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力:大道至“检”,全“力”以赴
2021-09-25王若宇
王若宇
董力
水蕴万物,娄江滋润了水乡昆山。昆山孕养了丰富的文化,如果说软糯的水磨腔,是大河小潭绵绵余韵的魂。那港汊纵横的黄金水道,则在这片土地上刻下了商业的魄。千百年来,这魂与魄不仅孕育了一代代风流人物,更是吸引无数人才会聚于此。董力第一次来到昆山张浦便被吸引,正因那一眼相知、魂魄相依的感受。她至今仍觉得那种被吸引的感受,是她与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昆山同频共振的契合。“2006年,我考察完昆山,就决定把公司办在这里。”弹指一挥间,已过十五载。当时那个如树苗一般的创业企业,在昆山这片土地上,已然成长为检具市场的参天之木。
大道至“检”
“条条大道通罗马”,人生不止一种道路可以选择,董力体验了这种人生况味。2002年,董力偶然了解到一个词语——“检具”。当时,各类车企都在使用进口检具,成本非常昂贵。工科出身的董力找机会了解了这种测量非规则型面零件的量具,“这样的产品,中国人一定能造得出来。”董力已然被民族情怀所激发,她觉得,检具的制作工艺并没有复杂到难以研发和掌握。于是,她四处搜罗数据,认定了检具研发的未来前景。不过,开设一家检具研发中心和生产工厂需要不少的投入。倔劲上来的董力下定决心,花了很多时间,说服丈夫郑敏,卖掉了企业,孤注一掷地投入到检具行业中。2004年,若宇检具成立,董力得偿所愿。
“创业远远没有我想得那么简单。”董力回忆道,曾经的她以为将技术、人才和厂房要素放置到一起,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她甚至设想过无数美好的场景,客户蜂拥而至。公司真正运行起来,她却发现,公司门可罗雀。于是,董力去一家家汽车生产企业宣传公司产品,没有想到,所有车企都不敢使用国产检具。对车企而言,检具是检查汽车零部件及其整车尺寸精度的工具,是车体出生产线之前最后的保障,不仅是企业品质的最后尺度,也是用户安全的保护神。“对不起,我们不能使用贵公司的产品。”这是当时董力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既然不相信我们,我们就做出来给他们看看!”董力决定研发主模型之中最难的车门部分。“门框很薄且容易变形,所以是主模型中的难关。”那段时间,熬红了眼睛的董力每天都在和技术人员探讨,用木头反复做实验。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回报,看到成功研发出的车门主模型,董力激动得无以言表。她当即把这个模型送到汽车工厂。“这是哪个国家生产的模型?质量很优秀!”越来越多的客户被若宇检具的模型吸引,从此,董力带领若宇检具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八年之约
创业伊始,董力就和技术人员约定,要在八年內打破国外检具企业的专利垄断,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
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上汽通用、吉利、东风……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工厂与若宇检具合作。“打开了市场以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发。”董力说,尽管那时人才不够、设备不够,但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困难是可以一步步解决的。2006年,筑巢引凤的昆山,吸引来了董力和她的若宇检具。在昆山政府的支持下,董力引进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与此同时,若宇检具研发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2011年,若宇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多轴数控乘用车门包边成型机”,实现了车门高精度快速包边功能,打破国外相关设备的垄断。此后,若宇检具越战越勇,2012年,若宇检具在通用公司开口检具轻量化要求下,自主研发了碳纤维材料并在次年获得该项专利。
董力始终对检具事业保持高度的热情,无论在哪里考察,她都在思考和学习。有一次在德国参观,她看见当地一些企业通过卡扣设计解决了很多破坏性的检测工作。所谓破坏性,就是在检测零件过程中需要对其造成损害,从而导致检具磨损率提高。于是,她把这种设计思路带回研究团队,团队立刻着手进行课题研究,数月后,成功发明了符合国内企业使用的新型卡扣检测工具。
八年时间倏忽而过,董力做到了创业时的约定。“现在,我们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燃油汽车的检具市场。”随着互联网企业造车势力的崛起,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拥有16项发明专利以及44项目实用新型专利的若宇检具,已成为国内检具行业的龙头企业。董力笑着说:“蔚来汽车的ES8、ES6和即将上市的ET7的整车主模型都是由我们公司研发的。近几年,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一个新车企制造新车型,必定到若宇来交流,我们有选择性的和其中部分企业合作。”
家的情怀
创业至今,董力用执着和坚韧守护了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约定,又用女性的关怀和家的温暖照顾着全体员工。董力的秘书王晓2010年入职,已经在董力身边十一年了。在她看来,员工都很喜欢董力,这种喜欢源于董力身上独有的智慧气质。
“我喜欢阅读,上学时我想当一名图书管理员。”董力说,“对我来说,企业有五百余名员工,就有五百余个家庭需要企业支撑。这份责任使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敢怠慢。企业需要像女儿一样精养,来不得半点虚浮。”读书的习惯使她兼具睿智和通达,并有能力将人文情怀落实在企业的方方面面。“十年前,张浦的房价在3000元左右,买一套房的首付款不到10万元。为了让员工能够安居乐业,公司为每个员工提供了5万元五年免息购房首付款。”除此以外,董力还专门成立了员工持股的公司,让员工能够发现机会,敢于创新、创优,茁壮成长。
从小家看大家,经营企业的经历使董力意识到,未来的路上依然会遇到很多坎坷,“我们设计用的3D软件和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器等全部依赖国外进口。人才是企业的根本,但大学里没有这个专业,我们只能招机械专业类毕业生手把手地教,培养一个成熟的设计师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基础制造专业人才匮乏,令董力时有忧心,但她相信并期待,随着制造强国战略的落实,国家必然会更加重视相关专业学科的建设,也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基础制造行业,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而奋斗。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