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戏剧的美育功能及其实施途径探析

2021-09-24梁璐

艺术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

摘要:美育承担着教化人的心灵、培养及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社会责任,而校园更是美育的主阵地,校园美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品格,对其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今校园戏剧美育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通过营造校园戏剧美育氛围、建立专业美育教研组和组建多元化及兴趣小组可以改善现状,不断完善校园戏剧美育,为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戏剧美育;校园美育;公共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3

1 美育概述

美育,又叫美感教育,是通过训练人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被认为是专指“艺术教育”,而广义的美育则认为是将美学原理深入其他学科之中的教学理念[1]。戏剧是由演员通过声台形表传达情感的艺术表演方式,而戏剧美育就是通过戏剧教育的方式培养人们美的观念和审美能力,让人在欣赏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启迪从而感知世界。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落实和改进了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事实表明,艺术体验不仅能带给孩子愉悦的精神体验,还能锻炼他们的大脑思维,而少年时代正是一个人思维成长的关键时期,美育的过程就是开拓智力、激发灵感、培养思考能力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美育课程和其他必修课程同等重要,甚至在某种层面上更为重要。

近年来在我国的校园美育课程建设方面,义务教育阶段93.5%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音乐和美术课程总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9%的课时数。高中教育阶段,全国86.43%的学校开设了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2007年至2017年,全国小学艺术器材达标率由40.7%提高到79.5%,初中由55.6%提高到88.9%。学校美育品牌项目的影响力日益提高,小初高学校正在探索更多的美育发展项目,这也成为各地推进美育工作的常态机制和重要抓手[2]。目前我国的美育事业正稳步有力地推进,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对于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校园戏剧美育的功能

校园美育正在积极建设当中,而校园作为美育的主阵地,承担着教导学生的重要责任,是实现全民美育的重要途径。青少年在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及个人意识同步形成的关键期接受良好的戏剧美育,可以陶冶情操,养成审美习惯,提升思想境界,对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美的情操教育: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实践学习理论“渐进式教学”和赫兹·麦恩斯创造力教学理论融入教育戏剧中,在欧美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戏剧将教育理念融入戏剧中,使人在欣赏戏剧和接受教育理念的同时更好地体会和反思。戏剧艺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表情语言和观众达成情感上的交流。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观众不自觉地为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情感及遭遇揪心,与角色共情,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在这个过程中观众会调动全身的情绪去主动感受,体会角色的心路历程,在情感上达到高度共鸣,因产生较大震撼从而对现实生活展开思考。而被动接受的机械式回应,主体无法实现灵魂契合,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事物。这种主动感受与思考不同于被动的机械式接受,更能调动观众的情绪,使其主动与故事产生联系,自觉思考,发现更多美的细节,从而培养观众的审美能力和情操。在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奥赛罗》中,奥赛罗因错信阴险的手下伊阿古的谗言而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子苔丝狄蒙娜,当奥赛罗的双手放在苔丝狄蒙娜的脖子上时,那一刻观众是揪心、无奈的,甚至想撕破这第四堵墙冲上舞台告诉奥赛罗,你的妻子没有背叛你,一切都是小人在作祟,她不该就这样死去。看着苔丝狄蒙娜和奥赛罗双双倒在眼前,观众心中肯定有无限的惋惜与惆怅,从而领悟到现实生活中做事一定要剖析始末,客观思考问题,不能轻易相信他人的话。在观赏戏剧时,代入感越强,感受到的东西就越多,仿佛身临其境,能自觉思考如果是自己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类似互动的接受方式更能引起观众的主动思考,从而引导其感悟自身[3]。

2.2 美的思想教育:体验和换位思考

美育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使人们能够发现美、欣赏美。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美的分析论里谈到,鉴赏判断应该是无利害的,主体若是对客观事物掺杂利害关系,就无法真正欣赏美。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表示人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释放本性,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这两种观点都表明在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下,鉴赏者才能更好地欣赏美。一般情况下,戏剧表演的第一课都会是解放天性,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而在解放天性的过程中就要求人自然地流露感情,不压抑、不隐藏、不惧怕他人的目光,释放当下的真实情绪,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只有学会当众孤独,才能真正进入角色体验角色[4]。在戏剧表演中,演员通过台词表明意图,通过形体表达情绪,通过表演调动全身的细胞感受剧情配合演出。在经历肢体及情感的大量波动运动后,人可以消除身体上的紧绷感和压力,获得一种释放的快感,从而解放身心、促进精神健康。

通过扮演戏剧中的不同角色可以体验人生百态,体验自身完全接触不到的生活状态及情感经历。观看和欣赏戏剧,人的思维和灵魂与角色无限趋近,甚至会思考如果我是角色我会怎么做,以及在生活中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会怎么做[5]。而通过自身参与戏剧表演,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感受剧情的跌宕起伏,体验不同人物的多种人生,体会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感受,深入角色内心,感受不一样的触动,学会换位思考。

2.3 美的品格教育:心灵净化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净化”这一概念,他认为人可以通过净化的情感得到无利害关系的教育,从而感悟自身[6]。通过对戏剧的审美,自身情感被激发的同时,心灵也能得到净化,从而带来酣畅淋漓的快感。在享受快感的同时产生恒久的思考,从而使人的思维及审美心理结构得到提升。在戏剧表演中,演员通过对身体和情绪的双重释放获得快感,从被规训的生活中脱离出来,调动全身的感官系统去体验,达到酣畅淋漓的境界,心灵就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净化[7]。

正如音乐疗法,可以使审美主体的情绪在音乐情态的诱发中获得释放与宣泄,使积极的情绪强化、消极的情绪排除,或者使原有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解除心理扭曲和紧张,创造自我治愈的机会。而戏剧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国家流行起来的新型艺术治疗的方式,其通过运用戏剧和电影达到症状的减轻、情感的生理整合及个人成长的治疗目的,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戲剧游戏、模拟笑剧、木偶剧和其他即兴表演技巧。通过这种疗法,参与者可以构建一个与外界沟通的全新渠道,探索自身的无限可能。长期有效地欣赏戏剧,甚至可以缓解人们不良的身心反应,达到陶冶性情、改变性格和情趣的目的。

3 校园戏剧美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通过戏剧美育教化及净化的功能可以提升人的审美水平,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校园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实现全面完善的戏剧美育。想要真正将戏剧美育的教化功能落实到青少年的身上,实现美育的终极目标,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改善现状。

3.1 营造校园戏剧美育氛围

谈到艺术教育,大部分人会想到音乐和美术,极少人会提到戏剧。许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兴趣班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音乐、美术或舞蹈这一类较普遍的艺术教育类别。而音乐和美术作为艺术课程被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中,也被大众认为是最主流的艺术教育。戏剧作为一门不太“接地气”的艺术,很少有人能真正意识到戏剧教育在美育中的重要性,其重要程度被大大地低估了。

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我们用声音传达情意,用肢体表现美感,用大脑思考剧情,全身心都被调动起来,无论是各个器官和部位,还是身体及心灵都得到了美感教育,全面提升了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而在接受戏剧美育的过程中,审美主体以运动或游戏的方式渐入佳境,约束的身心被释放,精神境界不为外界所困扰,只是单纯地享受戏剧带来的快感。戏剧美感教育,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代替的综合性教育,是一种前景非常广阔的艺术教育课程。

作为学校方,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美育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应当保证相应艺术设施等硬件的完备与完善,其他校园场所建设也应具有美学气息。其次应举办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美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平台,定期带学生去剧院欣赏戏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看剧习惯,积极推动艺术兴趣小组的建设,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和设计艺术活动,并设置相应的小奖励,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在校方的带动下使学生充分受到艺术的熏陶,深刻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戏剧的魅力,保证校园充满艺术气息。戏剧美育的过程将眼、鼻、耳、嘴、手脚及大脑充分调动起来,多器官的联动使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心灵得到净化、大脑得以思考、身体得以运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3.2 建立专业美育教研组

戏剧进课堂目前还没有在中小学广泛普及,缺乏正式的岗位也成了阻碍大部分戏剧表演专业学生投身教育机构或传媒圈的主要原因。而在大多数教育机构中,部分教授戏剧表演课程的老师自己还是学生,不具备授课解惑的能力,对于戏剧美育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意义,不知道怎样设置课程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导致教学内容大多是漫无目的地乱堆乱凑,学生们只是觉得上课跟着老师一起玩很有意思,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戏剧课程的缺乏导致大众对其认知较少,从而不能对教学水平作出正确评判,实际上真正能够达到教学要求的专业老师少之又少[8]。美育不同于文化课,其对教师的审美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所以美育教师不应仅限于对专业学科的了解,也应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所涉猎,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在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资源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美育教师更是承担着完善学生心灵发育、拓展学生艺术体验、丰富学生感性思维、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任。

比起文化课教师,美育教师需要带入更多自身的思考体验和感性感受,及时接受与反馈,和学生互动。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应按照学生的人数比例配齐美育教师,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且得到良好的美感教育。加大经费投入,招纳与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通过实施奖励机制或提高待遇等方式激发美育教师的活力和热情,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还应建立教研组,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授课内容。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美育教师参加专业研修学习培训,组建一支完整、专业、不断进步的美育教师队伍[9]。此外,还可以举办校外联合活动,通过流动优秀的教师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兴趣。

3.3 多元化及兴趣小组加课堂

在现在的艺术课堂教学中,戏剧教育很常见的形式是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中播放电影让大家一起观看,极少能让学生自己排演剧目。甚至有部分学校是班主任承担美育的职责,通过在班会上播放电影,达到戏剧熏陶的目的,这种交互感、沉浸感几乎为零的美育,完全违背了戏剧美育真听、真看、真感受的初衷,从而达不到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学模式只有单一的观看方式,始终隔着一层屏幕,缺乏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戏剧艺术的感染力,戏剧艺术强大的现场感染力无从释放,使人无法触摸到戏剧艺术的内里,也就无法真切地感受和拥抱艺术,得不到心灵的升华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想要将戏剧艺术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丰富的教学模式和交流互动式的体验缺一不可。

随着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改进,学生不再只是坐在固定的座位上看,被动地接受,而是可以在相对宽敞的环境下运动起来,调动全身的细胞感受。可以从看、讲、背、写、演各个方面深入理解戏剧的内涵,首先是观看影视资料,其次是互相讨论理解及感受,再次是在自己投入表演中时通过台词流露真情实感,最后在二次创作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合理编排剧情,从而通过表演表达自己的感悟。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学生对戏剧可以形成基本的理解和个人独特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局限于对文字的解释,更应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活动激发学生对戏剧的热情和灵感。比起文化课堂的纪律性要求,戏剧艺术课程更适合在自由性较强、互动交流较多的教学模式下展开,通过不断彩排、反复思考潜台词,以及不断琢磨人物心理活动,审美主体才能真正深入角色内心,感受角色行为动作、说话语气及当下的心理状态,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得到美感教育。同时还应组建多种兴趣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以及完成戏剧作品,培养创造力、思考力和行动力的同时,开拓和激发学生多样的艺术思维,将第二课堂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

4 结语

戏剧美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净化人的思想。它通过舞台将美的概念传递给观众,观众将这份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善于捕捉生活中美的细节,促进人往好的方向发展。戏剧还可以通过某些特定题材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人观后可思可悟,将心得投射于现实社会,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学生时期是接收戏剧美育的关键阶段,校园戏剧美育对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前景广阔的事业。

参考文献:

[1] 周德昌,江月孙.简明教育辞典[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2-43.

[2] 董少校.我国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N].中国教育报,2018-04-17(001).

[3] 傅谨.美育视野下的戏剧教育[J].美育学刊,2021(02):7-9.

[4]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87-90.

[5] 刘长宇.高校戏剧类艺术课程建设与美育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1(01):120-121.

[6]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55-57.

[7] 余哲峰.校园戏剧与身体美育——非专业类院校戏剧教育的价值与意义[J].美育学刊,2019(01):76-77.

[8] 陈燕.谈中小学美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策略和方法[J].大众文艺,2021(09):210-211.

[9] 孙勇,范国睿.我国学校美育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8(10):72-74.

作者简介:梁璐(1996—),女,山西吕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
跨元、交互、实践
中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比研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综合改革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分析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美感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