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名家作品看晚清书法

2021-09-23郑媛媛

收藏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碑学白文于右任

郑媛媛

清代初叶至中叶盛行帖学,康熙因酷爱董其昌的书法,使董书身价倍增,成为书家们争相模仿的第一书体。到了乾隆时期,圆腴丰润的赵子昂书法取而代之,以翁方纲、王文治、刘墉、梁同书等为代表的书家们又将赵书奉为圭臬。嘉庆以后,清朝的统治由盛转衰,中国社会开始经历急剧的动荡与变化,晚清书法艺术也在社会政治变革、文化思潮变革和书法艺术思潮变革等多重影响下,呈现出多风格、多流派、多名家的局面,碑学书风、碑帖融合等思想由此开始兴起。

早在帖学盛行之时,金石书迹被越来越多的发现,一些书家在研究摹拓后,审美视野更加开阔,书法界由此产生了一股重视碑刻书迹的潮流。阮元、包世臣等人纷纷开始撰写崇碑理论。到了光绪时期,作为政治改良派领袖的康有为也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部六万余字的专著《广艺舟双楫》,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清代碑学,对碑派书法的兴盛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康有为崇碑不仅见于理论,也付诸于实践。他在研究魏碑的过程中,摒弃了自己早年熟练的“馆阁”欧式楷书,即使行草书也全出碑志,书体气势开张,笔势恣纵,就创作形式上来说,以对联最为精彩,浑穆大气,十分有阳刚之美。

康有为 行书五言对联(圖1)内容为:“析理辨昭昧,秉心崇塞渊。”上款为“敏修仁兄”,下款为“康有为”。款下有钤印两方,一方为白文方印“康有为印”,另一方为朱文方印“维新百日出亡十四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此幅联书体阔势宽,上紧下松,其字融篆隶于行书,墨色苍润相间,书风豪放大气,结体疏密得宜,具有浓郁的北碑笔意。

康有为 行书条轴(图2)

内容为:“绝顶双峰峭壁悬,翠崖丹磴万松喧。下有茅庵禅寂者,先争一觉法方圆。”1923 年12 月,康有为与卫辉人李敏修一起游终南山圆觉寺,作了题为《登南五台宿圆光寺》的诗(共四首)赠予李敏修。此书法内容原文出自该组诗第二首“绝顶双峰峭壁悬,翠崖丹磴万松喧。下面茅庵真面壁,争先一觉法方圆。”落款为“敏修仁兄同游终南绝顶圆光寺与兜率台,下峭壁下圆觉茅广与僧谈及题,天游化人康有为。”款下有钤印两方,一方白文方印“康有为印”,一方朱文方印“维新百日出亡十四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康有为的书体世称“康体”,书写时逆笔藏锋,迟送涩进,笔力峻拔。此行书中宫紧收,下部疏散,字体平正端直,转折处圆浑苍厚。

晚清随着碑学的兴起,出现了许多师法唐碑,尤其是颜、柳的书家,成为当时书坛的一大特色。在师法唐碑的书家中,一种是碑学意义上的唐碑,他们将唐碑与汉碑相结合,开创了碑学创作的新思路,这些书家以翁同龢为代表。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1856)状元。同治以后,随着碑学理论的普及,师法唐碑者逐渐减少,翁同龢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尤其是他被“革职还籍,永不叙用”后至临终的六年,寄情于笔墨,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翁同龢早期的书法风格受董其昌和赵孟頫影响较大,中年开始尝试将苏轼、颜真卿的书法风格融为一体,到60 岁时,受清末碑学盛行的影响,翁同龢在思想上有意识将碑学审美引入其中,在书写时尝试将碑帖融合,因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面貌的书法风格。

翁同龢 行书对联(图3)

内容为:“行义以达其道,得志泽加于民”。前半句出自《论语·季氏篇》,后半句出自《孟子·尽心上》。上款为:“聘卿一兄雅属”,下款为:“翁同龢”。款下两方钤印,分别为白文方印“翁同龢印”,朱文方印“叔平”。翁同龢运笔时多取直势,笔意舒展。至收笔处时戛然而止,干脆利落。从此联看,结体以方中见长为主,气骨开张,气势磅礴。行笔参入隶意,笔画苍老雄浑,古趣盎然,重笔与轻笔相互交映,展现出翁同龢驾驭毛笔的高超技艺。

另一种帖学意义上的唐碑,没有跳出“馆阁”的束缚,书家基本上仍以帖书为主,虽然取得的成就不能与篆隶北碑书法相比,但仍有一些名家之作流传于世,陆润庠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陆润庠,字凤石,号云洒,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清初顺治皇帝承明“台阁体”,皇权书法审美成为科举状元的最高标准,陆润庠就以拥有一笔“高秀圆润之致”的书法夺得头筹。他擅行楷,其书体方正光洁、清华朗润,意近欧阳询、虞世南,馆阁气息十分浓厚。

陆润庠 行书七言对联(图4)

内容为:“梅横画阁有寒艳,雪照书窗生夜明。”上款为:“瑞生仁兄大人雅正”,下款为:“陆润庠”,款下有钤印两方,分别为白文方印“陆润庠印”,朱文方印“凤石”。陆润庠讲究光黑精丽,此行书七言对联整体布局疏朗,错落有致,行气淹贯。以收笔枯扫,再以大小相生,配合错落行气,变化出新,富有荡漾之势。全篇十四字,画之平,竖之正,点之活,钩之和,字体匀圆丰满,馆阁气息十分浓厚。

明末清初,随着以隶、篆为主要素材的文字学的普及和发展,再加上一批在风格上崇古好古的书家的实践努力,隶篆体又开始逐步得到重视。到了乾嘉之际,书坛篆书名家众多,吴大澂是代表之一。

吴大澂,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同治七年(1868)进士。早年师从陈奂,当时书坛推崇李斯、李阳冰的篆书之风,吴大澂就跟随老师学《说文》小篆,因而其早期风格与二李笔法相同;中年以后,开始钻研古器物文字,书风也随之发生转变;到了晚年随着大、小二篆融合之风盛行,吴大澂也结合自身金石文的研究心得,参写大小篆体,独创出了属于自己的篆书风格。

吴大澂 篆书条轴(图5)

内容为:“嗟尔幼志,有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原文出自屈原《九章·橘颂》:“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从各个侧面描绘和赞颂橘树,借以表达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落款为:“振之仁兄属,吴大澂”。款下白文方印二枚:“吴大澂印”“愙斋”。吴大澂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互参,体势展蹙修长。结体中心紧敛而肢体舒展。整幅作品有流动通畅之气,单字虽隔,却有意气绵延不断之感。

在道光以后的碑学大潮中,行草书的创作相对较为沉寂。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学者文人的书法中,仍保持并延续着帖派书风的傳统,如郭尚先、钱泳等人,尽管他们大都不是纯粹的书家,但在挥毫泼墨时,不论是立轴楹联还是信札文稿,其特有的书法风格还是能很自然地展现出来。

钱泳,初名鹤,字立群、梅溪,号台仙,江苏金匮人,居于常熟。生逢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精通金石碑版之学,一生以访碑、刻帖、著述为事业。善诗,工书,长于篆、隶、楷、行,先后出入于黄庭坚和赵孟,又遍临唐碑,纯是帖学一路。同时又因精于刻帖而受到王公贵戚的赏识,永瑆的《诒晋斋巾箱帖》和《诒晋斋摹古帖》、铁保的《惟清斋帖》、刘墉的《清爱堂石刻》、英和的《松雪斋法书》及毕沅的《经训堂法书》等都出自他的镌刻。著有《履园丛话》等书。

钱泳 隶书匾额(图6)

内容为:“蛩吟馆,树坡先生能诗,著有蛩吟馆诗集二卷,当时与小玲珑山馆寒木山房诸名士往来,酧赠最多,为一时之盛,今文孙晓岚大兄属书,荐额不忘先德,是可敬也,为志数语。”落款为“梅华溪居士钱泳”,款下钤印两方,上方为白文方印“钱泳私印”,下方朱文方印“吴越世家”。钱泳的行书上通晋唐,下追宋元,书风潇洒飘逸,婉转流美,功力非凡,水准不在篆隶之下。此匾落款通篇一气呵成,法度规矩方整,线条瘦硬劲挺。在上下字“势”的把控上,钱书基本取直势,字的重心相对较正,字的大小、字形正斜变化,总体上较为端正,体现了钱泳一贯端正优美的风格。

到了光绪宣统时期,行草书有了新的突破。这一时期王垿、郑孝胥、于右任等名家,将碑帖完美结合,展现出成熟的行草书,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王垿,字爵生,号杏村,晚号昌阳寄叟,光绪十五年(1889)中进士,升翰林院庶吉士。在京为官期间,王垿目睹了历代名家书画真迹,他认真研究各家精髓。凭借自身的艺术素养和书法功力,在继承传统帖学的基础上蓄意创新,书体变得秀润浑朴,从而形成了苍劲飘逸的“垿体”。

王垿 行书七言对联(图7)

内容为:“乘槎远引神仙客,濯足间分鸥鹭波。”上款为“绍诒姻世兄雅属”,下款“王垿”。款下钤印两方,一方为白文“王垿私印”,一方为朱文“爵生”。综观此联,结体齐整,笔画线条圆劲风动,墨润清新摇曳。体势平中生险,字形多变,清刚和书卷之气呼之欲出。

郑孝胥善楷、行书,他早年研摹颜真卿和苏轼的笔法,后学魏碑,于是开始变通临写方法,将碑派笔法和帖派笔势相融合,形成了苍劲朴茂、遒劲凝练的书体风格。

郑孝胥 行书七言对联(图8)

内容为:“便向蛟龙觅云雨,如语蟪蛄易春秋。”上下联分别出自苏轼所作《蝎虎》与《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二》。此联句气势豪迈,对仗工整,取舍恰当,充分反映了作者对苏轼的喜爱和造诣。在用笔上,此联笔势雄健,笔画厚重而飘逸。其竖画粗浓,刚劲挺拔。横画由细到粗,略含隶意。在结体上,其字字形狭长,上肥下瘦,上密下疏。落款用精绝的行书小字书写“孝胥”二字,与奇逸豪迈的行书大字相衬托,使得大中有小,富有层次。款下有白文方印“郑孝胥印”,朱文方印“苏戡”。

于右任,对魏碑研究颇深,他的书法用笔大胆泼辣。他的行书不同于传统行书,在挥毫泼墨间可以淋漓展现行书魏碑化和魏碑行书化,呈现出的书法作品粗放豪迈中又不失帖学的细腻。可以说,于右任的书法是晚清民国书法碑帖融合理论提出后,碑体书法达到完美的最好体现。

于右任 草书五言对联(图9)

内容为:“情可不言喻,文期后世知。”上款为:“景华先生正之”,下款为“三十七年六月,于右任”。款下钤印两方,一方为朱文方印“右任”,一方为“太平老人”。此作品为于老58 岁所作。于老的草书笔画简单,但几乎笔笔中锋,精气内蓄,墨酣力足,给人以饱满浑厚的感觉。在一种看出去十分随便不经意的把握之中,却产生一种奇绝的、从容大气的效果。

于右任 行书五言对联(图10)

内容为:“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偶题》。上款为“林英先生正之”,下款为“于右任”。款下朱文方印“右任”。此联用笔腴润简直,结体扁宕松阔,点画劲健坦荡,整体气韵磊落真率,自然大方。

猜你喜欢

碑学白文于右任
于右任逃学
书卷气VS金石气
书法赏析
于右任维权
由姚华评《兰亭序》看其碑帖观的转变
清远养拙碑之学
以真换假的于右任
于右任
“新金融商品教父”跳海:照搬“喜新厌旧”走向绝路
十个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