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1-09-24吴俊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旅游发展

吴俊芳,汪 银

1 引言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计民生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我国民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党和政府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相继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等若干重要文件。这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为康体休闲文化旅游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21世纪将成为一个健康养生需求不断增长的时代,“康体、休闲”也必将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美国《时代》杂志曾指出: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全域旅游规划和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的背景下,通过创新康体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促进体育与旅游、养身和文化等多产业的融合,将在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时期主要矛盾、助推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显然,康体休闲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健康旅游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随着我国健康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的旅游观景和简单的体育锻炼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口味。因此,悄然兴起的康体休闲旅游不得不说是顺应了市场需要而诞生的产物,不仅满足了我国加快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需要,而且还为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和实现“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2]。近年来,康体休闲旅游业呈现出短时期井喷式增长已经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康体休闲旅游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产业发展轨迹,分析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提出在全域旅游和全民健身背景下创新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策略,助力该州的乡村振兴发展并为其他地区康体休闲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分析法

分别以“休闲旅游、康体旅游、康体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等为主题通过知网查阅相关文献知识,并基于体育旅游学、民族民间体育、体育旅游学等学科分支体系指导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2.2 实地调查法

为确保数据的翔实性及准确性,作者前往黔东南州的千户苗寨、云谷田园、野洞河、镇远的古城及高过河漂流点、肇兴侗寨和万花谷生态园等著名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选取黔东南州若干县区的文体广电旅局和发改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调研,并把访谈成果梳理成为本文的有序组成部分。

2.4 逻辑分析法

基于前面研究方法收集的论文资料等,综合应用演绎归纳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进行处理,得出本文若干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黔东南州概况

贵州省东南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凯里市一个市,以及施秉、丹寨、黄平、麻江、镇远、岑巩、天柱、从江、黎平、三穗、台江、锦屏、榕江、雷山和剑河等十五个县(见图1)。该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包括苗、侗、汉等33个民族且苗侗居民人口占70%以上。另外,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古朴的农耕文明已成为该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图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区域分布图

3.1.1 经济结构

黔东南州政府的官方网站显示,长期以来该州的经济总量较低并以农耕为主,其全年总收益自2017年开始呈逐渐递增趋势,并以第三产业增加值明显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同时其居民消费价格逐渐上涨,但消费品价格逐渐下降而服务价格却有明显上涨趋势。依此可见,第三产业将逐渐成长为该州的支柱产业,并对本州的经济增长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反映该州康体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3.1.2 民族类型

黔东南州目前居住群体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并且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3%,而苗族和侗族的人口分别占42.5%和29.5%[3]。该州以苗侗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集聚优势为康体休闲旅游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厚重的民族文化氛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基础。

3.1.3 气候条件

黔东南州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8%。特有的气候优势已成为黔东南州夏季吸引外来游客避暑观光、健身修养、康体休闲的最佳去处。

3.1.4 水文环境

黔东南州曾被誉为“水”的世界。境内有大小河流2900多条,其中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25条,长江流域面积达21535平方公里,珠江流域面积为8802平方公里。该州水系以清水江、舞阳河、都柳江等为主干并呈树枝状遍布于各地。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成为黔东南州发展康体休闲旅游产业的核心元素。

3.1.5 地貌特征

黔东南州地貌分布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岩溶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和喀斯特地形的代表区域,拥有溶洞、石林、天生桥、峰丛、峰林、溶洼、暗河等常见的地貌形态。“洞的博物馆”已成为黔东南州拓展康体休闲旅游业的另一重要支柱。

3.1.6 交通现况

交通发达程度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成为衡量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黔东南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备与否对康体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见表1)。

表1 黔东南外部交通运输类型调查情况统计

表1显示:黔东南州的外部交通基础设施主要有黎平机场和黄平机场等两个机场,以及火车站(凯里市、镇远县、榕江县和从江县)、高铁站(榕江县、从江县、凯里南和三穗站)和汽车站等。据调查得知,黔东南州目前还有部分村寨如增冲鼓楼、岜沙、小黄等至今没有公共交通车辆前往而只能租车进入。黔东南州的内部交通工具主要为公交车、特色交通车和出租车等。总之,黔东南州主要以山地丘陵居多,因而内外部交通在总体上欠发达。

3.2 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黔东南州已颇有国际盛名,曾获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生态文化保护圈”荣誉称号,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推荐为世界“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胜地[4]。另外,该州获得的称号还包括:原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称号;联合国世文会授予“全球10大旅游首选地”之一;国际旅游联合会的“2016年度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国际合唱联盟(IFCM)授予“世界合唱之都”,等等。

黔东南州丰富的自然及民族文化资源为发展康体休闲旅游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根据当地官方网站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本文统计了黔东南州各市县的旅游景区如表2所示。显然,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特点表现在:首先,该州拥有多处原始自然生态景观,如地处黄平、镇远和施秉三县的舞阳河景区以及剑河县的百里阔叶林景区等;其次,该州更具有原生态和多样化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如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和黎平县的肇兴侗寨等;第三,该州同时拥有较多的原貌保持完好的历史遗存,如凯里市和麻江县的下司古镇等。从表2中可发现,黔东南州丰富多样的风景名胜资源,可开发形式多样的体育娱乐项目,使贵州东线打造成为“真山、真水、真情”的旅游胜地[4-5],将成为贵州黔东南旅游发展的招牌。

表2 黔东南州旅游景区统计表

近年来,黔东南州在围绕山、水、农、湿地公园以及民族村寨等为主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方面成功打造出多处旅游资源,其中部分景观已晋级为国家级名胜古迹(如表3)。表3显示:黔东南州拥有国家级荣誉称号的旅游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雷江县、黄平县、黎平县和镇远县,并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等旅游资源类型为主。

表3 黔东南州国家级旅游资源类型一览表

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可概述分析为:目前全州共有16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景区有黎平肇兴侗寨、镇远古城景区、施秉杉木河景区、施秉云台山景区、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和凯里云谷田园等6家,以及3A级景区有黎平翘街景区、黄平野洞河景区、黄平旧州古镇、镇远青龙洞景区、三穗颇洞农业体验园、锦屏隆里古城、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凯里苗侗风情园、凯里下司古镇和凯里苗妹非遗博物馆等10家。另外,该州的旅游资源类型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氵舞阳河风景名胜区、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等;国家森林公园包括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剑河仰阿莎国家森林公园、台江南宫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地质公园包括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和雷公山国家地质公园等;世界自然遗产地如施秉县云台山等。同时,该州拥有名列全国地州市第一的53项共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点;3个原文化部命名的农民画之乡如黄平县、麻江县和剑河县;2个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如隆里生态博物馆和堂安生态博物馆等;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即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以及3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如黄平旧州镇、黎平德凤镇和雷山西江镇;9个省级艺术之乡如郎德苗族歌舞艺术之乡、黎平茅贡侗戏艺术之乡、从江小黄侗歌之乡、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艺术之乡、黎平肇兴侗族鼓楼艺术之乡、黄平泥哨艺术之乡、岑巩思州石砚艺术之乡、施洞苗族刺绣艺术之乡和雷山挖拜苗族银饰艺术之乡等[5]。

基于图1、表1表2和表3及其内容发现: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点集中分布在南部和西北部等地区,而东北部和中部等地区偏少。镇远县中部、凯里市—雷山县为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天柱县、镇远县、凯里市为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三个片区;凯里市—雷山县、从江县—黎平县为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成为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3.3 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资源类型

基于上面的资料整理,本小节归纳分析黔东南州的康体休闲旅游资源类型。

3.3.1 民族传统体育及民俗节庆康体休闲旅游资源

据普查统计,黔东南州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集聚区,其民族节庆共有215种类型和512个活动点,享有“百节之乡”的美誉。该州的节日活动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侗族抢花炮等。这些休闲节庆活动不仅是当地人民的娱乐,更重要的是已成为凝聚少数民族情感的纽带。根据2018年7月发布的《黔东南州民族节庆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黔东南府办发〔2018〕33号)的文件要求,确定了黔东南州节庆文旅的发展轴心和产品架构是“一核两翼五场戏”,即“一核”指国际赛牛节,“两翼”分别是闺蜜姊妹节、侗情萨玛节,“五场戏”包括黔服节、龙舟节、芦笙节、侗族大歌节和水鼓舞节等。该纲要为黔东南州做好下一步民族节庆旅游产品发展工作提供了路径方向,也为促进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通过黔东南州政府的官方网站,作者分别对黔东南州享有盛名的传统体育及节庆文化类型进行调查统计与归类(表4和表5)。由表4和表5发现:黔东南州多样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文化资源,将为量身定做具有全国独一无二特征的康体休闲活动和康体旅游项目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但同时注意到,该州目前有部分资源如西江千户苗寨等少数民族旅游区已出现过度商业化而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却未充分凸显的现象。显然,失去精神文化层面的商业项目不能带来久远的经济效益。今后,地方政府应在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旅游项目的过程中避免此类现象。

表4 黔东南州康体休闲传统体育项目旅游产品项目类型

表5 黔东南州康体休闲节庆旅游产品类型

3.3.2 山地竞赛类康体休闲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除了在登山地和度假区等进行观光外,还可以充分开发户外的山地运动、山地养生等活动类型,并且此类旅游产品也被越来越多的游客所喜爱和接受,导致山地旅游模式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据近十年的相关资料显示,通过举办赛事促进康体休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近几年来,黔东南州分别举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国际马拉松、2017年首届侗家山地户外节、黔东南州山地自行车赛等。如超100公里的环雷公山国际马拉松赛(2018)是当前国内唯一拥有三日赛程的多地点、多赛段、超长型挑战赛,沿途的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且其风土人情纯朴和民族文化多姿,同时赛道兼顾竞赛挑战与文化探秘,吸引了包括84名外籍选手的1300余名世界各地的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其中参赛者主要来自俄罗斯、意大利、埃及、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南非等38个国家和地区。

3.3.3 农业农耕类康体休闲旅游资源

农业景观化也是山地旅游中重要的项目类型。该类景点依托山地农业产地如谷地农田、山坡梯田等,将生产经营的休闲化作为一种理念把田园当作景观背景进行打造,如大地风景、景观梯田、景观农作物种植、植被造景等。近几年来,广袤的绿水青山带给黔东南州康体休闲体育旅游一个崭新的发展蓝图。赏花摘桃、采茶散步等康体休闲旅游模式在黔东南州已悄然兴起并已取得初步的规模效益(表6),充分证实了农业农耕资源能够有效推动康体休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表6 山地农业康体休闲旅游资源类型

3.3.4 森林探险类康体休闲游资资源

黔东南州自古被称誉为“森林之州”,其间覆盖有雷公山、弄相山、云台山和佛顶山等原始森林,其森林覆盖率达62.78%。这些大面积的天然森林资源为黔东南州开辟丛林穿越、森林汽摩穿越、森林越野、森林温泉等森林探险类的康体休闲旅游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3.3.5 水上娱乐类康体休闲旅游资源

据相关资料记载,黔东南州水能蕴藏量和可开发量丰富,多年平均地表水年径流量为192亿立方米,地下水平均年径流量为26亿立方米,境内分布着大小河流2900余条(表7)。上世纪90年代,当地一居民首次开发杉木河旅游区,自此黔东南州漂流得到较大发展,先后推出了黄平野洞河、飞云大峡谷、镇远高过河、台江翁迷河等系列水上运动旅游项目。

表7 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水上项目旅游产品

3.4 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黔东南州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等资源以及第三产业的兴起为本地区的康体休闲旅游产业带来了井喷式发展。尽管该州拥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如资金、技术、人才、创新等条件缺乏,较严重地制约了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3.4.1 资金投入匮乏,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

黔东南州属于西部贫困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也导致康体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区内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如体育设施和娱乐设施等较为欠缺。据《黔东南州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说明,在“十二五”规划之前,黔东南州共建有8个体育场馆,在“十二五”期间又建成或在建12个体育馆,同比增长50%。尽管如此,该州官方网站显示,部分地区如凯里市等的市区公共体育设施及场所仍为缺乏,导致人们的活动方式仅仅局限在爬山、散步等,需分片区多设计构建体育健身场所来方便群众健身强体。依此可见,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4.2 技术人才缺乏,运营管理出现脱节

康体休闲旅游是康体休闲和旅游的交叉融合,是一种新颖的旅游活动,不管是对运营商还是对从业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要求。首先,作为专业的康体休闲旅游人才,既要具备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又要深悉康体休闲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熟练体育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比如,目前部分黔东南水上漂流时尚项目被迫暂时停漂,其主要因素是管理运营不畅造成,故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是制约黔东南州康体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又如,黔东南州民族村寨“空心化”问题也是制约康体休闲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民族传统手工艺作为黔东南州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面,虽底蕴深厚但因对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缺乏充分认识,导致继承人缺乏并使一些传统工艺面临失传,同时还存在现有的传承工艺与当代的游客审美观相互脱节等现象。

3.4.3 创新思路错位,统筹规划不合理

黔东南州正是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的缺乏和不足,引起其商业模式的错位搭配,导致创新思路走向反面。比如,资金短缺虽然引起了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步伐,但导致资本持有者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密集的营销宣传;旅游项目的建设单一但又把资金用于过分精心打造;因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而不得不多聘临时员工等,以至于旅游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使游客失望。

3.5 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黔东南州拥有“山的王国”、“水的世界”、“洞的博物馆”之美誉,其“山雄、水秀、洞险、林幽、石奇”成为开展康体休闲体验型旅游业的理想之地。基于该州的良好资源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制约情况,本文提出其康体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创新思路如下:

3.5.1 开发“康体、休闲、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新模式

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和休闲时间开始增加,使人们开始重视高品质的精神生活。纯粹的健身活动或单纯的观景旅游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下人们的口味,而休闲与文化的不断完善也一定会促使多元化的康体活动和旅游项目。康体休闲与文化旅游的产生本身就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目前我国发达地区依托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完善的交通设施等基础条件,通过整合文化软实力并注入健康与休闲等核心要素,迅速开发了以“康体、休闲、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业项目并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黔东南州应针对目前若干景区的规划主题不明、特色不突出、功能单一等新问题,切实做好“康体、休闲、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3.5.2 集聚项目群打造精品带,创新融资模式汇聚技术与人才

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文化旅游项目要出新特色,必须走整合创新之路。其整合含义除了上述的四位一体建设模式外,还包含了其他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以项目为载体,捆绑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资金要素除了用于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保养之外,还包括投资方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的薪酬;技术要素除了项目建设期外,还将在运营期留下部分技术人员;人才要素除了技术人才外,还包括具有较丰富管理经验的运营人才等。其次,项目积聚融合形成项目群,项目群串联打造精品带。黔东南州需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充分整合临近县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依靠专家针对特色景观开发特色项目,同一地域不同特色项目积聚形成项目群;不同地域的若干项目群依靠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节点串联形成项目链,依据项目链打造若干精品带等。其具体思路为:黔东南州应根据交通、景区等优势,围绕山区地势打造康体休闲项目,如登山、攀岩、山地自行车,山地赛车、山地越野跑等;围绕傍水区整合水上运动项目,如漂流、皮划艇、赛龙舟、水上蹦床、水上排球、水上舞蹈、水扁担、垂钓、游泳、温泉、露天水浴等;围绕森林区开展探险活动项目,如野外露营、定向越野、户外拓展、森林赛车等探险休闲类项目,以及森林氧吧和温泉疗养等康体养生类项目;围绕奇石区开发运动挑战类项目如攀岩、速降、超级大秋千、滑索、溶洞探险和考古等。在以上“四个围绕”基础上,还需紧紧扣住少数民族特别是“苗侗”两个民族的民俗、农耕、美食、服装和工艺等文化内涵,深刻融入文化要素,利用文化优势打造精品带,开辟黔东南独具特色的康体休闲文化旅游发展之道。

3.5.3 打破旅游季节陷阱,保障景区能够四季有活动全域总联动

根据大数据统计,目前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旅游的季节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而春冬季节的游客较少;又因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文化旅游项目相对较少,旅游消费者主要以经济状况偏好的中青年群体为主,并且回头客较少,说明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文化旅游的客源市场狭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黔东南州应优化景区景点,利用春冬养生季节着力开发中老年消费者市场;利用爱国教育基地重点开发青少年消费者市场;利用康体休闲和民俗文化基地主要维护中青年消费者市场;利用不同区域特色和交通便利优势保障游客有兴趣、留得下。如此,在“四季有活动,全域总联动”的发展理念下,无论是哪个消费群体,不管是个人游、团体游或家庭游,总有一款适合消费者的精品项目,从而使消费者达到流连忘返,意犹未尽,下次再来的效果。

4 结束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转换的新时代大背景下,康体休闲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尚。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康体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黔东南州的旅游项目已经走过了从单一到多元化的井喷式趋热阶段而进入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制约的瓶颈发展阶段。尽管黔东南州在探索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但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行业专家团队的精心打造和景区规模与特色精品的优化积聚等手段,必将实现黔东南州康体休闲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实现该州推进乡村振兴融入全域旅游、全民健身融入经济发展、精准脱贫融入产业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旅游发展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补妆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黔东南州减免税额首破10亿大关
旅游
教师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