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抗倒抗病中籼杂交稻荃两优2118 的选育及应用

2021-09-23申广勒张从合庞战士李方宝刘兴江张云虎杨龙树王睿昊

园艺与种苗 2021年8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秧田

申广勒 ,张从合 *,严 志 ,庞战士 ,陈 琳 ,李方宝 ,刘兴江 ,张云虎,杨龙树,王睿昊

(1.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杂交稻新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88;2.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荃两优2118 是以荃211S 为母本、YR0822 为父本组配成的中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主要表现为移栽后缓苗快,早发快,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结实率高,丰产性好;茎秆粗壮弹性好,抗倒力强,叶挺型紧,适合密植;适应性广,易栽培种植;高抗稻瘟病,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米质优,食味软、可口。该组合2018 年通过长江中下游中籼审定(国稻20180025)。截至2020 年底已经在安徽、湖南、湖北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1 选育过程

荃两优2118 以荃211S×YR0822 配制而成。荃211S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1892S 为母本、03S为父本杂交后,经6 代选育而成的两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米质优、异交高的特点,2012 年8 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YR0822 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丰陆占同黄华占杂交,经多代系选而成的抗病强优恢复系。经过测优及评比试验,确定了荃211S/YR0822杂种后代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于2013 年在合肥进行小面积制种。2014 年夏季在合肥南岗基地进行大面积种植,表现突出,推荐参加2015 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

2 产量表现

荃两优2118 在2015 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产量为9.94 t/hm2,比对照丰两优4 号增产5.69%;2016 年续试,产量为 9.42 t/hm2,比对照丰两优 4 号增产4.46%;2017 年生产试验,产量为9.64 t/hm2,比对照丰两优4 号增产6.36%(表1)。

表1 荃两优2118 在各类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荃两优2118 是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5 d,比对照丰两优4 号短1.8 d,适应性广,易栽培种植,苗期起苗快,分蘖强,生长清秀,茎秆粗壮,株型较好,株高115.3 cm,耐肥抗倒,叶片直挺,叶色略深,中后期转为淡绿,熟色好,灌浆快,无明显两段灌浆现象,成熟度一致,穗大粒多,有效穗数234万穗/hm2,穗长23.5 cm,每穗总粒数202 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5.1 g。谷粒长粒型,谷色黄亮无芒。

3.2 抗病性

荃两优2118 稻瘟病综合指数2 年分别为3.8、2.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 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

3.3 米质

荃两优2118 整精米率65.9%,垩白粒率13%,垩白度2.3%,直链淀粉含量14.7%,胶稠度78 mm,长宽比3.0,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达到标准一级。

4 推广前景

荃两优2118 于2018 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作为公司未来主推的水稻品系,积极在全国进行推广,截至2020 年,累计示范销售种子量300 多万kg,累计销售金额1.5 亿元,企业利润达2 000 万元,推广面积20 多万hm2,农户增收增效近4 亿元;荃两优2118 入选2020 年监利县优质水稻主推品种。

5 栽培要点

5.1 种子处理

浸种前晒种数小时,浸种时做好种子消毒。用浸种灵稀释3 000 倍溶液浸种45 h 左右,可有效防治恶苗病等种子传染病害。

5.2 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壮秧

荃两优2118 在长江中下游的适宜播期为4 月底、5月初,秧田播种量不超过225 kg/hm2,稀播育壮秧。在培肥苗床的基础上,降低播量,将苗床与大田面积由1∶30 降至1∶(15~20),严格控制土壤水分,使苗床的土壤水势保持在-15~-10 kPa,秧龄25~30 d。通过肥床、稀播和控水,使秧苗根强(根系活力强)、苗壮(矮粗硬朗)、蘖多(移栽时3 个,包括主茎形成的4 叉秧),栽后无植伤,新根发生多而快,爆发力强。

5.3 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适龄移栽促早发,合理密植增穗数。荃两优2118 分蘖强,可以适当稀植,一般22.5 万穴/hm2,栽插规格为26.4 cm×19.6 cm。

5.4 合理施肥

荃两优2118 整个生育期纯氮施用量为225 kg/hm2左右,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磷肥全部作基施,钾肥分基肥和穗肥各占50%。氮肥作基肥的占总施氮量的40%~50%;分蘖肥占总施氮量的20%左右,分蘖肥在栽后5~7 d 施下。水分管理以湿润为主,采用浅水间歇灌溉。

5.5 科学管理

浅水栽秧,寸水保苗,返青后干干湿湿促分蘖,分蘖后期,搁田控苗,减少无效生长。通过排水搁田,多次(不少于3 次)搁田,形成强根壮秆,基部粗扁,叶片刚健,叶色偏淡,风吹稻叶响,叶尖刺手掌;拔节期长穗前期,促肥控水,叶色迅速转深,生长中心向穗部转移。复水后施用长穗肥,将氮肥的20%~30%、钾肥的50%作为穗长粗肥施用,自然落干后以干为主,使基部节间缩短变粗,提高抗倒性能;长穗后期和抽穗期,浅水湿润,形成最大叶面积生长中心为穗部,保花肥的施用常掌握在抽穗前15 d 左右,用量为总施氮量的10%~20%,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到成熟期,干湿交替,维持根系活力。此时生长中心为稻粒,保持上部叶片尤其是上三叶面积,延长功能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日均生产能力,忌断水过早。

5.6 病虫害防治

荃两优2118 生长旺盛,易受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应引起重视,在移栽后65 d 左右重点防治。在移栽后65~85 d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曲病和纹枯病。同时注意齐穗期后对稻飞虱的防治。

6 制种技术要点

6.1 制种基地的选择

制种田需要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开阔平整,土壤肥力中上,避免冷浸田、背阳田制种,母本育性转换临界期间杜绝山泉水、水库底层冷水和井水灌溉。

6.2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种时间和播差期,安全孕穗抽穗

母本荃211S 安全制种以育性敏感期安全过渡为主,避免低温导致育性波动,育性敏感期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4℃以上;抽穗扬花期温度适中,适宜温度在28℃~32℃。夏播父母本播差在20 d 比较适宜,叶差在4.5 叶左右。

6.3 培育多蘖父本

培育多蘖父本,培育壮秧是关键。留足秧田面积,稀播匀播,促进壮秧,按1∶18 准备秧田面积。根据面积确定用种量多少,一般大田比较适宜用种量7.5 kg/hm2,秧田适宜播种量120 kg/hm2,2 期父本,第2 期比第1 期推迟7 d 播种。

6.4 合理密植,播足基本苗,早施分蘖肥

移栽田按2.3 m 作厢,行比为1∶13。一、二父本3∶3栽插,株距16.6 cm;母本13.3 cm×15.0 cm 双株栽插,栽足基本苗,插发并重,争取早分蘖、低位分蘖,早搁田,实现大穗、多穗、抽穗整齐的目的。

6.5 尽早定点定时检查父母本发育进度,及时调整花期,促花期相遇

正常栽培管理情况下,幼穗分化3 期前,父本快于母本0.5 期,则花期相遇良好。

6.6 适时适量喷施“九二○”

一般喷3 次,父母本同喷,总量为570 g/hm2为宜,母本抽穗5%时开始喷第1 次,用量为150 g/hm2,次日或隔天喷210 g/hm2,次日喷150 g/hm2,盛花期喷2 次养花保花,用量为30 g/hm2,以提高花粉和柱头活力。

6.7 防治病虫害,提高种子质量

水稻生长不同时期,防治的病虫害也不同。秧田期主要防治稻蓟马和蚜虫,大田期主要防治纹枯病和各类螟虫,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稻粒黑粉病。

7 讨论

实践证明,荃211S 所配系列组合最大的优点就是米质优、抗倒伏、耐高温、稳产性好,而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稻瘟病抗性一般,但荃211S/YR0822 的荃两优2118 聚合了父母本的抗倒、抗稻瘟病和米质优的性状,同时该品种分蘖强、成穗率高,是高产稳产性的品质,后期转色快,熟相好。该组合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感怀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