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压式教子,李诚儒“中国式父亲”的家教观

2021-09-25凤伟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海儿子孩子

凤伟

2021年父亲节的第二天,“李诚儒中国式父亲”一词上了微博热搜。作为实力派演员,李诚儒让大家记住的不仅仅是他的演技,还有他对儿子李大海施行的挫折、打压式的教育方式。在热搜里,很多网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李诚儒的挫折、打压式教育方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

李诚儒,1954年11月25日出生于北京,年少家贫,两岁丧父。母亲独自拉扯家中11个孩子,家中一度揭不開锅,饥荒致11个孩子中的两个夭折。李诚儒的童年在饥一顿饱一顿中度过,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他6岁时跟着哥哥唱京剧,12岁想考艺术院校但未被录取,之后进服装厂当工人。

18岁时,李诚儒拜戏剧大家董行佶为师,之后跟着董行佶学朗诵,练习声音和台词,10年下来风雨无阻。1980年,李诚儒来到西游记拍摄剧组毛遂自荐,想演唐僧,结果阴差阳错成了杨洁导演的得力助手。

1984年,李诚儒与相恋一年的恋人结婚,一年后,儿子李大海出生。当时,一家人住在一间18平米的小房子里,大海的到来给这个家增添了乐趣和幸福。李诚儒非常疼爱这个儿子,为了让妻儿过上好日子,李诚儒决定投身“下海”风潮。他先是卖水果,后改做服装生意,开了一家叫“特别特”的商场,面积将近1000平米,这也是中国首家自选服装店。“特别特”一天最多能挣50万元,1991年,李诚儒的外汇仓里就有了1300万美元。

在那个“万元户”都难以普及的年代,李诚儒手中握有几千万人民币,可以说是天文数字了。有钱后,李诚儒的生活也开始奢靡起来,穿的是几万美元一套的进口西装,戴的是一万美元一条的高档领带,就连袜子都是100美金一双。对儿子,李诚儒更是舍得花钱,只要大海看上的东西,都会满足他。大海三岁那年,李诚儒一次给他买了上千个奥特曼模型。

大海五六岁时,李诚儒“严父”的形象就慢慢“暴露”出来。李诚儒得空就教大海唱京剧,还不许他有一个动作或音节出错,否则就会指责加打骂。有一次,李诚儒教大海练一个京剧里的动作,孩子一心想着玩耍,没有认真练,结果一连出了好几个错误。李诚儒拿起戒尺,朝着儿子稚嫩的屁股打了下去,大海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护子心切的妻子跟李诚儒大吵一架。

尽管如此,在大海的记忆里,有父亲陪伴的那几年,是他对李诚儒最美好的回忆。李诚儒希望儿子以后能走进演艺圈,但妻子不同意,她觉得演戏太辛苦,家里又不缺那点钱。渐渐地,李诚儒和妻子之间,因为孩子有了矛盾。

1992年,李诚儒做外汇投资遭遇失败,赔了一大笔钱,商场也面临倒闭。也正是那一年,李诚儒和妻子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彼时,大海刚满七岁,跟随母亲生活。

生意失利后,李诚儒也有过反思。反思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可行,他觉得自己因为苦出身,所以才能不怕苦、不怕累,把生意做这么大。后来因为有了钱,自己也不再把钱当回事,没有了之前的拼劲、干劲,所以才导致失败。同样,如果大海也从小生长在福窝里,有父母的疼爱,他会不会将一事无成?意识到这点后,李诚儒决定对儿子换一种教育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诚儒的生意又渐渐好起来。再次有了钱后,李诚儒搬进了一套可以种下500株樱桃树的四合院里。而此时的大海和母亲却仍然挤在那套18平米的小屋内,没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

那时,大海每天都渴望能见到这个有钱的父亲,因为只有在父亲这里,他才可以敞开肚子大吃一顿。而李诚儒忙于生意,有时候两个多月也不和儿子见一面。即便见了面,李诚儒也没有耐心听儿子向他诉苦,因为他认为,那是大海没有吃过苦头,根本不愿意受一丁点罪,为了刻意让儿子“吃苦”,李诚儒甚至很少主动见大海。

李诚儒的四哥四嫂没有孩子,他们便把大海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来疼,隔上一段时间,就会把大海接到家里来吃顿团圆饭。有一年夏天,大海母亲工作忙,顾不上他,大海饥一顿饱一顿,皮肤晒得黝黑,人也又瘦又黄。伯母心疼得直掉泪,埋怨李诚儒:“才多大点孩子,就这样受罪,像没爹的孩子一样,你是没钱吗,他可是你亲儿子,怎么忍心对他不管不问?”

李诚儒放下筷子,鼓着两只圆眼睛,一脸严肃地说:“如果这点罪都受不了,他就不配做我们李家子孙。一个男孩子,要能吃苦,懂得自立自强,他现在这点苦算什么?不及我小时候的百分之一。最起码,他现在有吃有喝,父母健在,我两岁时父亲就不在了,为了活下来,只能吃树叶……”

虐得越狠,爱得越深沉?

李诚儒的严厉让大海渐渐有了逆反心理,不愿意再和父亲见面。李诚儒的三哥是中国戏校的毕业生,他认为大海是一块好老生的料,为此,他找到李诚儒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打算每个周六专程回来教大海唱戏,等大海10岁时,让他考中国戏校。

李诚儒很赞成三哥的想法,也决定让大海去学戏。可是,前妻觉得唱戏练功太辛苦,无论如何也不许大海去。为了让儿子同意,李诚儒把他接出来,耐心给他做思想工作。哪知,大海也很倔强,从头至尾只说一句话:“我听妈妈的,妈妈让我学,我就学。妈妈不让我学,我就不学。”“你敢,我告诉你,你这就是怕吃苦,所以才找托辞。”李诚儒气得直拍桌子。但最后大海还是没有听李诚儒的话,放弃了学戏。这件事让李诚儒更觉得大海就是缺少锻炼,缺少奋斗的精神,也让李诚儒更加下定决心,对儿子施行挫折教育。

2002年,李诚儒再婚,他把精力都倾注到了这段新的婚姻里,对大海的关心更少了。此时的大海,已经读高二了。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有叛逆期,大海也一样。不同的是,大海的叛逆期,不但没有在精神上得到父亲的关心,经济上依然住在那间只有18平米的小屋里。那段时间,大海母亲迷上炒股,把离婚分得的20多万元全部亏了,家里日子更难了,而父亲却开豪车住别墅,这让他心里更加不平衡。

李诚儒新婚不久,大海就开始辍学养家。由于没有学历没有技能,大海只能做服务类的工作,端盘子、做销售。李诚儒的亲朋好友都劝他:“大海可是你儿子,你真忍心他在外受苦?你应该把他送出国留学,最起码也应该让他到你公司打工。”

然而,李诚儒却说了这样一番话:“自己的路自己走,不能因为他有一个有钱的老子,就能托起他的人生。没钱的孩子多了,也没见人家辍学,既然选择了不上学,他就得吃不上学的苦……”有人说:李大海一点都不像星二代,倒像个外来务工人员。

长期不受父亲关注,还时常被父亲打压的大海内心特别压抑。渐渐地,他爱上了音乐,希望通过音乐来宣泄内心深处压抑的情感。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诚儒,希望得到父亲支持时,李诚儒再次给他泼了冷水:“趁现在还年轻,你应该带上千把块钱,到大西北闯荡几年,再谈你想做的事情。”

大海激昂的情绪,被父亲一盆冷水浇得透心凉,但他还是坚持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许为了让父亲对自己另眼相看,大海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可惜,他仍然没有得到李诚儒的任何肯定,反而说他的音乐是在无病呻吟。李诚儒的打压式教育,暂且不说对大海的成长有没有帮助,有一点很明显,父子俩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

2007年,北京房价下调,大海不忍心母亲一直住在之前的房子里,就打算买一套两室一厅的小房子。工作之余,李大海跑了很多地方,终于找到一套自己和母亲都非常满意的房子,交了定金。然而,等到交首付款时,大海才发现离预算差了20万元。

大海思虑再三,决定找父亲帮忙。在他的印象里,自己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没有找父亲开过口、求过帮助,买房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父亲没有理由拒绝,更何况区区二十万元对父亲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于是,大海把自己的想法跟李诚儒讲了,然后满心等着他说:“钱不是问题,既然买就要买一套面积更大的房子……”事实上,李诚儒的回答是:“钱不够你买什么房子?自己没能力,找我就能解决问题了?就算打欠条,我也不会借给你,因为你没有能力还我这个钱!”大海没想到父亲竟然是这个态度,一下子就火了:“你可是只有我这么一个亲儿子,怎么能对我这么无情?就不怕到老了连一个送你的人都没有吗?”

李诚儒眼睛一瞪,厉声说道:“亲儿子怎么了?你以为自己有个有钱的爹就了不起啊?我告诉你,我跟你妈离婚了,现在你跟你妈,不是跟我,所以别想从我这里拿到一分钱。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你也是男人,男人就要靠自己,我们李家人没有靠别人这一说!”

大海愣在原地,脸涨得通红,像被人扒光了衣服四处游街一样不知所措。最后,大海不得不把那套付不起首付的房子转让掉。因為买房这件事,父子关系一度降到了冰点。李诚儒也有将近一年,没有跟大海说过一句话。

疏远打击,源于爱得深沉

大海暗暗发誓,一定要拼尽全力,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大海不知道的是,李诚儒其实已经在暗地里看各种房型,替他们母子寻找更适合的房子了。很多人认为李诚儒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嘴上不饶人,不放过任何一次打击孩子的机会,不想惯孩子染上那种不努力就想得到一切的坏毛病。但是,心里的爱却不比别人少一分一毫。

2012年,李诚儒看到将近30岁的儿子仍然一事无成,心里开始着急。李诚儒觉得儿子身高一米八,形象还不错,想趁着自己还有资源,为他铺一条演艺路。但大海只喜欢音乐和台球,李诚儒心里很郁闷,他不明白,大海怎么就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于是,李诚儒对大海新的打击又开始了,在受邀参加《夸就对了》的节目时,李诚儒坦言:“我知道,大海要我参加这档节目,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夸他一下。可是,他有什么值得让我夸的呢?除了父母给的一副好皮囊,看起来人模狗样的,他还有什么?音乐全是无病呻吟,没有自己的代表作,打台球一次冠军也没拿到过,影视剧更没有自己的代表作。”

大海听到父亲这番话,面色凝重,说了句:“习惯了,我不介意。”但大家还是明显看到他脸上的笑容在消失,身体僵硬,握紧了拳头。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爱”,恨铁不成钢,希望孩子们能按照父母铺好的路走下去,做出成绩,但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们谁都不理解谁,谁也说服不了谁。

当大海意识到连父亲都指望不上的时候,就只能拼命努力,靠自己走出困境,令人欣慰的是,大海也确实做到了。为了疏解被父亲打压的压抑情绪,大海开始自修心理学,还取得了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证。2014年,大海作为发起人,携著名演员马德华、李勤勤等共同成立了“心理行为康复训练明星公益服务基地”,为每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进行疏导。

帮助过太多不如自己的人,走过太多难走的路,慢慢地,大海想通了,他也开始站在父亲的角度看问题,尝试着和父亲沟通,甚至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路,并接受父亲的提议,尝试着进入演艺圈。

对于儿子的变化,李诚儒很欣慰。为了帮助大海,李诚儒舍下脸面,四处求人。有人打趣他:“你这么多家产,还愁不能把儿子捧红?四处找人不如花钱把他包装红了。”李诚儒淡淡一笑:“儿子想凭自己能力去拼搏,这是好事,我干吗要用另一种方式让他走红?那是拔苗助长,再说他自己不是那块料,就算我包装他,他也成不了大事。”

在李诚儒的育儿理念里,只有一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油井都是在高压下才能出更多油。李诚儒始终认为,当年自己能白手起家,儿子也应该靠自己过上好日子。所以,李诚儒从根上断掉大海的想法,不给他依赖的念头,只有把他的拐杖拿掉了,他才能踏出一条自己的路。

其实,李诚儒不是不爱儿子,是他的爱里有太多中国父亲的影子。“中国式父爱”大多是不善于表达,可能他从没说过“爱你”,但却以他的方式把最好的给了你。就如李诚儒,大海要打台球,他自己先研究了一个遍;大海搞音乐,想要钢琴,为了避免儿子有依赖心里,他明着把儿子轰出家门,转身就以给他过生日为由,买了一架新钢琴;看儿子车开了几年了,李诚儒主动提出给他换台新车……

李诚儒之所以信奉打压教育,崇尚父辈权威,正是因为他自己尝遍了人情冷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失败,他才不想大海走弯路,所以一直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让孩子成长。在李诚儒看来,小时候吃了足够多的苦,长大了才不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轻易被摧折。

挫折教育是李诚儒信奉的教育方式,不苟言笑、庄重严肃的教育方式虽然会压抑孩子个性的发展,但会培养孩子的韧性以及独立自主的性格。为人父母,我们总是期待孩子能够优秀上进。于是,有的父母会像李诚儒这样,用恶言恶语的方式磨炼孩子,希望他们坚强。但也有父母,愿意只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去陪伴孩子成长。

鼓励也好,狠批也罢,都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只要下一代茁壮成长,品德优良,自食其力,哪种教育方式都是值得肯定的。

编辑/郑佳慧

猜你喜欢

大海儿子孩子
大海捞金
打儿子
问大海
冬日的大海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令人兴奋的大海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