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分析

2021-09-25曾宪任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4期
关键词:体征心肌梗死病情

曾宪任

(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广东 清远 51180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等特点,若是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2]。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关键[3-4],而急诊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促进作用。以往的急诊护理流程存在环节繁杂、急救时间长等问题,会耽误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因此本次研究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并分析其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发病至入院时间≤12 h的患者;③患者或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存在恶性肿瘤、严重感染性疾病、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③存在沟通交流障碍、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对照组(n=110):男70例,女40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42.85±3.1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0 min至11 h,平均(5.24±1.71)h。观察组(n=110):男73例,女37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42.93±3.1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45 min至12 h,平均(5.33±1.76)h。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遵医嘱快速完成各项急救操作,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于病情稳定后交由专科护理。观察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①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在接到急诊电话后的3 min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出发,出诊期间同家属或目击者保持有效沟通,进行急救指导,并与院内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到达现场后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做心电图,安全转运回医院。②优化急诊就诊流程:针对主动入院的患者,第一位接待患者的护理人员在判断患者为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后,尽快将其送往抢救室,并进行病情评估、抽血检验、询问病史、检查结果分析等操作,上述操作尽量在30 min内完成。③强化心理干预:疾病确诊后,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应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引导患者放松身心,调节自身情绪,同时注意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④优化急诊交接:护理人员将确诊患者的病情向医务室及时上报,结合患者的病情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就诊准备,第一时间移交至临床,便于临床进行抢救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②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两组患者抢救前、抢救后的生命体征。③计算两组的抢救成功率,观察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以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效率。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是观察组的抢救效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比较(±s)

出急诊室时间对照组 110 5.22±0.45 8.01±1.96 8.32±1.39 48.28±16.96观察组 110 3.00±0.32 4.17±1.08 4.48±1.25 35.04±13.87 t - 42.167 17.997 21.544 6.338 P -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 分诊时间 采血时间 静脉通道建立时间

2.2 生命体征。两组患者抢救前的生命体征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抢救后的生命体征数据均较抢救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抢救前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s)

表2 抢救前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s)

组别 时间 舒张压(mmHg)呼吸频率(次/min)对照组 抢救前 101.35±6.47167.52±11.76111.64±18.71 36.28±9.52抢救后 80.36±5.28 146.39±7.20 92.29±10.34 26.37±7.46 t组内抢救前后/P 26.361/0.001 16.072/0.001 9.494/0.001 8.594/0.001观察组 抢救前 101.43±6.52167.58±11.80111.70±18.75 36.33±9.58抢救后 71.25±5.33 130.25±6.04 80.18±8.45 20.01±5.47 t组内抢救前后/P 37.587/0.001 29.535/0.001 16.074/0.001 8.603/0.001 t组间抢救前/P 0.091/0.927 0.038/0.970 0.024/0.981 0.039/0.969 t组间抢救前/P 12.735/0.001 18.012/0.001 9.511/0.001 7.211/0.001收缩压(mmHg)心率(次/min)

2.3 抢救成功率。组间比较抢救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n,%)

2.4 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再发心梗、心绞痛等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数据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表4 比较两组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呈现不断增长趋势[5-6],以心前区剧烈疼痛、濒死感等为主要表现,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情况,发病后会在短时间内对患者机体各个器官、系统造成损害[7],进而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故尽早实施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急诊救治的环节多,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且工作繁杂[8],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虽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在提高急救工作效率方面效果局限,因此本文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一方面能够使医护人员的时间观念加强[9],合理分工;另一方面可优化原有的急诊护理流程,促使护理服务质量提升[10],缩短抢救时间。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抢救后的生命体征明显改善,且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充分说明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在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快速出诊,优化分诊,减少急救护理中的重复性操作[11],能够为患者后续抢救争取时间;同时通过强化心理干预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提升患者的依从性[12-13];优化急诊交接有利于患者尽快得到有效的救治,因此可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进展,促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总而言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具有显著的救治效果。

猜你喜欢

体征心肌梗死病情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