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思考
2021-09-22李春梅
李春梅
近年来,教育改革在教育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育回归生活”这一教育理念被重视起来,并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认可。幼儿园必须将生活融入游戏化课程,还幼儿活动的自主权,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自主学习和提升能力,并最终适应集体生活,学会独立生活。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价值
首先,有利于幼儿的生命成长。幼儿课程必须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应该触及幼儿心灵,让幼儿能够享受课程和活动的快乐,体验生活课程的美感和魅力。比如,我们幼儿园开展的“一起去郊游”“小菜地”“有趣的树叶”“升国旗”等等生活化课程,都是来自幼儿的生活,但是又可以通过游戏课程,让幼儿收获知识,习得技能。
其次,促进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需要让课程与生活进行高度融合,在原生态的生活资源中,选择富有教育元素的项目和主题去滋润幼儿的心灵和情感,以增强其智慧,收获幸福和快乐。比如,今年的疫情实属罕见,而幼儿也是亲身经历者,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个生活体验,开发相关课程,比如“我的爸爸在武汉”“病毒来了我不怕”“七步洗手法”“白衣天使你最美”“向钟南山爷爷致敬”“武汉加油!”等等,无一不是让幼儿接受人性和责任教育的好教材、好课程。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误区
(一)对幼儿园课程与生活关系的认知片面
在课程生活化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幼儿园课程与儿童生活融合的重要价值,比如,为数不少的幼儿园会开设“我是解放军”“队列操”等活动课程。但幼儿在活动中都去比誰嗓子大,比谁站得齐,而没有体会到游戏背后的教育情怀,更谈不上体会军人的付出和辛苦,课程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价值。
(二)课程生活化与主题活动关系被错误理解
主题活动以主题的形式整合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教学形式等要素,其整合性与课程生活化所关注的幼儿生活整体性是非常契合的。正是这个原因,为数不少的幼儿老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就是课程生活化,这两者可以重叠等同。比如,我们应该开发一些生活技能的培养课程,像“文明礼仪”“不掉饭米粒”“保护我的牙齿”“你会洗手吗?”“我爱劳动”等等主题课程,对幼儿的生存本领和生活能力都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思考
幼儿园就是幼童的生活之家。幼儿进入幼儿园,要吃饭、如厕、穿脱衣服、睡觉、喝水,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幼儿园中的这些活动,都需要老师给予相应的管理、教育、引导,这些生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师刻意关注和精心安排的。比如,幼儿一日生活中这样的活动值得关注和挖掘:洗手、户外操、区角游戏、午睡、测量体温、课间餐和午餐等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挖掘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疫情防控晨午检主题、队列管理项目、游戏规范项目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一日生活,进行课程生发,以丰富课程内容。
幼儿老师需要借助各种活动来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表现,要记录好幼儿成长日志,发现幼儿的成长需要,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以便我们在生活活动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活课程。这些课程是自然状态的生态课程,而不是我们寻找课程内容融入生活活动环节后,强行加以“实施”的。比如,有的幼儿园为了改变幼儿的进餐习惯,刻意创设了就餐环境,改变餐具的花式,调整就餐的座位,开始幼儿会因为新鲜而增加一些饭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会变得“熟视无睹”。其实,小班幼儿刚入园,让他自己学着吃饭,并且是和很多幼儿一起吃饭,这本身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幼儿园可以针对这个过程生发生活课程《会吃饭的小熊》,进行正确引导。比如,幼儿饮水的自我管理。小班幼儿刚入园,因为游戏和活动,会忽视饮水,但是通过保教人员对幼儿集体生活的管理,幼儿应该能够逐步学会自主生活和自主管理。然而,有的幼儿园却在饮水管理上大做文章,让幼儿用符号记录饮水量,甚至采用刻度法标识水量多少,美其名曰是“科学饮水”课程。其实,这样做不但增加了保教人员的管理工作量,还弱化了幼儿生存本能和自主管理能力,生发出更多的认知问题。可以这样说,寻找发现需要建立在最自然的生态状态下,以最能促进幼儿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为目的,无须为了“课程”而课程。
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拓展课程视野,回归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幼儿思维缺乏抽象性,具有直觉性,任何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的教育活动都是不可取的。比如,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幼儿亲历的重大卫生事件,幼儿园可以围绕居家抗疫生成活动主题,像“新冠长啥样”“可爱的野生动物”“地球妈妈的眼泪”“抗疫大英雄”等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中生成一定的课程主题,如,病毒知识、保护环境、感恩英雄等,都是很鲜活的生活化课程。
树立整体课程意识,融合生活教育资源。比如,光润圆滑的石头、千姿百态的树木、刮风下雨、草长莺飞等都是大自然赋予平凡生活的小美好。亲近自然,体验大自然和生活的关系,能让幼儿在发展能力的同时,自然滋生珍爱环境、保护自然的情感。
提升生成智慧,把握寻常时刻。幼儿园课程需要提前规划,同时也需要及时调整。比如,幼儿大班开展“我是妈妈好助手”家务游戏活动时,我们从幼儿视线角度看待和观察事物,设计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诸如,学会洗手刷牙、尝试刷碗、扫地、擦桌子、收拾好玩具柜等等活动,这些都是幼儿能做到的。老师还可以会同家长开展适合幼儿的一些家务游戏,像阳台套圈、书房整理、打扫体育器械等等,这些都是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化项目。
总之,“教育回归生活”不仅是基础教育一直倡导的理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只有站在幼儿的视角,真正回归与还原幼儿本真生活的课程,才能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