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研究
2021-09-23赵自林
赵自林
摘 要: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深化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因此,经典文章走进课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小学语文的经典诵读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优化教学方式,设计多元化的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小学生對经典的诵读兴趣,增强小学生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95
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诵读教学,可以让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小学生学习经典的热情,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在现实教学中,经典诵读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师和学生对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其流于形式,诵读方法死板,缺乏教师指导,诵读目的依然停留在应付考试上,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开展经典诵读教学需要语文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给小学生带来更多的刺激和新鲜感,激发小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使诵读经典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小学生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对经典诵读认识不足,指导不利
近年来,经典诵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中小学教材中也增加了国学经典的内容,很多学校还设了专门的经典诵读课程,把经典诵读纳入了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在现实中,还有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较深,把经典诵读内容局限于书本上的古诗词,认为经典诵读就是背诵古诗词,就是为了提高语文的考试成绩。甚至有些语文教师会占用经典诵读的课堂,进行其他知识的教学。这些教师根本没有领会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目的,不能真正用心去研究经典诵读的内容,使经典诵读处于比较艰难的处境。此外,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指导也不到位,一味要求小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对诵读的内容缺乏讲解,致使本来理解能力就较弱的小学生不能体会到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意味,出现背得快,忘得也快的现象,违背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削弱了小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热情,长此以往,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丧失对经典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经典诵读也变得毫无意义。
(二)学生对经典诵读不感兴趣,背诵困难
小学生诵读经典,既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也有利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经典中包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学生在对经典作品的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文化素养和底蕴。但是,国学经典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多比较枯燥难懂,而且时间久远,脱离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诵读起来也比较拗口,使小学生对经典诵读提不起兴趣。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平板等各种电子设备得到了普及,各种各样的游戏层出不穷,极大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对经典诵读敷衍了事,根本无法静下心来进行诵读,对经典内容也是不求甚解,无法领悟经典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指导经典诵读时要选择一些有意境、有情感,更贴近小学生内心活动的作品,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经典诵读中。
(三)诵读时间较为分散不固定,途径单一
经典诵读虽然已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是在教学中留给经典诵读教学的时间并不多,而且又相对分散不固定,有的学校没有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教学,语文教师只能挤时间安排小学生诵读,使经典诵读教学失去连续性和系统性,小学生很难对经典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也没有充分的时间接受教师的指导,无法掌握诵读技巧,使经典诵读失去教育意义。同时,进行经典诵读的教学途径也较为单一,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使经典诵读变得单调、枯燥、无趣,小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体会不到快乐,更多的是面对古代经典的茫然和畏惧,根本不能体会到经典诵读的快乐。因此,要想使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课堂生根发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指导,学会诵读方法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虽然是以朗读和背诵为主,但也不能忽视对小学生的指导。在经典诵读中,单凭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语文教师要从诵读技巧上给小学生必要的帮助,为小学生进行诵读示范,让小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朗读时的神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语气语调,鼓励小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从而更好地理解经典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提高诵读的效果。语文教师还要指导小学生的背诵记忆方法,引导小学生利用经典中的关键字、词、句进行背诵,使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对重点字词进行记忆,然后再通过记忆和联想把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对于篇幅较长的经典,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进行分解诵读,先通过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即像学现代文分段一样,把经典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指导小学生分部分进行朗读和背诵,化繁为简,最终实现全篇的诵读。
(二)结合实际,选择诵读内容
经典诵读的内容选择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拉近小学生与经典之间的距离,改善小学生厌学的状态。
首先要具有经典性,选取的作品是要经过时间考验的,是人们代代相传的。在古代许多经典中都包含着封建思想,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诵读内容选择时,要合理分析经典中的精华和糟粕,去粗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