技艺、岱山倭井潭硬糕制作工艺、舟山渔民传统服饰制作工艺、舟山渔网编织工艺、普陀佛茶制作技艺、观音莲花茶制作技艺、沙洋晒生制作技艺、渔绳结编织技艺、石艾茶制作技艺、古籍修复技艺、巴哈鳗干鱼丸面制作技艺、古董钟表修复技艺、盘扣制作技艺、传统打铁技艺等种类繁多的传统手工技艺,兼具操作的实用性和较高的美学价值。

2.传统医药。“顾氏骨伤疗法”源于清道光1842 年,是舟山本地骨伤科中公认的名流之一, 2018 年成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顾氏骨伤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挖掘、整理、完善,以“医药”项目佐证了舟山“非遗”丰富的资源优势。

(五)杂技与竞技

舟山船拳是中华武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兼收各派之长自成一脉,形成了似南拳又非南拳的独特风格,具有体用兼备、内外兼修、短兵相接、刚劲有力、神形合一、步势稳健、躲闪灵活的特点。[5]

(六)传统儿童游戏

传统儿童游戏主要收纳舟山儿童季节性的各类游戏,包括跳皮筋、堆雪人、骑竹马、滚铁环等80 多项,是展示舟山海岛弄堂文化的一个窗口。

五、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平台的架构方案

统合先进性和实用性,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建设采用适合要求的平台软件系统,进行了功能导向的平台架构设计和数据库技术架构设计。

(一)选择满足多功能要求的数据平台软件系统

针对数据平台的各项需求,所选择的系统软件需要实现几种功能:一要检索途径多,界面友好实用;二要兼容多种文献格式,能进行全文检索;三要有严谨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可进行多层面的版权保护和管理;四要采用开放式结构,可支持多种类型数据库的开发建设,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在保证当前数据库开发使用的同时也方便后继的数据库建设。鉴于国内市场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检索软件开发技术,经过多方考察与对比,“非遗”特色数据库平台建议首选超星公司的“读秀”开发平台软件。因该软件是基于非结构化文档管理开发的大型数字智能管理系统,在管理文字、图像、多媒体等信息方面具有图文库和以字索引为核心的全文检索技术。加之“读秀”平台运行环境要求低、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管理功能规范,在数字安全管理机制和文献格式兼容方面性能突出,能集中有效地收集、处理碎片化的舟山“非遗”资源,构建集文本、图片、音视频一体化的特色数据库,发布文献解读、动态新闻、旅游资讯等重要信息,为“非遗”特色数据库的服务功能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既能保护文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提供层次丰富的精神文化趋向。

(二) 以功能为导向进行“非遗”特色数据库平台的架构设计

“非遗”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作为平台构架的主要内容,以舟山“非遗”资源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同时,致力于数据信息量的扩充。目前数据库分为文学民俗、文艺戏曲、传统美术、传统技术、杂技与竞技、传统儿童游戏六大类型子库。设计架构包括管理层、用户层、服务层、加工层、资源层等,见图1。

图 1 舟山“非遗”特色数据库平台架构

(三)技术上疏通“非遗”特色数据库分层架构的关系

数据库各架构体系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前台是公共接口,有选择性地向普通用户展示特色数据库系统中收集和存储的资源,该层采用流媒体、Flash 以及HTML5 等成熟技术向用户提供稳定的多样化服务,特别要注重根据用户使用后的反馈来调整服务检索入口,使其更加人性化。后台的管理层以PHP 加 MYSQL 进行低成本的搭建,专注于元数据的上传、加工、分类管理等日常建库和维护工作。底层元数据根据图书情报系统中图法分类和学科分类,统一进行编码和录入,可以快速定位分类号,方便对书籍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资源的元数据标引。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统筹规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涉及到众多人力和物力,也涉及到保护和传承的辩证统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设计和规划。

(一)组织保障有力

舟山“非遗”资源十分丰富,建立“非遗”特色数据库是一项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多且过程繁琐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做好顶层设计,职责明确,人员分工合作,统筹推进数据库建设的各项工作,包括数据库软件系统的搭建和测试,元数据的收集、分类编码、整理入库,以及有规划地推进某些子库或专题资源采集和公众展览推广。

(二)数据库后台建设和“非遗”资源前台公众展示相辅相成

建构舟山“非遗”特色数据库是为了保护舟山地区沉淀下来的全社会的共同财富,需要长期投入,是一个动态过程。同时,建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以现代的摄影、录像、剪辑以及表演等各种技术手段向大众进行宣传、展览和传播,以更好地促进人们对舟山“非遗”的认识、关注和保护。

以舟山“非遗”特色资源为主要模块的数据库建构设计,对于舟山“非遗”信息资源的挖掘开发、传承保护、共享利用具有现实意义,同时,通过数据库的推广能不断开拓文化市场,为舟山“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数据库特色传统
特色种植促增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数据库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