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职业使命感与利他行为相关性分析*
2021-09-23罗辉芳宋嘉婷刘思雨杨湘薇
——罗辉芳 郭 彤 宋嘉婷 刘思雨 杨湘薇 宋 阳*
职业使命感是指个人因强烈的热情而追求特定职业的力量[1],以实现自我价值[2]。高水平职业使命感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心理韧性,减少职业倦怠感,有利于护生认同并愿意接受护理职业[3]。因此,职业使命感的培养对稳定护理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利他行为是指个体做出对自己无明显利益但有利于他人的无私行为[4-6],在护理中表现为关爱患者[7],是护理价值观的最高体现。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受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影响[8]。因此,本研究从理性行为的个体行为和主观规范角度来分析护生利他行为和职业使命感现状,并探讨二者相关性,为稳定护理队伍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广东省广州市1所中医药大学和1所卫生职业学校以及汕头市1所大学的在校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肖顺贞等[9]提出的样本量估算法,本研究最终选取319名在校护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研究小组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共10项。(2)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该问卷由李艳芳[10]编制,内容包括5个维度共22个条目。采用1级~7级评分法,总分越高,利他行为水平越高。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在 0.8 以上,因子与总问卷之间相关系数在0.739~0.789之间[11-12]。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767。(3) 职业使命感量表。该量表由张春雨[2]编制,内容包括3个维度共11个条目。采用 Likert 5 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 1分~5 分,总分11分~55 分,得分越高表明职业使命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834。
1.2.2 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星发放问卷。3位指定的研究小组成员经过统一培训后,用统一的指导语解释调查目的、内容及填写要求,于2020年7月23日,将链接或者二维码发放给护生。每个IP地址限填写1次,并设置必填项,以防止护生漏填或忘记填写。护生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共回收319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答案呈一致性或波浪性、有明显逻辑矛盾)14份,收回有效问卷305份,有效率为95.6%。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生利他行为和职业使命感得分
护生利他行为标准化得分为(5.32±0.62)分,其中利他行为责任维度标准化得分最高,关心和关注自己维度标准化得分最低。护生职业使命感标准化得分为(3.86±0.62)分,其中意义和价值维度标准化得分最高,导向力维度标准化得分最低。见表1。
表1 护生利他行为与职业使命感得分
2.2 护生利他行为与职业使命感相关性分析
护生利他行为各维度与职业使命感呈正相关。见表2。
表2 护生利他行为与职业使命感相关性分析(n=305)
2.3 护生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 性别、学历、是否学生干部、护理专业是否为高考第一志愿、护理教师专业态度、护理职业社会地位、未来从事护理工作信念是护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护生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305)
2.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护生职业使命感评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利他行为、学历(1=在读专科,2=在读本科)、学生干部经历(1=是,2=否)是护生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能够解释职业使命感总变异的98.2%。见表4。
表4 护生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305)
3 讨论
3.1 护生职业使命感处于较高水平
本研究发现,护生职业使命感总分为(42.51±6.85)分,与量表总分中间值27.5分相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这与刘蝉韵[13]、徐玲等[14]研究结果一致。职业心理学认为,职业使命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高水平职业使命感的人会将职业认同与自我认同紧密联系,将工作意义和社会意义相联系,希望所从事的工作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15]。护生意义和价值得分较高,这与徐玲等[14]、岳学红等[16]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护生更重视职业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感。“导向力”是指个人感受到自己将来应该或注定从事某职业。护生导向力得分最低,与刘芳等[17]研究结果一致。护生未真正进入临床工作,对护理职业尚未形成系统、深刻的感知,加之近几年伤医事件频发,对护生职业规划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护生导向力教育的培训力度,增强其对护理职业的感知,帮助其明确职业方向。
3.2 护生利他行为处于中等以上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利他行为总分为(116.99±13.63)分,与问卷总分中间值77分相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这与张小敏等[11]研究结果一致。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利他行为责任”“尊重和关心他人”“利他行为表现”“利己性行为和观念”“关心和关注自己”,说明护生在“利他行为责任”方面表现良好,在“关心和关注自己”方面表现稍欠缺。护生利他行为责任标准化得分最高,这与魏小龙等[12]研究结果一致。一方面,国家、社会、高校、家庭要多方努力,帮助护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使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另一方面,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护生具备责任意识。护生关心和关注自己标准化得分最低,说明护生对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关注较少。这不同于张小敏等[11]、魏小龙等[12]研究结果。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
3.3 护生职业使命感影响因素分析
3.3.1 学历 研究结果显示,学历是影响护生职业使命感的重要因素。护生学历越高,职业使命感水平越高(P<0.01)。这与王颖等[18]调查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为:一方面,本科学历护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职称晋升和外派进修机会较多,职业满意度较高。章雷钢等[19]研究显示,职业使命感与职业满意度呈正相关(r=0.528,P<0.01)。另一方面,较高的职业满意度使护生工作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余珊珊等[20]研究显示,工作投入与职业使命感呈正相关(r=0.654,P<0.01)。
3.3.2 学生干部经历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干部经历是影响护生职业使命感的重要因素。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职业使命感较强。这与沈雪萍等[21]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为:担任学生干部增强了护生责任意识,且学生干部培训和实践机会较多,自我定位较清晰,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灵活调配资源,顺利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工作积极性,提升自信心[22]。
3.3.3 利他行为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护生利他行为与职业使命感呈正相关(r=0.991,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护生利他行为水平可独立解释职业使命感98.2%的总变异,表明利他行为及其5个维度是护生职业使命感的重要影响因素。较高水平的利他行为,促使护生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与照护,增强了护生奉献、责任意识,对护理工作产生了认同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降低了职业倦怠感,从而提升了职业使命感[23]。建议:(1)医院。改善护生临床实习环境,完善教学模式和实习管理制度,促进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如护生实习前开展教育培训(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礼仪等),为护生与患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提高临床教师教学水平,从护理患者过程中引导护生尊重和关心患者(如轻声关门、集中护理操作、及时接铃、体格检查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让护生参与科室满意度调查,针对性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将利他行为纳入护生出科考核中;加强护生专业操作训练,提高护生综合能力,增强其职业自信。(2)学校。加强利他行为思想教育,丰富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情景剧大赛进行医患角色模拟演练,鼓励护生竞选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及志愿者活动,撰写反思日记,将护生利他行为纳入综合素质考核中;加强人文关怀课程建设改革;完善奖惩机制,对于护生负责任行为,学校给予表扬和宣传,对于不负责任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和惩罚;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以促进护生利他行为,从而增强其职业使命感,稳定护理队伍。
3.4 不足
本研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仅对广东省汕头、广州两个城市的护生进行调查,样本量有限,今后应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