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测定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9-25贾延贞李海萍卢彩兰
贾延贞,李海萍,王 晶,刘 玉,卢彩兰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青海 西宁 810005)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作为病理状态之一,主要是心肌舒张功能或收缩功能降低,导致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对机体代谢无法满足[1]。在临床上呼吸系统感染作为一种常见疾病类型,儿童极易发生,而毛细支气管肺炎、重症肺炎极易合并心力衰竭。在儿科中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归属于危重症,对患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在临床上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为主要诊断方法,实验室客观指标缺乏,同时诊断标准(特异性)也缺乏,不能对预后和病情进行准确判断,无法鉴别重症肺炎。相关研究显示,对心力衰竭成年患者检测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可作为标志物,实施有效诊断,而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诊断中对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中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测定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就诊的60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纳入合并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年龄(2.08±0.35)岁;并选择同期60例体检健康儿童纳入健康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年龄(2.10±0.38)岁;另选择同期60例肺炎患儿纳入肺炎组,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2.15±0.36)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1)按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制定的《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和《实用儿科学》,符合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年龄2个月~3岁的儿童;(3)避免活动、避免使用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等);(4)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先天性心脏病;(2)肾脏疾病;(3)肥胖、营养不良;(4)贫血;(5)肝脏疾病;(6)哮喘家族史。
1.2 方法
健康组儿童于体检时对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进行测定;合并组分别在恢复期和急性期进行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测定;肺炎组在住院当日检测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检测方法为:患儿处于空腹状态,对静脉血进行抽取,抽取量为3 mL,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采用免疫分析仪(北京华科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型号:savant-100)对2项指标实施检测,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时间为15 min,随后取离心后的血浆(无黄疸、溶血及脂血)进行测定。检测结果2 h内完成。所有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心力衰竭急性期主要是指心力衰竭发作6~24 h,心力衰竭恢复期主要是指心力衰竭发作得到控制后5~7 d。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1.3 观察指标
对比合并组(恢复期、急性期)、健康组和肺炎组患儿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合并组(急性期)、合并组(恢复期)、肺炎组、健康组患者血清N端-B型钠尿肽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5.50,P<0.05);合并组(急性期)血清N端-B型钠尿肽水平最高,其次是合并组(恢复期);肺炎组与健康组相比,肺炎组血清N端-B型钠尿肽水平较高,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水平检测结果对比(±s, pmol/L)
表1 各组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水平检测结果对比(±s, pmol/L)
组别 例数 血清N端-B型钠尿肽合并组(急性期) 60 411.58±45.75合并组(恢复期) 60 239.75±32.15肺炎组 60 72.88±11.25健康组 60 65.50±10.25 F 975.50 P 0.0000
3.讨论
伴随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心力衰竭的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易发生诊断心力衰竭的扩大化或遗漏,因此,寻求一种简单实用,敏感性、准确度高的诊断方法一直是儿科临床工作者不断寻求的目标。小儿肺炎是小儿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无季节性,但冬春季节更易发展,发病人群以3岁以内的婴幼儿为主[3]。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引起多种重症并发症,影响儿童发育[4]。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往往是导致患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5]。然而在临床上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缺乏早期识别指标[6]。相关研究表明,心肌缺血、缺氧会导致心室壁运动障碍,提升血浆BNP水平[7]。在成人领域,多数研究致力于显著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和血浆BNP的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提升显著,可很多地预测患者不良预后[8]。而且在儿童领域,研究BNP和肌钙蛋白或肌酸激酶同工酶对肺炎心力衰竭作为辅助诊断较多,但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的研究尚缺,且研究结果也不统一。因为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呼吸系统解剖结构也呈现特殊性,因此,极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合并心力衰竭。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归属于急重症,必须诊断有效、及时,以便积极干预和治疗,否则会对患儿预后和恢复造成直接的影响[10]。医生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一般依靠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史和体格检查等,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实验室客观指标缺乏,进而极易导致诊疗不及时也无法准确判断预后[11]。前脑钠肽原作为肽类激素物质的1种,主要来源于心室肌细胞,由其分泌和合成,心室压力提升、心室扩张等原因会增加心脏内壁压力,进而分解出氨基末端脑钠肽(无活性)、血浆脑钠肽(有活性)。检测NT-BNP在心力衰竭中可发挥鉴别作用,相关研究显示[12],呼吸困难,对非心力衰竭和心力衰竭史明确排除之后,发生呼吸困难者,患者入院后对NT-BNP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呼吸困难者相比,心力衰竭者的NT-BNP浓度显著提升,同时也发现伴随心力衰竭分级不断提升NT-BNP浓度也会随之提升。因此,NT-BNP不但可在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中应用,同时在判定心力衰竭分级中可应用。检测NT-BNP在胸腔积液中应用也具有鉴别作用。相关研究[13]对胸腔积液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原因包括肺梗塞、肝硬化、肺部炎症、结核、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等,对其NT-BNP浓度进行分别检测,发现与其他原因相比,心力衰竭为致病原因者,NT-BNP浓度显著提升,因此胸腔积液以15 000 pg/mL为临界值可实现鉴别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而氨基末端脑钠肽与血浆脑钠肽相比,稳定性和半衰期更为稳定和更长,可称为实验室特异性指标,以诊断心力衰竭。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与血浆脑钠肽,可避免独立检测血浆脑钠肽,稳定性差和半衰期短的不足。本文结果显示,对比健康组,合并组在恢复期和急性期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健康儿童相比,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水平在恢复期和急性发作期均显著提升,而对比合并组恢复期,合并组急性期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水平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经过有效的干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进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对预后进行有效判断;另外,对比肺炎组,合并组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水平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指标可有效鉴别肺炎和肺炎合并心力衰竭,鉴别意义重大。而肺炎组和健康组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水平均显著提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肺炎患儿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指标提升并不明显,可对肺炎和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中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测定可作为实验室客观指标,以指导临床诊疗,可鉴别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与肺炎,同时可有效评估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预后和病情,建议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促进诊断准确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