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服务对基层COPD患者规范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09-25何涛
何 涛
(盱眙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江苏 淮安 211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是临床常见、多发的破坏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肺气肿或者支气管炎病情恶化导致持续性不可逆气流受限,病理表现为肺实质、气道炎症和肺血管炎症。致敏原、粉尘、有害气体、有害颗粒、花粉吸入等均有可能会导致发病。有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目前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8%,慢阻肺一旦发病,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快,治疗难度高、预后差、极易反复,一旦进入急性加重期,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1]。临床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根治该病,多以控制呼吸症状、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为主,需要患者长期坚持配合治疗,但长期用药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给患者带来身心双重打击。部分患者会因此出现焦虑、抑郁、抗拒治疗的等情形,用药依从性降低,会进一步阻碍患者的康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干预逐渐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越来越重视,药学服务能够对患者用药全过程发挥监督、敦促的作用,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明确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具有突出的临床适用价值,本次研究分析了基层慢阻肺住院患者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1月—12月这一时间段本院收治的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中39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9例,对照组中男性147例,女性52例;年龄64~76岁,平均年龄(69.93±2.31)岁;COPD病程1~10年,平均COPD病程(5.27±2.14)年;实验组中男性145例,女性54例,年龄63~77岁,平均年龄(69.91±2.64)岁;COPD病程1~9年,平均COPD病程(5.21±2.17)年。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经过系列检查后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中对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且体格检查表明具有疾病相关临床表现;所有慢阻肺患者年龄均>60岁;住院时间均≥7 d;患者意识清楚、可以开展正常沟通;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患者;视听障碍导致无法顺从研究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中途退出、死亡的患者。两组基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数据间对比无显著差异,可以开展下一步研究(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疾病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药物简单介绍、用药方法指导和其他注意事项等,实验组患者加强临床药学服务:
(1)药师根据每一名慢阻肺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临床诊断,结合患者的病史资料、用药史和相关禁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结合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并告知患者具体的用药量、用药时间、给药方式、不良反应情况和相关预防手段。正确指导患者学习使用吸入装置。
(2)在医院的指导下定期开展慢阻肺相关主题健康知识讲座,鼓励患者及其家属进一步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病情症状、加重期症状及其处理、日常生活影响因素等,让患者明确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3)组织慢阻肺病友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患者能够互相寻找认同感和支持感,提高患者的社会归属感,相互了解病友的用药方案和服药情况,互相带动下,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用药积极性,邀请肺功能相关医师指导患者进行日常呼吸锻炼,提高心肺能力。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慢阻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肺部功能和预后生活质量得出结果。(1)用药依从性:结合MMAS-8评分表法,主要评价患者的服药正确时间和服药剂量的准确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慢阻肺患者的依从性越高[3]。(2)肺部功能指标: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4]。(3)生活质量:即美国医学局研究组开发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包含躯体角色、肌体疼痛、躯体功能、活力、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总的健康状况和心理卫生八个领域,分为三十六个条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了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慢阻肺患者加强药学服务后,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服药正确时间评分 服药剂量准确评分实验组 199 97.25±2.09 98.01±1.02对照组 199 82.46±2.11 90.22±1.04 t 70.251 75.438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对比
加强药学服务后,实验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FEV1/L FEV1/FVC(%)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199 40.77±6.13 59.21±7.09 30.17±4.41 39.67±4.29对照组199 40.61±6.27 50.03±7.25 30.31±4.23 33.71±5.21 t 0.257 12.771 0.323 12.458 P 0.797 0.000 0.747 0.000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加强药学服务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 199 87.08±3.23对照组 199 65.42±3.64 t 62.787 P 0.000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发于老年群体,该病以肺功能减弱和周期性肺部相关症状急性加重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情持续发展会对肺脏产生较大压力,也可能会引发全身多器官系统并发症状[5]。全球范围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显著提高,做好疾病的科学治疗十分重要,由于该病的病程较长,坚持治疗同样也是保障患者恢复的重要条件[6]。所谓药学服务是药师与医护人员的协同作业,对患者的临床用药直接负责,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更改用药情况,从而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加之患者对于医嘱药物处方的依从性不好,随意出现减少药物剂量,增加药量,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时间不规律等不遵医嘱的行为,也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治疗。将药师和医师相结合,将药师加入治疗COPD的队伍中,根据患者的病情拟定治疗方案以及用药种类、时间与剂量等,能为患者提供合理、科学、人性化的治疗[7]。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慢阻肺患者加强药学服务后,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慢阻肺患者积极开展科学有效的临床药学服务的效果突出,能够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坚持用药、提高患者的疗效,保障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