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化的幸福科学课堂

2021-09-22陈骏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骑车奶茶幸福感

陈骏

小学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科学课充满了求知欲,对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活动等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与同伴交流合作,乐于介绍自己的课外知识,勇于和教师讨论甚至反驳,他们大胆、自信、活泼、灵动。而在初中的理化生课堂上,这样的现象往往少之又少。通过观察中学的课堂,我们直观地感觉中学生的幸福感是低于小学生的。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国民幸福报告2014》显示,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未创造出更高的幸福感。整体来看,学历程度高的人更不幸福,幸福指数最高的是小学生。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的研究也表明,我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基本趋势为随着年龄增长,个人幸福指数降低。

我们可以发现,幸福榜排名前三的北欧三国,它们的基础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也同样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作为中国基础教育一线的科学教师,在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实践中应该关注些什么?

笔者认为,基础教育科学课堂应当培养的是具有科学精神、探究意识、科技素养的未来幸福公民。在中小学科学课程衔接实践中,需要关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更需要关注中小学生科学课程幸福感的衔接。

如何保持学生小学阶段的幸福感,并延续至中学阶段,使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寻找到幸福、体验到幸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索。

一、在科学课堂中融入真实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应当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儿童生活相结合。将真实的生活融入中小学科学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共鸣,引发其思考,优化他们的学习状态。

(一)教育的本质离不开生活

教育,从其目的意义来说,就是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幸福能力。杜威在百年前对教育的批评无意射中了当代教育的现状,他对于教育脱离生活的悲劇给予了充分的注意并有过深刻的批判。教育将学生置于两个互不关涉的世界:学校的学习世界与社会的生活世界。学校拒绝学生将他们在校外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完整地、自由地在校内使用;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但不是他们生活的地方。与生活无关的教育,非但没有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幸福能力,反而是在“鼓励”学生远离幸福。中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应该结合生活,也更易贴近生活,与生活相关的科学教育才是具有价值意义的教育。

(二)生活化的课堂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要求

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世界永远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亲历真实生活问题,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能够丰富其感知,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能够使他们真正地开始学习。只有结合真实的实际生活体验和经历,才能够真实地去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中的有效学习深度。所以在中小学科学课堂中,应该多设置和运用真实的情境、热门的话题、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寻找生活中他们所感兴趣的情境。

(三)分析生活化的课堂

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中,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以贴合实际生活的情境进行导入,向学生们抛出一个近期网络上流行的话题——奶茶店里的中杯奶茶和大杯奶茶,究竟哪种杯子装的奶茶更多?这立刻就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同学们积极加入话题的讨论中,思考如何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想到各种不同的验证方法来验证中杯和大杯到底谁装的水更多,并进一步探究“多多少”这一问题。在思考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升,对量筒提高了认识和兴趣。

生活化的科学课堂是通过让学生们自己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激起学习的兴趣,点燃思维火花,这比老师单纯机械地讲授知识点更有效、更深刻。这样的学习活动才会使科学课堂的学习真正发生。这样的学习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才是能体会到幸福感的场所。

二、在科学课堂中体验真实幸福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当个体开始觉醒,自发地需要自我发展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无限的学习潜能。

笔者在女儿还在幼儿园时就给她买了儿童自行车,当时她对骑车完全没有兴趣和需求,始终不愿意学。一晃多年过去,到了小学四年级,当女儿发现同龄人甚至幼儿园弟弟妹妹都能娴熟地骑车玩耍的时候,终于主动要求学骑车。因为有了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和兴趣,她在半小时内就学会了骑车。女儿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自我发展的满足,体验到了成功、幸福和快乐。正因为她从中寻找到了幸福感,由此也促进了她继续学习巩固骑车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她不断巩固练习,最终熟练掌握了骑车技能。

我们的中小学科学课堂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有对应学生的自我内需,才能挖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课堂中寻找到真真切切的幸福感。我们尤其需要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分析其不同时期的内在需求变化,挖掘和放大内在需求带来的学习兴趣,将之转化为课堂学习的动力,并结合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的幸福体验,反哺于日后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个体不断地可持续发展,不断地获得幸福感。

综上所述,一线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实践者,要重视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呵护他们的求知欲,延续他们的幸福感。把课堂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生活课堂、真真切切的幸福课堂,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探究意识、科技素养的未来幸福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骑车奶茶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地下奶茶店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骑车不练腿 生活不完美
边骑车边充电的充电夹
骑车环岛11日
奶茶香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