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生生物学研学实践活动,深化学科德育价值

2021-09-24程明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8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课程思政

程明

[摘要] 研学旅行作为当下基础教育领域协同育人的重要方式,对学科育人的价值深化至关重要。生物学课程育人的现代转型中,教师组织主题鲜明、统整贯穿的生物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在研学旅行中搭建移动实验室、借力传统工作坊和开展调查报告等方面的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及生命共同体意识,实现生物学科德育价值的深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研学实践;课程思政;学科德育;科学素养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任,而道德学习不能离开知识教学单独进行。高中生物学科涉及的知识极其丰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渗透德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研学旅行作为新型的校外实践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生物学科创生性的实践融入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在发展生物学科素养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笔者从研学旅行中的搭建移动实验室、借力传统工作坊及开展调查报告等方面探讨如何在研学过程中达成德育渗透。

一、搭建移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公民意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六大要素,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是重要的两大环节,而科学实践活动正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相对于科学探究,科学实践更加注重以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多种知识的运用、多样能力的提升和多个素养的形成。在研学过程中,借助移动实验室开展科学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借助移动实验室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公民意识。而要想在研学中开展科学实践,就要紧扣相关课程标准,寻找适合开展的科学实践项目;要根据研学旅行的参与群体、季节、地点等制定科学实践的主题,准确把握实践难度;还应该冲破学科的界限,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通过人教版生物必修3“种群和群落”的学习,在学生掌握了样方法的基本原理后,教师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带领学生开展“樣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科学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实验仪器设备在长沙的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临时搭建“种群密度调查移动实验室”,一起研究样方法的具体操作。又如,学生通过“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学习,初步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却对环境污染的检测方法知之甚少。为此,研学活动中,利用携带的各种环境检测传感器,笔者和学生一起搭建“环境检测移动实验室”,检测不同地域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通过这些研学活动,让学生对实际操作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样方、如何寻找更加科学的环境检测方法等有了进一步学习,更对实验所得数据如何分析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学生更加团结互助,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大幅提升,能够以批判性思维看待问题,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二、借力传统工作坊,关注工艺细节,培养学生传承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的意识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也拥有独特的民族传统魅力。从2016年开始,我校就积极开发了不同研学路线的“地理大发现”。生物组利用不同研学途中的地域优势,探索将与生物相关的传统工作坊(传统工艺)选择性地融入研学活动中。通过传统的加工方式、浓厚的地域文化,让学生研平常中之不同寻常,学生物中之科学思想;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不易,感受到劳动创造美,进而迸发出保护优秀传统工艺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学习必修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教师通过视频介绍了普洱茶中的“酶”。此时告诉学生:酶促发酵是普洱茶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发酵形式,是普洱茶发酵的精髓。这让学生对普洱茶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带领学生前往云南开展研学实践埋下了伏笔。在研学中,我们便带领学生开展了“茶与悟——感悟茶文化”的生物科学魅力发现之旅。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切身领略到了“酶”的生物学魅力,更体验了采茶、制茶的苦与乐,感受中国传统工作坊之美。

又如,在学习选修1有关酿醋的知识后,为了让酿醋这一传统工艺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带着孩子们开展了“醋与酸——感受劳动之美”的生物科学魅力发现之旅。通过这次研学实践,学生明白:酿醋工艺并不复杂,但是想要做一坛好醋,需要关注很多细节。他们感觉到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精深,不足以解决实际酿造过程遇到的问题,更无法感受醋酿制背后的传统文化。细小平常的生活细节背后是真情和真理,要以清亮的眼睛,敏感的头脑去感受、体味平常下的不同寻常。

三、开展调查报告,关注生态教育,培养学生环境保护和生命共同体意识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教育是顺应自然、极富人性化的教育,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是当今终身教育的灵动体现。

关于生态教育,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通过提供与生态环境有关的素材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研学旅行具有开展生态教育的天然优势,在研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态问题,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案,撰写调查报告。将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调查行动,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保护生态的意义,形成生态道德和生命共同体的意识。

我们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去过的地方有四川、云南、重庆、湖南、贵州、安徽、山西、陕西、青海、甘肃、新疆等,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生态问题,为开展生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在青海、甘肃等黄土高原地区调查水土流失问题,在西部一些地区调查土地沙漠化问题,在安徽调查大气污染状况,在西安调研皂河水质污染问题等。利用测量的数据,结合当地生态实例,增加说服力,加深学生对生态问题的感悟。通过调查、整理调查报告,分析出现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让学生明白生态问题的产生虽然有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破坏。同时,还可以请学生结合实际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激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生命共同体意识。

从理论到实践,从素材到行动,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相互依赖更相互影响,只有真正做到保护环境,我们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总之,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努力挖掘与生物学科相关的德育渗透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不仅带领学生探究生命规律,体会科学精神,增强生命意识,更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题式探究实验促进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构建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c/2020/02/7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课程思政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科学与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