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分析与研究

2021-09-23李国智张晓清

学周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中职院校德育教育

李国智 张晓清

摘 要:德育教育与智育相得益彰,教师教书育人需要在“教”的基础上实现育人的目的。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分层次地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基于此,本文以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为基础,本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中职德育以及教育工作的现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9-00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06

中职院校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比较活跃,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上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在实操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从教育教学的阶段性而言,中职院校学生在思想意识与行为习惯方面还是缺乏自觉性,增加了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再加上一些学生德育意识较为薄弱,从计算机中受到的负面影响会更大。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计算机知识,还要在此期间渗透德育知识,使得学生获得德智上的双重发展。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又要按照教育教学目标与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同时,需要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互联网+”教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得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空前提升,教学方式与内容呈现出技术化、多样化特征。学校已经認识到网络化教学方法对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中职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形成阶段,再加上没有社会经验,对很多信息无法正确辨别,进而也没有形成坚定的情感态度[1]。对此,针对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与是非判断观,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生动性,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展开。教师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科教育的全过程中,将德育教育工作与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促进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主流思想与道德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融合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困难

(一)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未养成良好的计算机素养习惯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面向的对象多数是在行为上存在较差的自制力。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社会问题也愈加严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不是仅带一个班级,而是面向一个年级,同一节课要面向多个班级学生。但是,教师精力有限,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一些行为表现不张扬的学生往往是教育教学的“盲区”。而有些学生认知水平、自制能力较差,常常陷入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进而对网络游戏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在一些不良网络习惯的促使下,再加上中职学生尚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容易受到网络因素的影响,甚至会走向心理疾病或犯罪的道路,应该予以重视。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还要格外关注网络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端正网络使用态度与行为习惯。

(二)学习结果两极分化严重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虽然接受的是同一教学资源,但学习结果却不相同。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上有很强的动手与反应力,教学难度相对较小,德育教育效果往往也很好。但是有些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一是因为应付课业,二是能够玩游戏,教师对这类学生的教学与德育教育有很大的难度。再加上计算机教学的应用性特点,要求教师能够扎根教学实际管理环节中,将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德育教育工作有机融合起来。

三、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符合学生差异化特点,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尚处于青春期,在认知与思想觉悟上也处于发展阶段。对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对其引导。教师要认识到专项技能教学与德育教育工作是同等重要的,在注重差异化教学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对此,针对中职院校的基础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师应结合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方向,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或感兴趣的方式展开教育教学工作[2]。如对于一些公益性网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网页设计或动画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行为表现,若发现学生有错误思想或沉迷于网络的倾向,应予以正确指导,同时向学生列举或讲授一些网络安全事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判断传播信息来源的好坏。在日常教学中,一点点渗透德育思想,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行为指导准则。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工作,还要注重一定的教学技巧性,切不可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尝试用情感感化或兴趣调动方法,帮助学生走出计算机网络的认识误区,避免错误的教育教学方式刺激学生好奇心的增长。

(二)应用网络教学渠道,渗透德育

网络科学技术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媒介,同时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雷区”。网络技术承载着很多领域的内容,与各个年龄段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交媒介与生产生活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尤其是交流平台或社交账号的出现,在促进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同时,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于此,对于中职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信息技术,甚至说是网络游戏对其身心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对此,教师不仅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表现,还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与爱好特征,进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意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性,创新组织一些网络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技术,为其自身发展服务,而不是产生阻碍[3]。不仅如此,在网络文化艺术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挖掘直播软件的运行机制,模仿意外情况的发生事件,通过活动感知让学生了解到不正确使用计算机技术会产生哪些危害身心的结果,同时也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发现计算机技术的优劣势,进而保障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计算机课程中职院校德育教育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探讨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