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字说

2021-09-24雷晶晶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5期
关键词:滋润

雷晶晶

什么是雨?《说文解字》中记载:“雨,水从云下也。”古人对这种自然现象的描摹四季皆有。比如,唐代戴叔伦《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场桃花雨,营造出春夜的蓬勃生机。北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炎炎夏日一场大雨,短促而欢快。再如,清代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秋雨“费尽思量”,掩饰了词人的满腹心事。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冬雨翻卷,勾起诗人满腔的报国志。

雨作为名词,读作yǔ,本义是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春秋时期的管仲在《管子·形势解》中说:“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意在借用风的吹拂、雨的润泽来劝说国君摒弃私心,公正待民。战国末期荀子有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说的是“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会从这里起兴”,由此强调了从点滴出发、不断积累的重要性。

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当雨势过大,雨也就成了危险的事物,因而可用以表示险恶的处境。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九地》中说:“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吴、越两国争端不断,一次两国人同乘一条船渡江,遭遇风浪之际,他们相互救援,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成语“风雨同舟”便产生于此。以古论今,后疫情时代,人们也应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作为名词,雨还引申出“朋友”之义。751年秋,杜甫卧病长安旅榻,清苦与寂寥缠身,只有一位姓魏的老朋友冒雨来访,于是有感而发写下《秋述》一文。其中的“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谓旧时宾客遇到下雨也来,而现在遇雨却不再登门了。杜甫自三十五岁入驻长安寻求入仕,却潦倒多年未能如愿;此句以雨喻人,透露出他对世态人情的感慨。该文问世后,“旧雨”“新雨”旋即成为“旧友”与“新朋”的代名词。再往后,在元末明初的白话文小说《水浒传》中,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梁山好汉宋江就有“及时雨”的美名。

雨也用以表示良好的熏陶和教导。正如南朝梁简文帝在《上大法颂表》中所说:“泽雨无偏,心田受润。”意思是雨水不偏不倚,不仅滋润大地,也滋润着人心。这种“泽万物”的雨,如同阳光、空气一样具有博爱的特性,“春风化雨”如是。

雨有“繁多”之义。比如,《新唐书·柴绍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虏据高射绍军,雨矢,士失色。”敌人居高临下射击柴绍的军队,箭矢密集如雨一般,将士们大惊失色。雨也可用来表示“离散的样子”,如汉魏时期的文学家王粲在《赠蔡子笃》中感慨:“风流云散,一别如雨。”王粲与同在荆州避难的蔡子笃交好,在其欲归故里时作此诗赠之,深厚的情意、诚挚的友谊、离别的伤感,均在这“雨”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雨引申为动词,读作yù,有下雨的含义。《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经济凋敝,大臣贾谊呈给汉文帝一篇名为《论积贮疏》的奏章,上书:“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在贾谊看来,错过了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

雨还有“降落”的含义,如古书中的“雨雪”“雨冰”“雨雹”等词语取用的正是这一释义。再如,《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据高诱注,这句话的意思是仓颉受鸟行走的轨迹启发,创造了文字,从此人们就萌生了“诈伪”之心,不再安于耕作,转而操弄刀锥、刻画文字等活动,上天担心没人再种粮食,因此降撒粟谷;而书画同源,鬼怪担心文字产生后,人们再学会绘画,将它们的形象画下来,它们就不能再隐遁身形、来去无踪了,因此,鬼害怕得在夜里哭泣。

雨另有“滋润、灌溉”之義。如中唐孟郊《终南山下作》:“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其后鲍溶又作《答客》:“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两位诗人生活的年代略有差异,诗作中却不约而同地描述了雨水灌溉田地的耕作之乐。

喜雨也好,苦雨也罢,都不及一场恰到好处的及时雨来得缱绻。有它相伴,情意盎然,世界如此悠然可爱。

猜你喜欢

滋润
下 雨
滋润
春雨
甜蜜养颜季
跌倒
滋润护发素谁最治愈!
二则(1)
可以喂饱,却不能滋润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