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
2021-09-23吴英杰
吴英杰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 沈阳 110024)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危险性脑血管疾病。该病在发生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频率改变、恶心、呕吐、出汗以及心率异常等临床症状。由于该病发生后病情比较危急,因此,在发病后应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有效的护理与治疗,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降到最低,从而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致残率的发生率[1]。由此可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对提高急诊救治效率起到重要性意义。为此,本研究中将急诊护理路径措施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评定,现将详情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评定对象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急诊科接收的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时间段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将88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包括男性24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55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为(66.50±5.30)岁;梗死性脑卒中20例、出血性脑卒中24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最小年龄56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为(67.00±5.40)岁;梗死性脑卒中21例、出血性脑卒中23例。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参与此次处理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检查诊断确诊为急性脑卒中疾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频率改变、恶心、呕吐、出汗以及心率异常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和家属均已详细了解本次护理研究的所有内容及意义;所参与的患者智力功能和语言功能均为正常,并且能积极配合完成本次护理研究;排除标准:存在智力功能障碍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发病后语言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严重肝、肾脏器疾病的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干预:①成立护理路径小组,对小组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综合能力以及对急性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并明确岗位职责以及规范救治行为,从而提高临床急救护理水平和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以专业娴熟的护理技能协助急诊医师快速完成各项救治环节,从而提高救治效率[2]。②详细评估分析急性脑卒中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急救应急护理方案;并做好急救物品管理,做好重复使用的急救物品消毒处理、详细检查各类急救物品的质量及数量,从而确保急救物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急救效率[3]。③患者到达急诊科后,迅速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详细评估患者病情,迅速为患者建立输液通道,采取心电监护、吸氧以及生命体征检查,并快速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畅通,避免误吸现象发生[4]。同时,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急救药物,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配合医师快速完成各项检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若患者不具备溶栓治疗条件或家属不同意采取溶栓治疗方案,则需要将患者转至神经科进行治疗。此外,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缓解家属过度焦虑、恐慌及不安情绪,使家属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护理救治工作,进而提高临床救治效率[5]。
1.3 观察标准 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为42分,得分越高表示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及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评估,并将最终的评分结果进行比较,10分为满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急救护理效果判定标准:通过急救护理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无任何并发症发生表示显效;通过急救护理治疗后生命体征和病情基本稳定,有轻微并发症发生为有效;通过急救护理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控制较差,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免疫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急救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救治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护理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救治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救治时间比较()
3 讨 论
急性脑卒中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因患者大脑发生突然性供血障碍后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因此会对患者的脑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针对急性脑卒中疾病在发病后6 h内为临床救治的黄金时间,发病后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有效的治疗,对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降低患者致残率及嗯病死率尤为重要。在以往急诊救治过程中发现,由于患者及家属受到突发疾病的影响,心理状态及依从性均较差,加之急诊护理人员对急性脑卒中疾病护理相关知识掌握不足,从而降低了临床护理质量,因此延长了患者的救治时间,致使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增加患者并发症、致残及死亡的发生率[6]。所以,应加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配合力度,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对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愈后效果起关键作用[7-8]。为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是通过组建护理小组,加强小组成员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因此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综合能力和岗位责任意识[9-10];并通过制订针对性的脑卒中疾病护理方案,在患者到达急诊室后,能够按设定好的护理计划快速顺利的安排患者进行有效检查、病情分级和应急救治等环节,从而最大限度的缩短患者急诊救治时间,提高急诊救治效率,最终有效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愈后康复效果[11-12]。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救护理总有效率以及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救治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救治效率,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从而提高患者救治后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