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让“社交恐惧症”影响你的心理健康与精神追求

2021-09-24卞文志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恐惧症陌生人恐惧

卞文志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精神追求。但是,有些人在重视的同时,又恐惧与人交往,不入群,不交友,喜欢独处,把自己封闭于自我空间。从心理学而言,此类人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恐惧症是一种可以改变的亚型神经症

社交恐惧症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所谓的“社交恐惧症”,其实就是对他人有很多冷漠、苛刻、敌意、无情、挑剔的想象,它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最近,一位朋友对我倾诉,他楼上邻居有个十多岁的小孩,经常早上很吵,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早上被吵醒了,特别心烦,让他这晚睡晚起的人觉得人生很艰难。想到要去敲邻居家的门去协商、沟通,他就十分紧张,在心理上有一种抗拒,怕与人沟通与人交往。他说他希望对方自觉一些,把孩子管教好,希望邻居照顾一下他的感受。但他又觉得这不可能,因为自己没有去告诉邻居,邻居又怎么会知道吵到他影响到他休息呢?想到这些,他就觉得好难,由于自己的“社交恐惧症”,使一些事情难以办成,并且泛化到觉得自己的人生从头到尾都好难,自己好差、好弱。

朋友说他因这些事情而联想到很多解决方案:努力赚钱去买个别墅,这样就没人打扰他了;后悔為什么没买顶层,这样也没人吵他了;买个震楼器,夜里震动天花板报复楼上。但这些都不现实,也不是最好的方法。他认为,必须要去跟邻居沟通一下,这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内心深处由不得自己控制的“社交恐惧症”,却让他难以去做,为此他感到很苦恼。

我对他说,你必须克服内心的“社交恐惧症”,如果你不去沟通,你就只能忍受或者逃避吗?你可以寻找一些能够帮助你的资源支持你,比如找保安、物业去协商解决。朋友说这个也好难,因为也要跟一些陌生人打交道,由于恐惧,自己真的不愿意与陌生人沟通。我对朋友说,你怕什么?怕冲突吗?只要你态度和蔼,好言好语,就不会发生任何冲突。

对症疏导可以帮其摆脱“社交恐惧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与精神追求。因此,有些人在关注中会感觉自己有“社交恐惧症”或“回避型人格障碍”。这类人认为,自己在需要直接说话的时候会变得笨嘴拙舌,在打字聊天的情况下就放松多了。再就是,由于现在的工作性质,需要跟人沟通的地方很多,经常会有陌生人的电话要打。这类人打电话之前,需要酝酿很久,电话一接通更紧张,口舌打结,说话吞吞吐吐,接打中如果对方态度强势,就会匆忙挂线,不再与人交流。

还有人在咨询时跟我说,他之所以有“社交恐惧症”,是因为喜欢隐藏自己的内心,一般都是用文字交流,因为文字是有欺骗性的,所以他在用文字的欺骗性去保护自己。可是,他又觉得总是用微信或邮件沟通,效率又太低,再者就是与陌生人的首次沟通,还是想改变一下自己的恐惧心理,但是做起来又感到很难,总觉得心里有些畏惧。因此,无法鼓起勇气与人交往。

姑且猜一猜,这位咨询者的性格特征,应该是有点“直”但不“冲”,反应比较慢,言语或行为模式比较单一,而且意志比较弱。同时,这位咨询者可能人际经验不多,缺乏对各种关系的深入体验,自我认同或自尊程度不高。以上猜测并不是否定咨询者,而是要找到其形成“社交恐惧症”问题的心理根源,因为只有找到根源,才能有助于分析其形成恐惧症的原因,以利于对症疏导,帮其摆脱“社交恐惧症”。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咨询者的恐惧症形成原因。一是直而不冲。欠缺对人与事物的灵活性认识以及预判和应变能力,所以一旦出现需要变通的交流场景,立即言行失措、毫无主张。二是反应太慢。在与人交往中,只能借助文字慢慢整理思想的表达,尽量回避与人直接交流中的快速思考,用文字应对与他人沟通的挑战。三是言语单一。只有通过文字的单向叙述模式,在自己习惯的格式与节奏中,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而不能适应使用直接交流的更多模式要求。四是意志薄弱。一旦遇到障碍,哪怕是交流中小小的不顺畅,或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压力(所谓的“强势”),立即退缩,而非尝试应对。五是缺乏人际经验。由于自我认同不足,没有足够的正向、积极体验,所以导致无法建立具有与人交往的力量,也就是无法抱着勇敢的信念,在与人交流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以上可见,咨询者之所以能更容易地用文字交流,不是因为文字有欺骗性,而是文字为交流提供了缓冲区,使得提问者的性格能力没那么快暴露。正如咨询者意识到的,这直接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效率。为改变他的这种恐惧心理,我为他提供了几条建议,以利于帮助他减轻“社交恐惧症”给他带来的烦恼,让他能够尽可能享受更多与人交流的快乐和生活中的乐趣。

我给他提出的建议是:一是尽快提高自我认识与自尊强化。针对自己的问题罗列出“我是谁”“我要什么”“我怎么做”的自我概念,不断丰富、修正、完善,直至形成清晰完整的自我认识,通过镜子对话、催眠诵读等方式,不断重复自我认识,逐渐强化自尊。二是进一步增加资源与信息储备。为每次与他人体交流准备更充分的方案,了解更多可能涉及的信息、知识,并进行必要的事先演练,通过储备的增加减少应变的焦虑。三是加强自己的专业语言训练。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训练自己的发音、语言组织能力,观看并模仿演讲、脱口秀、配音等,直接提升语言能力,优化与人交流的基础。

编辑:汐颜 xiyanbianji@sina.com

猜你喜欢

恐惧症陌生人恐惧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我有开学恐惧症
被盯恐惧症
别笑,这些都是认证过的
诠释证件照心态度 从此克服“证件照恐惧症”!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表达恐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