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提升科学课教学效率
2021-09-22符小菊
符小菊
随着网络教育的逐步拓展,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发挥了巨大优势。下面就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科学学习效率方面,谈谈自己的尝试。
一、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但只有将这一份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行为,才能推动学生自主地学习。运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能方便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探索宇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网上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的相关视频集锦。没等老师开口,学生已经兴趣盎然地谈论开了:“中国什么时候登月?”“中国为什么没有航天飞机?”“我们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排第几名?”……在这样生动的情境中,老师无须多言,学生已沉浸其中,对科学充满好奇与向往。此时,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开展宇宙单元的主题学习,让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他们科学课的学习做好坚实的铺垫。
二、利用网络资源的直观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对小学生而言,创新精神往往是从大胆想象开始的。无论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需要以基本的事物为依据。互联网这个全球的资料库,拥有最新实时科技资讯,只要科学地利用,对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就能发挥重要作用。如,学习完“身边的材料”这一单元后,老师组织开展“设计未来衣服”活动,先展示网上“可穿戴设备”的相关资讯,让学生交流感受。老师再问:“未来还会出现什么样的衣服呢?”学生受这款电脑衣的启发,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后,思如泉涌,设计出了让人晚上睡个好觉的“催眠衣”、能根据气温调节温度的“空调衣”、通过调节重心穿上就不会摔跤的衣服、专用于火山考察的防高温和防毒气的衣服……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
三、利用网络资源的交互共享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学会生存》一书提出:“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在人际交往中,能与他人合作与共处,学会合作与交流,也是正确对待科学学习的重要方面。
(一)培养合作意识
在网络教学中,与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文字、图片、动画都能任意下载,但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全部浏览完,而只能选择部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学生之间在能力、性格及理解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看待同一问题,具有各自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喜欢的网站、搜索的方法不同,找到的资料不同,解决问题的角度、侧重点也不同。然而,这种差异在探究小组中,则是一种资源,在解决问题时,百家争鸣,合作互补,有利于学生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关键是应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在《登月之旅》一课中,采用学生围绕月球提出问题、开展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老师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可以组成小组,可以个人研究。展示成果时,探究小组能把各人的成果汇总在一起,根据研究主题,进行有目的的加工整合,形成各小组独特的研究成果,最终“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如,研究“月球起源”组,提出“星云说”“俘获说”“碰撞反弹说”等众多学说,并把每种学说的缺陷一一列举出来,最后得出结论:“月球的身世还是个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而个人研究的成果,由于收集资料不全、思考问题片面而受到学生的质疑。
两者对比,学生不难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合作意识,乐于合作。
(二)培养交流意识
网络教学的优势之一,便是其交互性,主要体现在电子邮件和讨论区。它们为学生开辟了平等交流、共享研究成果的空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等多种方式進行交流,与传统口头交流方式相比,在保密性、不受干扰(同一时间可多人交流且互不影响)、保护学生自尊心等方面显现出优越性。让学生敢于交流,在交流的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乐意提供自己的成果和经验,同时分享他人的资源,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四、利用网络资源的包容性,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意识
培养尊重事实和证据的科学精神是科学课的重要目标。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教材和老师似乎都以“真理”的面目出现。互联网则不同,它包罗万象,像一个没有书架的图书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可以流畅地在网上传输和播放,供任何人在任何地点方便地使用。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包容性造成的缺陷也日益显现,网上发布的信息真实与虚假并存。老师应直面这一缺点,一方面可以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证据意识的好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学生形成“网络万能”的错误观念。如,在《登月之旅》一课中,有学生从网上下载“2030年,可能会首次实现月球定居”这一报道,引得学生议论纷纷,但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的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时,老师插一句看似无意的话:“口说无凭啊!”学生顿时意识到,应该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查找资料,他们发现这一报道的主要依据是月球南极可能有冰,但是最近的实验研究又表明月球上有冰还是个谜,所以2030年人类还不可能到月球居住。而关于月球矿产丰富、人工合成氧气和水的技术及我国探月登月计划等信息又告诉人们,未来人类定居月球不是梦!通过这样的生动例子,学生自然就感受到网络并非万能,网络好比一个虚拟的社会,对网络上的信息不能盲目相信,应该尊重事实和证据,无论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中都是这样。
最后,网络教学只是科学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它不能代替学生动手动脑,更不能代替学生亲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