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片赤诚心向党

2021-09-24口述/乔锦标整理/乔建五武海燕

文史月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作

口述/乔锦标 整理/乔建五 武海燕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平遥县。平遥东望太原、西接介休、北连文水、南至沁源。平遥古城东南距县城七公里有个西源祠村,村中有个东迷堡(音),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家乡土地较少,由于距离山脚不远,自然形成大小不等的梯田,又因缺乏水源,所以旱地较多。西源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一亩,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外打工谋生。留在村里的大多村民除种田外还兼做些小手工,如修鞋、放牧、编织、小货郎等。

我的祖父乔春耀,靠给商家做饭兼种几亩薄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父亲乔成楷一生坎坷,早年丧母,只读过半年私塾,十四岁就外出到沁源王和等地打工,后来又托人远赴离石在商铺当了店员,30岁后才成家。由于家庭人口增多,父亲与二伯、四伯合伙开了一个加工面粉的磨坊,勉强维持生活。

我的童年

我出生于一九二一年农历正月十一。由于母亲体弱,缺少奶水,只好用米汤等食物将我养大。缺少营养的我身体也非常虚弱,干活也没其他人有劲,在同辈中常常受到不公对待。我自知力不从心,从不与人争斗,更不欺压弱小,同辈们总乐意找我玩耍。我最喜爱的是听人说故事,尤其是对瞎子说书(平遥传统的盲人说唱艺术)更是情有獨钟,对《杨家将》《岳飞传》这些故事百听不厌。村里有此活动我必去无疑,听到半夜也不瞌睡。另一个爱好是看戏,几乎有戏必看,不论离家远近都要结伴相跟着去。

进城(当地人称去平遥城为“进城”)对童年的我来说就像是旅游,很不容易,没大人带是去不了的。有一天,本家哥哥带我进城,我高兴得不得了,那么小就和人家一起步行了数十里地。进城后首先看到的是壮观的城墙城楼,城门大过村里的堡门数倍,城内宽阔整齐的街道,两旁都是店铺,柜内货物琳琅满目,我第一次见了世面。过大年的时候,我们大扫除、贴对联、穿新衣,还要吃没多少肉的饺子,能吃上肉对我们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特别是向长辈拜年磕头,可以得到少量的花生、瓜子、核桃、枣、柿饼等礼物,别提多高兴了。我经常穿的一件绿色旧布袍,每年短一截,直至短过膝上还得穿,因为没钱做新衣。袍上有个大口袋,正好装拜年的收获。

乔锦标

童年是幸福的,有父母疼爱,无牵无挂。

抗日救国

九岁那年,父母送我进了村里的小学,实现了我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我勤奋好学,考试成绩总是优良,深得先生厚爱,同学们都愿与我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1935年,正当我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时,父亲在离石给我找了一个店员的差事,硬要我休学打工帮衬家里。那年夏天,大哥带我向离石出发,途经汾阳,路面都比较平坦,汾阳到离石之间要过一座大山,叫薛翁岭,山势险峻,上到岭上双腿酸软,那是我第一次尝到长途跋涉的辛苦。在离石见到父亲时,正好他的一位朋友朱三少在场,他建议父亲让我继续上学。朱三少的建议鼓舞了我上学的决心,经与父亲反复沟通后,他勉强同意我继续上学。我没有辜负大人的希望,考入了离石第一高小,成绩一直在前三名。在我们高小中有不少父亲朋友的孩子,经他们传播夸赞,父亲了解了我的成绩,很是高兴,更坚定了让我继续读书的念头。我也逐渐担任了班长、学生会主席、儿童团长等职务。这不仅笃定了我努力学习的决心,而且使我从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受到一些进步思想的影响。

1937年,我考入离石中学,不料几个月后这里竟然成为自己学业的终点站。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各大城市的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民主,坚持抗战,反对内战,誓死不当亡国奴,从城市到乡村,响彻全国。我们学生会也决定组织起同学到街上宣传抗日。这中间也有斗争,校方提出不能影响上课,不少教师站出来支持我们的行动。我的音乐老师刘老师更是积极支持,教会我们许多抗战歌曲,从而激发了同学们的斗志。他送给我一本诗集,让我好好看看,并把看后的感受告诉他。诗集中大都是唤醒人民群众、歌颂抗日组织和军队的歌曲。我以自己的爱国之情回答刘老师,他很赞赏,不断鼓励我向中国共产党靠拢,说中国有这样的进步组织,中国不会亡国。在刘老师的影响下,我更加努力去接受新观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组织活动,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渐渐地,不少同学也接受了抗日救国的思想。我们每天组织学生去乡下宣传,直到学校散学后才停止。好多同学后来都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八路军,有的还成为党政军的骨干。

1938年日军入侵离石,把未逃走的老弱病残等群众监禁在一处难民所。父亲兄弟三人经营的磨坊被日军捣毁,父亲遇害。

革命经历

父亲遇害前曾托人给我在离石找了个店员的差事,勉强度日。有一天,我高小同学闫格弟突然出现在我所在的商店,我们见面十分高兴。原来他早已参加革命,在晋绥军区某部从事采购供给工作,他和我聊了整整一个晚上,给我讲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凡是热爱祖国、崇尚正义的血性男儿都应该投身到抗日救国当中去。从此,我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是:利用商店就在日本宪兵队对面的有利位置,随时了解和掌握日军动向;以经商为掩护,赴京津、太原等地为晋绥军区采购我方需要的奇缺物资。虽然冒着生命危险,但能为革命做点贡献,我甚感光荣。

闫格弟有一次来离石,发现自己被敌人尾随,他急中生智绕过个小巷转入我所在的商店。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我给他换了衣服,戴上草帽和眼镜,随即引他至僻静处,非常警惕地护送走了他。在敌人眼皮底下工作,同志们都有随时可能牺牲的心理准备。记得有一次,我从太原买上药品和电池运至大武镇不远处时,被伪军发现并扣押,日军令其爪牙追查来源和货主,形势十分危急,几经周旋才摆脱危险。

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1946年,我到了太岳行署第一专署平遥东泉生产部元泰恒工作。时任领导有樊巨森、姚秉纲,两人都是共产党员,刘勤任副经理。我再次回到了革命大家庭里。当时正赶上太行解放区严重缺盐,专署把搞盐的任务交给了东泉分店,到敌占区采购则需要我通过地下工作关系解决。我离开分店到达平遥城,利用商人关系经过复杂的周旋,在1946年下半年购得食盐五六十吨,还包括其他多种奇缺物资,解决了太行解放区的燃眉之急,受到总店的表扬。这次执行任务当然不是一帆风顺,危险随时相伴,但在信念上必须坚定,这才是经过曲折后完成任务的关键。

这一年正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战乱之年,平遥的伪军还乡团也乘机向人民政府所在地不断骚扰,所有政府机构都移往了他处。我们分店转移到东泉镇三岔口村,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向党组织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经姚秉纲、樊巨森二人介绍,县组织部门批准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年预备期满后,我被批准在沁源县韩洪党支部转正。

1948年我到太岳行署(当时在阳城)汇报工作,领导和我们座谈了一上午,最后决定让我移交工作后去财政处报到。来到财政处后,给我安排的工作是财政审计,具体讲就是行署所属单位的收支及年初审定预算等工作。各所属单位每月都得向财政处交报表,经审核后才予核算所需经费。但是由于工作比较繁杂,我没有参加过系统的集训和学习,马上适应工作比较吃力,机关各处室业务不同,因而开支标准也不相同,这就需要有一套适应不同部门的标准规定。

我刚上任时财政处共三人,不久一人被调往浮山,后来最熟悉业务的林天心同志患肺结核住院了,只留下我一人坚持工作,直到太原解放,太岳行署并入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作中,我努力做好两件事:一是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二是钻研业务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学,我基本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思想觉悟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当时行署领导有党委书记顾大川、行署主任牛音宗、财政处长冀锦章等,每次聆听他们的讲话都能给我深刻的教育,让我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勤恳工作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我们兴高采烈地要回太原了。根据领导安排,我们把所有文件档案整理成卷,列出清单,逐一装箱,从阳城装上马车,走了两天才到晋城。那时正是中秋时节,赶上秋雨连绵,土路泥泞难行,只好等待。好不容易天晴了,我们换乘汽车去太谷,汽车是从日军那里缴获的,多年不大修,说不定啥时候就罢工了。一路走走停停,总算到了太谷车站,又该搭乘火车了。这对我们来说真是新鲜事,之前多少年都是步行、骑驴,现在一下改成了坐汽车和乘火车,又激动又兴奋。有一列火车到站后给甩下一节车皮先开走了,我们将文件箱等装入车厢后已是夜晚,车站上电灯明亮,我们也不觉得困,一直等到又一列火车开来。回到太原后有专人接待,把我们送到省政府大院,文件档案等另有专人接收处理。一切都是新的,办公室楼上楼下照明是电灯,通话是电话,大门口有警卫,机关有公务卫生员,到处是崭新的气象。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一天是我一生中最为兴奋的一天,当时我正在财政部汇报工作,有幸参加了群众集会,亲眼见到了毛泽东主席,见到了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心情十分激动!回到机关后,同志们拥抱在一起,共同分享这难得的幸福,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46年胡卿云(左一)与乔锦标(右一)等在沁源 

1946年,东泉元泰恒同仁欢迎姚经理欢送霍经理全体摄影(后排左二乔锦标、左三胡卿云;前排左二霍经理、右二姚秉纲经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反动势力的残余还盘踞西南、华南,财政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消灭反动残余势力、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摆在全国人民面前。1951年底,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一些人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败下阵来;也有一些人为了蒙混过关胡编乱讲,让组织到处调查,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还有的遮遮掩掩被查出后一直过不了关,继续被追查,直到最后按党的政策实事求是、甄别对待、分别处理。由于我曾在1950年因工作安排去天津采购过一批计算器和扩音机,也被列为调查对象。我实事求是地向组织汇报了情况,机关派人去天津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了我的清白,于是给我恢复了工作。随后我加入到“三反”队伍中,不久成为骨干。

1952年开展的“五反”运动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報的运动。主要是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产阶级唯利是图、投机取巧等不顾国家人民利益的“五毒”行为。运动于1952年10月宣告胜利结束。1952年底,国民经济完成恢复。

“三反”“五反”运动中,对发现的贪污分子,有的送往司法部,有的就地审查。我曾作为机关审核组成员参与了对一名姓范的人的审理,由于对工作认真负责,同志们戏称我是“乔法官”。抗美援朝时,同志们都以积极的工作姿态来出力,唱得最响亮的一首歌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通过整顿党的作风和党员教育,我们的政治觉悟都得到了提高。1952年7月5日,我接到山西省人民政府民干字第467号任命通知书,由山西省裴丽生主席,王世英、邓初民副主席任命我为财政厅预算科副科长,在1954年11月又以省人字第7265号任命我为财政厅预算科科长,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从1949年到山西省财政厅就负责财政预算工作,每年都随同厅长去北京参加全国财政会议,多次受到朱德、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并向他们汇报工作。每次参加会议都有所提高。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以及财政工作的方针、政策,我们都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有的还要牢记、掌握。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有关预算分配的精神和应交待清楚的事宜都由我拿出初稿。每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由省领导或委托财政厅长向大会作财政工作报告和预决算报告,这个报告也是由预算科起草。由于预算科的综合性质,它涉及国民经济计划与执行情况、社会商品销售的情况、基本建设投资的项目以及各种企业、事业的发展情况,可以说全方位的工作都需要了解,否则编制预算就没有依据。我主管这一工作的体会:一是要经常接触领导,不了解情况就无法给领导当好参谋;二是要接触各有关部门,不掌握各部门业务的发展与变化,就分配不了预算的收入和支付;三是要严格执行各项财政方针、政策,这是核定预算的前提,否则就成为盲目的数据。这是我工作几十年得出的经验。此外,经常接触一线同志,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能更有效地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个正确的方针被后来“左”的指导思想影响而受干扰,致使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徘徊,不能大踏步前进。再加上苏联撤专家迫债务,出现了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局面。在“左”的思想的影响下,社会上掀起“一平、二调、三收款”的不良风气。在城市,人们集中吃起了大锅饭。由于生活资料严重短缺,我同爱人每个星期天到野外挖野菜,想方设法渡饥荒。那时野菜也不易挖到,只好吃糠麸饼充饥。由于营养不良,我们全身浮肿。即使条件艰苦、身体虚弱,同志们仍然忘我地坚持工作。在1959年和1960年的红旗竞赛中,我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60年3月,我接到山西省人民政府第03756号任命通知书,被任命为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主持全处的工作),这对我又是一次很好的鞭策。也就是这一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逐步纠正了农村刮“共产风”的“左”的现象,生产有了一定的好转。1963年国庆节,我应邀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4周年庆祝活动,登上观礼台,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同观看了天安门前的庆祝游行活动。10月1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亲切接见了我们,并和我们一同照相留念,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之后,开展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运动”),目的是在全国城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有的地方在执行过程中搞得人们无所适从。组织上派我搞“四清”工作,赴兴县马蒲滩、二十里铺工作一年,第二年到文水大城南村工作一年。“四清”队人员都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具体工作中,有少数地方和单位夸大“敌情”,对基层干部打击面过宽,打击过重,混淆了敌我矛盾。在两年的“四清”工作中,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总体上没有过火的行为,但遭到了阶级斗争观念不强的指责。1964年夏天,批判扩大到文化教育界,把学术讨论当作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发生了越来越重的“左”的偏差,后来“四清”运动被“文革”运动所取代。1966年5月,我被派到省会计学校,主要是从教职工和学生中寻找问题,帮助解决问题。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我们机关的中层干部被划入“走资派”,我被学校学生揪去,加入被批斗的行列。直到年底,机关的正常工作无法进行,才让我回到工作岗位。那个时候,我和杨景芳两人一直坚持全处的工作,没有缺过一天,一直到1968年去中央学习班为止。

1949年9月20日太岳行政公署及二三专署审会计合影

1971年开始,我被下放到大同人民银行,1975年回到省里,被分配到省物资局工作,又经历了粉碎“四人帮”斗争。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之后各地各部门复查和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干部政策也逐步落实,从而调动团结了亿万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82年我到山西省建设银行工作,以自己的专业和敬业态度,发挥着光和热。

发挥余热

1983年3月21日,我向建行党组提交了离休申请:“党中央提出的新老干部交替的方针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大措施。老同志退出第一线或离职休养,使成千上万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接好班,这是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正常进行和健全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坚决拥护,认真贯彻执行。现在我已62岁,参加革命达40年。根据党的政策,我请求离职。退出岗位后,仍要保持革命意志,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继续发扬好传统好作风,坚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争为完成新时期的宏伟历史任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1983年5月,建行人事处通知我:山西省委于1983年3月24日正式批准我离职休养。省委组织部晋组老字(84)38号文批准我按照厅(局)级干部享受政治、生活待遇。

195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任命书

我在离休后,发挥余热,继续为党工作,履行自己的诺言。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一、建行派我去晋东南地区和长治市考察,完成了两处领导班子的考察任务;二、赴大同建行调查了解群众反映的领导问题,经大量走访、认真核实,反复调查落实,事关重大的问题查无实据,实事求是地结束了这次调查工作;三、雁北和大同建行合并后,又负责去考察该行领导班子的调整问题;四、赴忻州市了解市建行领导班子中的不团结问题;五、1988年,我到鐵道支行结资科储蓄所帮助工作,直到1991年结束。

1953年预算科全体合影(中排左二乔锦标)

夕阳无限好,最美在黄昏。由于上述发挥余热的工作,我在全省行长会议上受到表扬。小时候尽管很穷,但父母十分疼爱,无忧无虑,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后尽管艰辛,但自食其力,挣钱养家,帮助弟妹们成家立业,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和爱人从相识、相爱到结婚生子,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冒着生命危险艰苦抗战,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他们汇报工作一起合影,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儿女超过我们,孙子孙女又超过儿子女儿,一辈胜过一辈,一代强过一代,享受天伦之乐,遨游祖国大好河山,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猜你喜欢

工作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令人为之惊叹的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最重的工作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