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2021-09-23杨岳振
秦 伟,杨岳振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肝硬化属于临床常见且多发的肝系疾病,发病时患者会有明显代谢紊乱的症状存在。胆囊结石是胆结石的一种,具体指的是胆囊内出现结石的病症。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既有病理性改变的情况,又有特殊的病变部位和解剖结构,极易导致肝组织纤维化和门脉高压[1]。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方式操作复杂,创伤大,出血较难控制,术后肝功能衰竭、腹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微创手术的开展为广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带来了福音与新的选择,有利于使预后、质量得到保证。本文在2016年4月-2020年8月的时间范围内选择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70 例进行分组研究,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4月-2020年8月的时间范围内选择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70 例进行分组研究,通过硬币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 例。对照组男患者22例,女患者13 例;年龄在31-64 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3.8±2.4)岁;肝硬化病程在2-10年范围内,平均病程(3.8±0.5)年;胆囊结石病程在1-16 个月范围内,平均病程(7.8±1.5)年;肝功能Child 分级:28 例A 级,7 例B 级;试验组男患者23 例,女患者12 例;年龄在32-65 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3.7±2.5)岁;肝硬化病程在2-11年范围内,平均病程(3.7±0.4)年;胆囊结石病程在1-17 个月范围内,平均病程(7.9±1.4)年;肝功能Child 分级:30 例A 级,5 例B 级。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的不同,数据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均衡比较。
1.2 方法
术前通过肝功能、血常规、彩超或CT 等对胆囊结石情况进行确定,准确进行肝功能分级,术前进行常规准备工作以外,应控制腹水、门静脉压。
对照组治疗应用开腹胆囊切除术: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切口选择右肋缘下斜切口或经右上腹直肌切口,开腹后对Calot 三角进行解剖,胆囊动脉、胆囊管分别结扎和切断处理,以顺逆结合的方式剥离切除胆囊,间断缝合胆囊床,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
试验组治疗应用微创手术:实施三孔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面罩吸氧,体位为头高脚低左斜位,创建CO2气腹,保持腹内压在8-12mmHg 间,解剖处理Calot 三角,对胆囊周围相关粘连组织进行处理,将胆囊三角区露出,确保清晰的视野,利用钛夹或可吸收夹夹住胆囊动脉与胆囊管,通过顺逆结合的方式切除胆囊,并对胆囊床进行灼烧处理,常规留置引流管。手术期间需规避可能会出现曲张静脉的位置,包括与肝十二指肠韧带附近、胆囊床、肝门部等,若患者存在较粗大的曲张静脉,需要借助止血夹或予以电凝止血,术后将腹腔内CO2排尽。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标准:术后胆结石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结石病灶残留,未影响到免疫功能,未出现并发症,评定为显效;术后胆结石相关临床症状缓解,无结石病灶残留,轻微影响免疫功能,未出现并发症,评定为有效;术后胆结石相关症状缓解不明显,或出现结石病灶去除不全,或较大的影响到免疫功能,或有性质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出现任何一项评定为无效[2]。②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具体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③记录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感染、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④术后通过本院自制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评价生活质量,具体包括疾病认知、自理能力、心理状态、饮食、治疗态度,分值如果越高的情况下,说明生活质量越高[3]。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处理所得到的全部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时用的为百分率(%)、(±s),行比较予以χ2检验t检验,P<0.05 出现,则说明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照组:显效14 例(40.0%),有效10 例(28.6%),无效11例(31.4%),总有效率为68.6%;试验组显效18 例(51.4%),有效15 例(42.9%),无效2 例(5.7%),总有效率为94.3%,试验组患者要比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且在差异上显示出统计学意义(χ2=7.6518,P=0.0056)。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试验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并比去术中出血量少,两组间各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s)
组别对照组(n=35)试验组(n=35)tP手术时间(min)135.9±9.5 61.8±7.7 35.8487 0.0000术中出血量(ml)241.2±19.4 124.3±12.2 30.1777 0.0000术后排气时间(d)2.8±0.5 1.4±0.3 14.2044 0.0000住院时间(d)11.7±1.3 8.4±1.1 11.4643 0.0000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仅在术后出现1 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凝血功能障碍、感染各3 例,低蛋白血症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9%,两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χ2=6.2477,P=0.0124。
2.4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自理能力、疾病认知、治疗态度、心理状态、饮食、疼痛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s,分)
组别对照组(n=35)试验组(n=35)tP治疗态度2.7±0.2 4.4±0.3 27.8940 0.0000疾病认知2.6±0.1 4.0±0.1 58.5662 0.0000自理能力2.8±0.2 4.4±0.1 42.3320 0.0000疼痛3.8±0.2 3.6±0.2 4.1833 0.0001饮食2.4±0.2 4.2±0.8 12.9137 0.0000心理状态2.7±0.1 4.3±0.2 42.3320 0.0000
3 讨论
胆囊结石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为肝硬化体内雌激素灭活能力显著下降,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囊收缩能力,出现排空不畅的问题,进而有血胆红素水平增加、胆道静脉曲张,提高胆囊结石发病的可能性[4]。相关研究发现[5],胆囊结石在肝硬化群体中的发病率为30%左右。部分胆囊结石缺乏典型症状表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将导致胆汁淤积、胆囊肿胀、感染等情况,继而出现胆绞痛等典型临床症状,如果不及时将结石梗阻消除,炎症程度持续加重,增加脓毒血症、胆囊坏疽穿孔的可能性,甚至会对生命安全构成直接性威胁。及时诊断、合理且规范的治疗对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而言至关重要[6]。
以往临床主要以手术、药物保守治疗胆囊结石,因为肝硬化的出现会有门脉高压、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等出现,这会使胆囊结石手术风险增加[7]。微创手术具有安全可行的优势,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显示出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好、预后质量高等优势。手术过程中通过对腹腔镜进行充分利用,可避免损伤到腹腔内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缩短住院时间[8]。应该注意的问题有:肝脏功能障碍,合成凝血因子会有障碍,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进而导致血液低凝,微创手术时创建操作孔时需要避免损伤肿大的脾脏和腹壁血管,并对操作孔位置进行正确选择;肝硬化会极大的减少肝脏体积,致使胆囊床出现移位,微创手术并没有触摸组织的过程,暴露胆囊具有较大的难度,再加上止血结扎比较有限,出血情况较多,所以需要小心进行各项操作,避免对胆道造成损伤[9]。
由本组研究可知,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微创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效果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提高生活质量,手术安全性能得到保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