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边疆俄罗斯民族村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调查
2021-09-24付维明哈尔滨海关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付维明 哈尔滨海关(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焦 丹 黑河海关(黑龙江,黑河,164300)
丁淑丽 鞠文东 徐 宁 耿 聪 程 成黑龙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哈尔滨海关口岸门诊部)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黄 洋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在黑龙江省北部,紧靠黑龙江南岸,逊克县城区以东12.5km 处的中俄边境线上,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村落——边疆俄罗斯民族村,是国家民委批准的首个俄罗斯民族村。 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健康十分重视,同时,边疆俄罗斯民族村又是旅游热点地区,前来旅游参观的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因此,掌握该地区的蜱携带病原情况,对保证俄罗斯民族村的村民健康及蜱传疾病的防控,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医学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蜱类样本的采集
2017 年4-6 月间,在逊克县奇克镇边疆俄罗斯民族村(黑龙江省逊克县奇克镇东)境内针阔混交林中以布旗法捕获活蜱,并记录捕捉日期、生境及其生物学特征。
1.2 DNA 提取及PCR 扩增
将蜱在液氮下研磨至粉末状,采用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 (由天根试剂公司生产) 提取DNA,具体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 以DNA 为模板,利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SFGR)3 种不同目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 扩增(表1),经PCR 产物进行回收与纯化,送到吉林库美生物公司测序。 所测序列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上序列进行同源行比较,用Mega6 软件中的Algnment 进行同源性(distance)和进化树分析(phylogeny)。本研究采用的参考毒株序列均取自GenBank。
表1 文中所用引物
2 结果
2.1 蜱类监测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蜱类418 只,经分类鉴定分属于硬蜱属(Ixodes)的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eatus)和血蜱属(Haemaphysalis)的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 其中全沟硬蜱286 只,嗜群血蜱132 只。
2.2 SFGR 检测结果
在所有蜱中共检出SFGR 核酸阳性样本93 例,感染率为22.25%(93/418)。 其中在全沟硬蜱中检测阳性样本62 例,感染率为21.68%(62/286), 嗜群血蜱中检测到阳性样本31 例, 感染率为23.48%(31/132)。
2.3 SFGR 序列对比结果
经SFGR 3 种不同目的基因测序对比, 确定所有样本均属于同一种SFGR, 且为日本立克次体(Rickettsia japonica), 所测序列均已上传至NCBI,所测得17kDa 基因(MH385342)与Rickettsia japonica(AP017572.1、AP017582.1) 等相似度达99.07%,所测得gltA 基因(MH385343)与Rickettsia japonica(AY743327.1、KX987343.1)等相似度达100%,所测得ompA 基因 (MH385342) 与Rickettsia japonica(DQ909072.1)相似度达99.61%。 所测序列与Gen-Bank 中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见图1-3。
图1 基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17kDa 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图2 基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gltA 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3 讨论
日本斑点热(JSF)属于SFGR 传染性疾病,是以蜱类为传播媒介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 1984 年,JSF 首次发现于日本的德岛地区[4],Rickettsia japonica 作为SFGR 的一员,是JSF 的特异性病原体。 在日本的西南部和中部以及韩国均出现过已被确诊的JSF 患者[5],患者多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斑疹性皮疹等典型的临床症状。
图3 基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 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进化树
蜱是Rickettsia japonica 主要的储存与传播宿主, 在日本,R.japonica 至少可以在8 种蜱中分离到,包括台湾革蜱(Dermacentor taiwanensis)、豪猪血蜱(Haemaphysalis hystericis)、具角血蜱(H.cornigera),褐黄血蜱(H.ava)、长角血蜱(H.longicornis),台湾血蜱(H.fromosensis)、大刺血蜱(H.megaspinosa)和卵形硬蜱(Ixodes ovatus)[6];在韩国,研究者同样在长角血蜱中分离到了Rickettsia japonica[7];在泰国东北地区,一种人类致病SFGF 与Rickettsia japonica 存在密切相关联系(同时在泰国北部地区的豪猪血蜱(Haemaphysalis hystericis)中同样检测到了该病原体)。在日本,Rickettsia japonica 经常可以在台湾革蜱 (Dermacentor taiwanensis) 和豪猪血蜱(Haemaphysalis hystericis)未饱血的幼虫中分离到[8-9]。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看出,Rickettsia japonica 同样可以在嗜群血蜱及全沟硬蜱中检测到。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利用SFGR 17kDa、gltA 和ompA 基因对分离的SFGR 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 种基因均与Rickettsia japonica 相似度达99%以上,确定为Rickettsia japonica, 感染率可达到22.25%(93/418),可以明显看出Rickettsia japonica 为该地区存在的主要病原体,而且Rickettsia japonica 在全沟硬蜱和嗜群血蜱中的感染率分别为21.68%和23.48%, 说明该种SFGR 在该地区蜱种上的分布也较为平均,差异不大。 研究者在以往对黑龙江地区SFGR 的 调 查 中 发 现[10],黑 龙 江 主 要 存 在 的 是3 种SFGR,分别是劳氏立克次体(R.raoultii)、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tarasevichiae)和黑龙江立克次体(R.heilongiangii),劳氏立克次体处于一个更为优势的地位, 而且在有的地区感染率还非常高, Rickettsia japonica 的检出对黑龙江蜱携带SFGR 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提示。
总之,本次检测结果显示,Rickettsia japonica 体存在于黑龙江,虽然还没有人感染该立克次体的报道,但很明显,该地区的Rickettsia japonica 在蜱中的感染率较高,应对该地区的野生动物及常住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 以便更为清楚地了解Rickettsia japonica 在该地区的流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