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背景下陕西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创计划”实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陕南地区高校为例

2021-09-24陈国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陕南对象体育

吉 丽,陈国文,王 娟

作者单位:1.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Wuxi 214153,Jiangsu,China.

2.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无锡 214153

3.宿迁中学体育教研室,江苏 宿迁 223800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5月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同年6月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接连颁布的这两个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措施,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1]。

张泽云、顾井清、李静在2016年指出,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创业变得更为容易,由于大学生创业活动在我国起步较晚,创业相关政策还未完善导致创业者对相关扶持政策的不够了解,同时也因为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以及自身的不自信等原因,致使目前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不容乐观[7]。许朝阳等人在研究中指出体育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2)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的机制匮乏,(3)管理制度和专业师资队伍不健全[11]。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拥有着更为顽强的意志、独立意识、过人的胆识、团结协作能力和体育专业优势,这在当前国家对体育事业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是非常符合创业市场需求的[5]。所以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肩负着体育方面的创新创业任务,为了拓展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高校必须要与时俱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激励学生参与大创活动,从而为我国体育事业锦上添花。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陕南地区的在校大学生,以安康学院和陕西理工学院2所高校的在校学生。

表1 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不断地查阅学校图书馆的现有资源及中国知网,广泛查阅关于高等院校实施“大创计划”、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体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近5年陕南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大创计划”项目实际学生参与情况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4份。

1.2.3 实地访谈法

根据研究课题及调查问卷拟定访谈提纲和问题,在问卷调查的同时,随机地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后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查,对明显错填及误填、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剔除;运用SPSS软件对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认知现状

2.1.1 对大创的了解程度

如图1,大学生对大创了解程度的结果显示:18%的调查对象表示对大学生创业不了解,这类对象对大创的相关信息几乎不了解,也不太关注大学生创业信息;61.9%的调查对象表示经常性的接触大创的相关信息,但是仅限于了解并没有亲身参与大创实践,更谈不上投入大创活动,因此他们对大创的了解程度也极为有限;16%的调查对象表示对于大创活动有了解,但仅限于一定程度,还不够深入;对大创活动有较为深刻认识的体育类大学生,相对于调查整体而言只占4.1%的比例。

图1 对大创的了解程度

在调查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创业理解的调查结果如图2:46.8%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就是开创一份事业;21.6%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是开公司;21.5%的调查对象认为创业即是实现理想的方法;仅有10.1%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其它”选项。

图2 对创业的理解

2.2 两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

2.2.1 创业知识获取方式

现阶段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于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取途径而言,并没能以最好的方式获取此类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如图3,课堂学习和媒介传播是大学生获取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主要方式,分别有36.8%和27.4%;获取大学生创业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家庭氛围和同学朋友的交流而获得的分别有14.3%和13.7%;;仅有5.1%的学生是通过自己在学习实践中获取的关于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还有2.7%的同学是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知识的。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一系列相关的创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所以目前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获取的主要途径是学校课堂学习,媒介传播和家庭氛围以及同学朋友间交流探讨。

图3 大创知识获取方式

2.2.2 学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在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调查结果显示如表2:学校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效果。其中有32人认为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没效果,占总调查对象的16.5%;有84人认为学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基本没效果,占总调查对象的43.3%;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有效果,其中有55人认为有一点效果,占总调查对象的28.4%;而只有23人认为学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有效果,仅占总调查对象的11.9%。

表2 学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调查

2.3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

图4 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在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前三个因素分别是创业资金(56.7%)、创业风险(52.4%)和大学生的专业专项能力(43.6);其次是大学生创业平台(39.1%)和大学生的时间精力(37.3%)。从实地访谈中得知: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没有收入,没有足够的创业资金,只能靠父母资助或者亲朋资助,大部分家庭都不是特别富裕,所以他们很多人因担心承担不起创业失败的后果而放弃创业;也有部分人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够强,交际圈不够广,没有创业所需要的平台;还有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他们再考虑创业的事情。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陕南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大创的了解程度不够

陕南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大创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他们对大创的了解和对创业的理解多是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

3.1.2 陕南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大创的态度没有特别积极的表现

陕南体育专业的多数大学生对大创持观望态度,虽然支持的人多,但是付出行动积极创业的大学生少之又少。

3.1.3 大学生对大创知识的获取方式单一

陕南体育专业大学生获取大学生创业知识的方式偏理论化,缺少实践知识,缺少在实践中获取创业知识的机会。

3.1.4 创业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陕南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太接受的他们现有的创业教育方式,传统偏理论,不够新颖,不能与实践相结合。

3.2 建议

3.2.1 加强创业教育课堂指导

在“体育+”背景下,要想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该制订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贯穿到课堂里。同时呢对体育老师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进行岗前培训,好老师才能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

3.2.2 积极营造校园创业氛围

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高校有关部门必须积极营造好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多办些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活动,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3.2.3 加强各平台相互交流合作

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要相互学习交流,还要敢于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交流可以是同学之间,学校之间,也可以通过搭建平台和西方高校之间形成交流合作,拓宽大学生的创业思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陕南对象体育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尴尬的陕南
党建地图·陕南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个性签名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