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与政策取向研究
2021-09-25王飞
王 飞
随着滑雪运动的推广和普及,特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滑雪产业在面临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黑龙江省是我国滑雪运动开展的先行者,不但滑雪资源丰富,滑雪文化深厚,滑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一定引领作用。特别是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的品牌形成,使黑龙江省滑雪产业成为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的模型,也成为全国各地滑雪场建设与运营的学习典范。但随着全国滑雪产业快速发展,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开始呈现,并在滑雪服务质量上与吉林和河北省形成差距。本质上,滑雪产业发展是其供给侧能否满足需求侧的过程,并最终会落实到各区域滑雪产业发展中。因此,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是否合理与优化,其滑雪产业如何从低级向高级转化等问题都需要被关注。
“十二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并明确了“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关键性判断(胡鞍钢等,2016)。而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是供给质量不断提升的体系,最重要的体现便是对人们日益升级的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不断提高(曾宪奎,2020)。实际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有效满足需求方、提升竞争力以及创新都密切相关(范小仲等,2019;冯志峰,2016;洪银兴,2016;周小亮,2019)。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需立足供给侧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付群等,2019),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加快体育产业市场化,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任波等,2020;沈克印等,2016;张秋珍等,2017)。而对于滑雪产业发展,其主要任务是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升级之间的动态平衡需求(王先亮等,2018)。由此可见,推动滑雪产业创新发展,特别是提升其在我国体育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聚焦滑雪产业的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综上,本研究从实际出发,针对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的具体特征,深入剖析其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并形成解决方案。
1 黑龙江省滑雪资源与滑雪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
1.1 滑雪资源现实情况
资源本身侧重于为人类服务所形成的财产要素,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的总和(曲福田,2006)。滑雪资源是与滑雪产业相关的资源要素和,同样聚焦其有用性和稀缺性,特别是对滑雪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决定了人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其有效性。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不但降雪量丰富,雪季持续时间也较长,多数地区雪季可以从每年10月下旬一直延续到次年3月下旬,这为全省深入开发滑雪资源形成了重要的条件性保障。截至2019年年底,黑龙江省拥有滑雪场124座,居于全国榜首(伍斌,2020),其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最具代表性,建设面积0.55 km2,共有雪道46条、索道25条、脱挂式架空索道5条、魔毯8条(伍斌等,2018)。随着黑龙江省滑雪资源的日益开发,交通等设施逐渐完善,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现已开通高铁,滑雪宣传和滑雪文化也日益丰富,尤其是“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理念的提出使黑龙江省滑雪资源的产业化开发颇受重视。
1.2 滑雪产业发展现实情况
1996年,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场备战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自此“风车山庄”的运营正式开启了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进程。整体上,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以滑雪场运营为主要组成,具体包括滑雪休闲与旅游、滑雪培训及滑雪赛事举办等,并涉及部分滑雪装备设备制造和销售。从滑雪场地建设和运营上看,截至2019年年底,黑龙江省滑雪场数量达到124座,滑雪人次达到186万。但是,近年黑龙江省新建滑雪场并不多,2019年滑雪人次也有所降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滑雪场原有基数较大,新增雪场需求降低;另一方面,黑龙江省滑雪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强,相应多元投资者进入较少,产业的创新性滑雪服务供给不足,滑雪人次有所下降。
产业组成中,近年黑龙江省滑雪休闲与旅游发展较快,特别是融合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和雪乡等特色景点后,滑雪体验成为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的有利推动。如黑龙江省已明确强化“哈亚雪”旅游核心板块,突出了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在全省滑雪旅游中的核心地位。2019年,黑龙江省接待游客2.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 684亿元(新华社,2020);而冰雪旅游作为黑龙江旅游业的核心支柱产业,其旅游人数和收入占比均在50%左右(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此外,黑龙江省还举办了一系列代表性滑雪赛事:2018—2020年,黑龙江省举办了“全国单板滑雪障碍追逐冠军赛”“残奥越野滑雪亚洲杯”等多项赛事,赛事类型日益丰富,赛事产业逐渐壮大。
滑雪培训中,黑龙江省滑雪培训服务开展时间较早,主要依托各雪场的滑雪学校进行,滑雪指导员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滑雪技术人才向省外输出显著。对于滑雪制造业,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一些代表性企业,如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七台河飞龙滑雪板、哈尔滨鸿基索道、牡丹江长城机械、牡丹江雪城机械等(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这些企业制造滑雪装备设备的开始时间在国内相对较早,也具有一定市场优势,但滑雪制造业在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中所占比例仍然较低,市场开发还处在初期,相应产品的改造与升级仍在探索中。
2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要素组成与短板呈现
2.1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要素组成
从长期来看,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供给侧的因素,而供给侧的因素主要涉及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产业结构、经济体制等(郭威,2018;李翀,2016;吴梓林等,2019)。从滑雪产业供给侧看,同样涉及滑雪产品和服务的技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相应产业结构的相关要素。由此,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是在一定市场需求下所形成的结构性要素状态(图1)。但目前在这种结构性要素组成中呈现出一定短板,需要改革以完成预设的目标,从而更有效地满足滑雪市场需求,全面推动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创新发展。
图1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关系Figure 1.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of Skiing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在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关系中,首先,要素组成源于对改革目标的判断,即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沿着“滑雪服务和产品质量提升—创新增强滑雪产业竞争力—滑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逻辑主线逐层深化。其中,为有效满足滑雪市场需求,提升滑雪服务及相关产品质量最为关键,因此成为改革的首要目标;而从产业发展视角,产业竞争力提升与创新发展密切相关,由此,以创新发展增强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是改革的第二个目标;在此基础上,滑雪产业最终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因此,第三个目标指向了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其次,供给侧结构性要素中,技术、人力资本、场地、资金及产业结构等要素是主要组成。主要原因:一方面,为了有效提供滑雪服务或产品,需要如滑雪培训、雪场规划与建设、滑雪装备及设备的制造等相关技术予以支持,而相应的人力资本特别是专业性技术人才就格外重要;另一方面,场地和资金是各种滑雪服务形成的基本性条件保障,无论是滑雪赛事、滑雪旅游度假及相关休闲娱乐,合适的滑雪场地与资金支撑都至关重要。除此以外,滑雪产业自身发展有其内部结构,特别是目前我国滑雪产业整体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强烈需求其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因此结构性要素同样归属于供给侧。
2.2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短板呈现
2.2.1 中小型雪场居多,高质量滑雪服务供给少
虽然黑龙江省雪场在全国数量最多,但雪场规模、等级和所提供的滑雪服务质量并不匹配。整体上,全省3S级规模以上雪场14座(表1),只占全省雪场总数的11%,特别是大型滑雪场数量非常少,主要以亚布力滑雪场和阳光度假村为主,即能够提供高质量滑雪服务的雪场明显不足。现有雪场等级中,5S级和4S级雪场是在雪道上具有优势的雪场,但这样的雪场在黑龙江省不足10座,即使是3S级以上的雪场其运营也多为场地服务,仍然靠雪道落差吸引消费者,很少提供滑雪旅游或度假性的延展服务。另一方面,黑龙江省4S级滑雪场的高级雪道数量多为1条,雪道总数也局限在5条以内。在滑雪消费的客流上,除哈尔滨的雪场客流量相对充足以外,其他地区的滑雪消费人数非常有限。非节假日时间,大部分滑雪场则是通过吸引专业队训练或承担比赛来缓解运营困境。概括而言,黑龙江省滑雪服务供给整体还处在初级水平,90%滑雪场的滑雪服务质量不高,并且多数滑雪场运营受到了所在区域的消费能力限制。
表1 黑龙江省滑雪场等级情况Table 1 Quality Grade of Ski Resor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2.2.2 滑雪专业人才流失,滑雪服务技术创新不强
滑雪产业是专业人才与专业技术都需求突出的新型服务产业,无论是场地中雪道的专业设计、造雪压雪的独有技术,还是滑雪培训或雪场的运营与管理等都需要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2017年以来,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就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3年内缺口达5万人(人民网,2017)。虽然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在全国起步时间最早,依托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又形成了我国滑雪产业人才培养的聚集地,但随着东北区域的人才流失,特别是面临滑雪人才待遇的地域性差异时,相应黑龙江省滑雪人才流失越发严重。另一方面,随着滑雪产业的深入发展,设备及技术更新需求增大,但黑龙江省滑雪服务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很多雪场设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后期很少进行装备、设备的改造和升级,雪场年均滑雪人次明显落后。2019年黑龙江省124座雪场的平均滑雪人次仅为1.5万人,而河北省61座滑雪场的平均滑雪人次为3.98万人,吉林省45座滑雪场的平均滑雪人次则达到4.78万人。可见,黑龙江省滑雪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区域间的差距日益增大,滑雪服务吸引力不断下降。
2.2.3 滑雪产业产权单一,多元投资主体未形成
在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中,雪场的所有主体和运营过程仍然以政府部门为主,多数滑雪场隶属于体育部门或文化旅游部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雪场初期建设以满足滑雪竞赛训练为主要目标,后期运营则逐渐转向市场,但由于雪场建设时间普遍较早,相应建设靠政府投入支撑,因此产权主体为政府部门。另外,目前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整体发展以区域内滑雪消费为主,地域性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的不足也制约了其对多元投资主体的吸引。
2.2.4 滑雪产业链较短,滑雪服务供给附加值低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中,产业链较短,以滑雪制造业为例,整体存在规模小、知名品牌少、产业链不健全、产品层次低及附加值低的问题(黑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7)。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产业链组成以雪场运营为主,但是在全国造雪面积前十的雪场中,黑龙江省滑雪场的雪道规模、新技术应用及设施设备却明显落后于吉林省与河北省(表2)。另一方面,滑雪服务的附加值直接决定了滑雪产业发展的实力,但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一直以来都难以延伸产业链,滑雪赛事供给、滑雪度假等多元服务的比例明显不足,产业附加值扩大困难。全省滑雪场地运营中,能够真正实现“滑雪+旅游+度假”的雪场比例非常低,多数雪场无法真正开展四季运营,具备滑雪旅游目的地性质的雪场仅局限在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其他滑雪场则难以吸引省外游客,相应也无法有效延伸滑雪产业链。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由于产业链短造成了滑雪服务供给中附加值低的短板,致使全省滑雪产业活力不足,创新性不强。
表2 黑龙江省与吉林省、河北省滑雪场运营情况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of Ski Resor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Jilin Province and Hebei Province
3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
3.1 滑雪资源区域定位先行,产权改革推进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从资源端开始,因为滑雪资源是滑雪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什么样的滑雪资源对应什么样的滑雪服务供给,而什么样的滑雪资源产权主体又对应什么样的资源开发方式。因此,改革路径的设计首先应该是对黑龙江省滑雪资源禀赋的合理判断,再通过运营主体提升滑雪服务。具体操作中,需要对滑雪资源的产权改革进行推进,积极引入多元投资主体,优化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然而,由于前期投入较大,改革过程中可以渐进式完成,即先通过对滑雪资源产权的分解形成产权转让,以保障其产权收入。如可以先对滑雪资源的经营权和使用权进行转让,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形成区域政策的配套支持,以吸引具有实力的多元投资主体灵活运营滑雪资源,优化滑雪服务供给。在此基础上,随着滑雪资源的运营收益逐渐提升,再进一步进行滑雪资源的产权改革,即通过市场有效转变其产权所有者,持续保障滑雪服务的多元化供给和质量提升。
3.2 滑雪服务特色提升先行,产业链拓展跟进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过程中,雷同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同一规模的雪场在滑雪服务供给上非常相似。而特色的提升不但可以形成黑龙江省滑雪服务的差异化,增加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竞争力,还可以更有效改革供给侧存在的短板。因此,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要大力挖掘黑龙江省的地域特色,从“滑雪资源+黑土资源+民俗旅游+冰雪景观”等不同特色角度出发,融合性供给滑雪服务。与此同时,滑雪服务的特色提升还需要一定保障,重视滑雪产业链拓展是有益途径,能够及时从产业间的关联角度形成供给的有效支撑。事实上,改革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短板不单是消除短板的过程,还是升级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过程,而对滑雪产业链的重视也恰是从区域角度出发,顺利融入不同区域特色的过程。
3.3 满足区域内滑雪消费先行,品牌性运营跟进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中,具体短板的消除还应着眼于如何满足区域内的滑雪消费需求。一方面,全国滑雪场地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大型室内滑雪场在一些代表性城市运营,因此黑龙江省各区域滑雪服务的吸引力难以全面铺开;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大部分雪场以中小规模为主,其所对应的滑雪消费者主要分布在区域内。由此,如何从供给侧有效满足区域内的消费需求也不能忽略。此外,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供给高质量产品,而品牌性运营不但是高质量滑雪服务形成的主要动力,还是激活滑雪产业供给端的有效张力。目前,黑龙江省不同区域的滑雪消费需求并没有被真正激活,但如果形成区域滑雪服务的品牌性供给,则能够顺利吸引区域内滑雪消费者。具体品牌运营中,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滑雪企业特点提升其品牌发展理念,把滑雪服务质量和品牌打造有机结合,从区域出发逐渐提升供给侧实力。
4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取向
4.1 有效落实并转化国家政策,强化滑雪产业供给质量
滑雪产业发展离不开区域性政策的引导,特别是从供给侧急需相应政策给予扶持和保障。近年来,国家层面关于滑雪产业发展的政策日益完善,但具体政策落实及区域性转化上,黑龙江省仍需结合滑雪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短板,效率化完成。应该明确,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需的政策是满足现实需求并解决问题的政策,并且政策落实与转化中还需强化滑雪产业的供给质量,协调政策执行的不同部门。具体落实政策时,可以通过降低滑雪产业供给中的税费,给予滑雪场地建设扶持及引导区域滑雪企业创新发展为政策的关键性导向。实际上,这一过程应由政府主导,由区域制定操作性措施。概括而言,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侧发力,各种改革措施的进行需要着重激发供给侧中各滑雪企业的积极性。
4.2 制定消费需求满足政策,推动滑雪产业供给创新
由于黑龙江省滑雪场的整体规模以中小型雪场为主,因此区域内滑雪消费需求的有效满足是关键。在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如何从供给端形成政策引导并满足黑龙江省内的消费需求应被重视。事实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有效满足消费需求而进行的,政策引导全过程需结合黑龙江省滑雪资源情况,先行满足区域内滑雪消费需求,再以新供给为引导激发区域外需求。具体政策取向上,需要黑龙江省制定滑雪产业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基本出发点,政策上推动、扶持及引导滑雪服务供给,以有效解决供给侧存在的各种短板。此外,创新在供给侧的呈现有助于使黑龙江省内潜在的滑雪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的滑雪消费需求。因此,政策取向上还需重视对滑雪产业供给的创新性引导,进而增强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供给实力。
4.3 完善区域投融资政策,促进滑雪服务投资多元化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从供给端形成有效的资金支持,完善投融资政策可以畅通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投资融资渠道,促进滑雪服务多元化,并且完善投融资政策还是克服供给侧产权单一的关键,能够有效解决滑雪产业投资不足的限制。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应与其他行业有机结合并相互支持,多元投资主体不但可以在资金上形成保障,还可以提供其他领域的管理经验、技术支持及人力资本支撑。应该意识到,资本投入的多元化实质就是运营主体的多元化,以投融资政策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将更易于推进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供给侧结构完善。此外,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容易受到地域性经济条件限制,完善投融资政策、吸引多元投资主体进入也是对滑雪服务供给的持续性保障,有利于提升黑龙江省滑雪服务供给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