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童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2021-09-25冀旭峰安倍莹
冀旭峰,李 涵,安倍莹*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1.检验科;2.感控科,吉林 长春130021)
血流感染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入侵血流所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常危及患者生命。血流感染的确诊有赖于血培养[1]。儿童血流感染是儿童危重疾病之一,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2],已引起临床医生广泛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的血流感染患儿,统计儿童血流感染的细菌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研究对象 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血流感染的儿童患者。
1.1.2菌株来源 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来自患儿血培养的第一株菌,剔除同一患儿的重复菌株,共分离非重复病原菌1407株。
1.1.3仪器与试剂 梅里埃公司VITEK ALERT 3D和VITEK VIRUTO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及配套血培养瓶,美国BD公司BACTEC FX 40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及配套血培养瓶,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VITEK XL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鉴定药敏卡,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及配套试剂,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为赛默飞公司产品,药敏纸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
1.1.4质控菌株 ATCC29213、ATCC29212、AT-CC25922、ATCC27853、ATCC49619、ATCC700327、ATCC700323、ATCC8739、ATCC19433。
1.2 方法
1.2.1标本培养 所有血培养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进行增菌培养。血培养瓶报阳后涂片革兰染色并转种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置于35℃培养箱培养18-20小时。
1.2.2菌种鉴定 采用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VITEK XL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进行细菌鉴定
1.2.3药敏试验 采用K-B法和梅里埃公司VITEK 2 COMPACT、VITEK XL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采用CLSI M100-S29进行判断。
1.3 统计分析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血培养细菌构成情况
剔除同一患儿的重复菌株,共分离病原菌14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3.59 %(754/1407),革兰阴性菌占46.41%(653/1407)。排在前五位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7.27%)、表皮葡萄球菌(17.13%)、大肠埃希菌(11.02%)、金黄色葡萄球菌(9.10%)、人葡萄球菌(5.12%)。菌株构成详见表1。
表1 血培养病原菌构成情况
2.2 儿科科室血培养细菌分离情况
新生儿科血培养分离细菌939株,占66.7%;其次是小儿ICU科161株,占11.4%;小儿血液科130株,占9.2%;小儿呼吸科50株,占3.6%。儿科科室血培养细菌分离情况见表2。
表2 儿科科室血培养细菌分离情况
2.3 主要细菌药敏结果
2.3.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015-2019年儿科病房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128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17.9%。2015年至2019年间MRSA的检出率依次为28%、18.5%、22.7%、0%、12.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95%、89.8%、78.3%;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耐药率为37%、18%;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6.3%、3.9%、0.8%;未发现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015-2019年儿科病房共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5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80.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93%、91.9%、70.7%;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57.5%、40.8%;对四环素、庆大霉素、莫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6.4%、14.2%、13.6%;未发现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见表3。
表3 葡萄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
2.3.2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 2015-2019年儿科病房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243株,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耐药率均>70%;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为4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23.6%;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7.7%、7.4%;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3.7%。
2015-2019年儿科病房共分离大肠埃希菌155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8.3%;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耐药率为52.3%、52.3%、9.7%;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43.2%、53.7%、0.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2.1%;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详见表4。
表4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2015-2019年儿科病房共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CRE)22株,新生儿科17株、小儿ICU科3株、小儿血液科2株。见表5。
表5 儿科病房血培养 CRE分布情况
3 讨论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血流感染患者,共分离非重复菌株1407株,革兰阳性菌754株,占53.59%,且排在第一位的是表皮葡萄球菌,之后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革兰阴性菌653株,占46.41%,前两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这与国内其他儿童医院的结果基本一致[3]。血流感染发生率高科室前三位的是新生儿科、小儿ICU科、小儿血液科,考虑与低体重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有关,这些科室医生应规范血培养的采集送检,及早获得病原学及药敏结果,以精准抗感染治疗。
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MRCNS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80.6%、17.9%,MRCNS的检出率与国内其他儿童医院的检测数据一致,MRSA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儿童医院[4]。2015年至2019年间MRSA的检出率依次为28%、18.5%、22.7%、0%、12.9%,有下降趋势,考虑与本院近年来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及感染控制管理工作相关。
儿童血流感染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居第一位,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7%、7.4%,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儿童医院的水平[5]。22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全部分离自新生儿科、小儿ICU科、小儿血液科,其中以新生儿科最多,这些患儿早产低体重、合并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使用侵入性操作治疗,是合并CRE感染的危险因素,CRE血流感染死亡率高且仅有几个抗菌药物敏感或者无敏感抗生素[6],给CRE的抗感染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医院应重视CRE,采取有效措施,控制CRE的流行与传播。居阴性菌第二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其耐药性明显低于克雷伯菌属,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低于10%,说明这些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可做为经验用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