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效果观察
2021-09-25彭玉慧通讯作者
蒋 晶,彭玉慧(通讯作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腰椎骨折占脊柱损伤达到了90%,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目前,治疗腰椎骨折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需卧床,其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都会出现变化,从而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便秘、腹胀,发生率高达50%~80%,患者出现自我效能低下,影响患者的康复进展和下床时间[2]。所以在腰椎骨折治疗与护理中,如何降低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已经成为了相关临床研究的重点。因此,应以有效且科学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相较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舒适性,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减少和患者身体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作用。本文就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骨折术后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2月—2021年1月的腰椎骨折术后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0.03±2.47)岁;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0.17±2.3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出现腹胀、便秘等并发症时,立即予以对症处理措施,如指导患者腹部按摩、口服缓泻剂乳果糖、开塞露通便等。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早期评估: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对腹胀、便秘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包括患者病情、日常排便习惯、最近1次排便时间。如果患者有日常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排便费力,或入院时超过3 d未排便,即在患者入院时口服缓泻剂,必要时行开塞露60 mL小量不保留灌肠,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每日排便情况,在患者术前解决问题。若患者有消化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应与医生沟通,明确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免患者受到腹胀便秘的困扰。
(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每天早起后在空腹下饮用1杯蜂蜜水或者温开水,约200~300 mL,并指导患者家属发挥监督作用,将措施落实。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后应尽早进食,从流汁、软食逐步过渡至普食,可以多摄入粗粮和果蔬、保证饮水量充足,禁止食用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如豆类、糖果、牛奶等食物。
(3)康复护理:护理人员术前指导患者和家属腹部环形按摩的方法,以刺激患者肠胃蠕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平卧位,双腿弯曲,用手掌按照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顺序按摩腹部,增加腹压,促进肠的蠕动以推动粪块。5~10 min/次,3~4次/d。同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佩戴胸腰椎支具或腰围下床活动,防止患者因拒绝卧床排便,进一步加重便秘和腹胀的发生。(4)排便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腰椎骨折导致的便秘腹胀情况对患者康复的影响,以增加患者对排便的重视,还应帮助患者调节作息时间,养成规律排便习惯,控制患者的疼痛,防止患者因过于疼痛而不愿排便,从而逐渐恢复肠道功能,加快机体功能恢复。(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并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和护理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且在护理过程中不断调整方案,适应患者的护理需求。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引导患者正确地发泄不良情绪。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语言平俗易懂、态度和蔼亲切,对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注意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持续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包括疾病管理、亲友支持、社会活动以及情绪控制。分数与患者自我效能为正相关。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便秘及腹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研究组患者首次排便、肠鸣音恢复及腹胀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时间/h 腹胀持续时间/d首次排便时间/h研究组34 3.21±1.32 2.08±1.87 18.13±4.26对照组34 5.51±2.03 4.34±1.74 30.12±4.34 t 5.5386 5.1591 11.4963 P 0.0000 0.0000 0.0000
2.2 自我效能评分
研究组患者各项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亲友支持 疾病管理 社会活动 情绪控制研究组34 7.69±0.58 6.52±0.75 7.86±0.72 7.28±0.65对照组34 6.18±0.46 4.24±0.61 6.69±0.67 4.13±1.10 χ2 11.8940 13.7519 6.9366 14.3755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腰椎骨折是指因外力作用而导致骨质受到冲击,出现了连续性的破坏,在我国脊柱损伤类疾病中,腰椎骨折是最常见的一种。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腰椎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高能量损伤是导致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因,如高空坠落、车祸等;老年患者主要损伤类型则是低暴力损伤,这是由于老年群体年龄增大导致其骨质减弱、机体恢复能力和抵抗力下降,大部分患者有骨质疏松情况,一旦跌倒、滑倒容易出现腰椎损伤[3]。高能损伤造成的腰椎骨折通常伴有脏器损伤,这就导致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而手术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也同时会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影响,大部分患者手术后出现便秘腹胀、自我效能低下的情况,不仅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还影响患者病情康复效率。
腰椎骨折对患者腹腔神经功能会有所影响,还会损伤椎骨周边软组织,对胸腰脊柱外侧的交感神经造成压迫,导致患者肛管扩张、肠胃蠕动减缓,因此容易出现便秘腹胀的情况,对患者手术后营养的吸收造成阻碍。部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还会因卧床静养导致肠麻痹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康复治疗效率[4]。因此,应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增强肠胃蠕动能力,缓解便秘腹胀情况。早期护理干预要求为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便秘腹胀缓解方案,重视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和饮食计划的科学合理,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有较好的预防和干预作用[5]。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各项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首次排便、肠鸣音恢复及腹胀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早期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对降低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有显著作用,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病情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