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故纳新:一所百年老校的文化创生
2021-09-24时敏
时敏
摘要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针对迁址新建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矛盾,在周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规划。一方面抓住关键核心,重构学校办学理念体系,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价值和方向指引;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推进,使学校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等深度融合,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全方位落地。
关键词 学校文化;百年老校;办学理念体系;校友名人;校本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8-0014-03
当前,我国各地的中小学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百年老校,其中不乏一些优质学校。一所百年老校能够历经百年而不衰,必定有其薪火相传的“办学之魂”,它就是弥漫在校园里、浸润在师生心中的学校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百年老校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教育理念冲击、办学地址迁移等种种现实问题。在此过程中,学校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使百年老校焕发新的生机?面对这一现实考验,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澄小”)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一、直面挑战,厘清学校文化建设现实矛盾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始建于1904年,由“刘氏三杰”(著名文学家刘半农、音乐家刘天华、音乐家刘北茂三兄弟)的父亲刘宝珊等社会有识之士创办。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以严谨的治校风格、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厚的办学底蕴、出色的教育业绩赢得社会美誉。踏入新世纪的门槛,学校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017年,学校从原来占地9亩多、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老校区移地新建,拥有了占地45亩、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新校园,一跃成为当地的新地标。在迁址办学过程中,很多老校友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新校園中找到历史的记忆;而对于学校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则是如何延续学校百年文脉并使之发扬光大。其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1. 百年文化传承与时代需求之间存在冲突
澄小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积淀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些都是学校宝贵的文化资源。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学校教育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需求和挑战,这些都要在新学校的建设中有所呈现,因此新旧文化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如果全盘接受旧的文化要素,则比较容易凸显历史的厚重感,老校友可能更喜欢,但可能会显得陈旧;如果全面呈现学校的新特色,则比较符合当前的办学方向,时代气息更浓,但也可能因为丢失百年老校的韵味而显得轻飘。因此如何实现百年文化传承与时代需求的有效对接,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2. 学校办学亮点众多,但文化主线不够清晰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澄小一直坚持开门办学,引领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有长足发展。如在办学早期,学校教职人员因陋就简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绘画、手工和习字比赛,带领学生动手种菜、养猪、养羊等,体验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些实践活动给一批老校友留下了深刻记忆,也曾得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工作重点从打造“基础版”学校和学生转向培育“特色型”学校和创新型人才,学校的“情趣教学”“情趣德育”等活动和案例多次在省级或全国性展示和评选中获奖。然而纵观学校的百年发展,虽然各种教育实践和亮点众多,但它们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缺少一条主线将其串起,因此始终未能形成学校文化品牌。
3. 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统整,与其他工作未能深度融合
学校文化建设只有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落实在日常管理和教育科研中,落实在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和主题活动中,落实到教师和学生言行中,才能具有永续的生命活力。其中,课题研究作为统整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可以为学校办学厘清方向。尽管学校此前曾开展过“听读欣赏”“信息化教育”等课题研究,也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但均止步于单线条研究,缺乏统整和连续性,难以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导致学校文化建设未能与其他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各自为政现象比较突出。
二、抓住关键,重构学校办学理念体系
面对现实问题,新学校的文化建设从哪里做起?重构学校文化的路径如何设计?这些需要我们在周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规划。办学理念体系作为学校办学的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最高哲学和价值标准。为此,在新学校建设初期,我们围绕重构办学理念体系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 全方位收集资料,拟定学校文化建设初步方案
围绕核心文化理念的提炼,我们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如梳理学校的历史文化,收集相关人物、事件、老物件等资料。由于学校办学历史久远,文化内容庞杂,想要找到起点并凝练出主线,需要做大量去芜存菁的工作。为此,我们通过精心设计收集表,围绕核心价值、培养目标、校风、校训、办学特色、楼名、logo等文化元素,在毕业校友、全校师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贤达中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全方位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一是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构想,组织学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友寻访活动,借此深度挖掘学校历史,汇集校友智慧,为学校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二是发动学生家长,对新学校建设从色彩、结构、布局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期待。三是在校内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大讨论,在师生中组织“校园文化建设金点子”沙龙、“我的美丽校园”创想绘画比赛等活动。最终,我们在汇集各方意见建议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拟定了学校文化建设初步方案。
2. 各方面头脑风暴,形成学校文化建设最终蓝图
在经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又邀请建筑设计单位、文化设计公司、学校创意团队等相关人员,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对学校文化建设初步方案进行集中讨论,商议学校文化主线,形成基本决议稿。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尽责的态度,我们同时邀请了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文化设计专家沈曙虹,以及著名教育家同时也是我校校友的顾明远教授等专家对基本决议稿进行探讨,将学校的设想进行阐释,对关键元素进行定夺。在经过反复梳理、综合考量并得到普遍认可的基础上,我们将沉淀百年的文化元素“澄翰”延伸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澄心翰文”。“澄”从字面理解就是清澈,寓意心灵的澄澈和纯净;“澄心”,就是指情感上的纯净、智慧上的纯明、精神上的纯粹。“翰”,从本意羽毛引申出飞翔的意思;“翰文”可以理解成激扬文字,文采飞扬,引申为高远的志向、高深的学养。与“澄心翰文”理念相匹配的是学校的育人使命—纯质、端行、悦思。同时我们还采纳了顾明远教授的建议,沿用澄江中心小学作为新学校的校名,并请顾老为我们题写校训“勤朴”,还请沈曙虹先生帮我们凝练《学校宣言》初稿,将学校历史、办学使命、特色、愿景等通过宣言的方式定格。
三、整合推进,保障学校文化建设深度落地
学校文化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文本和理念层面,还要通过具体的环境和办学实践进行呈现和内化,这样才容易被师生感知和接受。为此,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 新旧相宜,营造有情有趣的物化空间
学校建筑外观及整体设计是学校文化内涵的直接体现。基于此,在新学校建设之初,我们就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提前与施工设计单位的人员联系沟通,希望他们借助艺术手段将学校文化理念通过物化空间表达出来。经过几轮的设计讨论后,相关各方就新学校的建筑风格达成共识:学校建筑既要稳重大方,体现百年老校的厚重内涵;又要清新雅致,满足新时代校园有情有趣的特点。建筑风格上,引用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江南水乡建筑元素,整体设计为粉墙黛瓦,与周边建筑中的明清街风格保持一致,同时加上大量咖啡色格栅,并在宽阔的立柱侧边刷上红黄蓝色块进行点缀,以凸显小学校园的现代感和活泼感。
在具体实施环节,我们对新学校的建筑景观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布置。如在大门口放置了一块宛如泼墨山水的花岗岩巨石,上面刻有“澄心瀚文”的回文印,寓示着澄小厚重的历史,也象征着学校要蓬勃发展,勇立潮头。校内的四座教学楼分别取名为澄远楼(寓意宁静致远)、澄真楼(寓意返璞归真)、澄敏楼(寓意敏而好学)、澄悦楼(寓意近悦远来),既体现了学校书香翰苑的丰厚底蕴,又突出了学校的情趣教育特色。此外,我们还依据“一、二、三、四”原则对校内其他景观进行设计,以体现校园生活的有声有色。其中“一”是指一条美丽大道(环绕学校一周的消防通道),师生可以在大道上春闻樱花香、夏收梧桐子、秋赏银杏黄、冬看香樟绿。“二”是指校内的“甜蜜果园”和“开心农场”两个综合实践基地,其中果园里种植着桃、梨、枣、石榴、枇杷等十余种果树,由不同年级负责承包养护;开心农场作为菜园,由各班级在里面自主规划、种植、采摘。“三”是指三层垂直绿化,学校在三层连廊侧边分别建了长长的空中花园,每层分别以月季、凌霄花、木槿为主题,再配上不同树种,形成错落有致的园林小景。“四”是指“澄”“韵”“翰”“趣”四个文化园,分别以山水、音乐、书法、休闲嬉戏为主要功能特色,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2. 互融共进,让学校文化与课程彼此滋养
课程反映着学校的培养目标,也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载体。在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努力对接国家课程标准,将学校文化内涵融入校本课程开发,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例如:校园中的“澄”“韵”“翰”“趣”四个文化园既是学校独特的文化景观,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各年级都围绕它们分期开展了主题学习和实践活动,如“民乐”“汉字”“有趣的游戏”“有趣的植物”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观察、探究和创造,发展了实践能力,提高了艺术修养,也增强了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又如:校友是我校的宝贵文化资源,开展“走近校友名人”活动是我校的一项传统。经过不断发展,我们又把“走近校友名人”活动与学生成长实践活动进行融合,以知名校友为榜样,有选择地开展了“新闻中队”“海之蓝中队”“飞天中队”等名人中队创建活动,同时把学生在寻访老校友过程中采写的故事,收集到的老物件、照片、书法作品等,用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展示,还将其作为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
3. 聚焦生命,让文化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师生的生命成长,这样才能变成活的文化,才会一直处于发展、生长的状态。优秀的学校文化总会让师生产生一种责任感、荣誉感,驱动他们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如在组织学生寻访“校友大名人”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宣传→发动→争创→评比→奖励”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争当“校园小名人”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设目标、自我监督、自我进步,并将每个“校园小名人”的事迹、成果、作品进行展示。学校还结合课题“儿童创想学习活动的开发研究”,开展了“创想数学节”“快乐英语节”“创梦科技节”等各学科创想学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挖掘创造潜能,产生创想成果。同时,学校还为每个学生设计了“集羽—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文化悦历”成长手册,全面记录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经历和成果。
我们認为,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就像呵护一棵生命树,眼看着它不断枝繁叶茂,与师生一起成长,最终成为校园中最美的风景,并对塑造师生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编辑 王淑清)
注释:①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资助经费)“儿童创想学习活动的开发研究”(课题编号:B-a/2016/02/7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