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聋校语文教学
2021-09-22岳小飞贾俊
岳小飞 贾俊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越来越深入、紧密,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交互手段。《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聋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从教育政策到现实课堂,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在以其独特的优势,对教育教学产生着巨大影响,进一步改善了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更新以及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变革。笔者以《海底世界》为例,谈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下的聋校课堂教学新样态。
一、教学内容:从静态图文走向动态情境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靠视觉。聋校传统语文课堂通常是一张大字课文和几幅挂图,课前引导学生看图,内容只局限于图上所呈现的画面,信息量有限。从人的视觉规律来看,静态挂图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学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聋校的语文课堂已不再局限于静态图文了。教学《海底世界》时,笔者通过网络搜索有关海底世界的视频和纪录片给聋生观看,真实的海底世界情景给聋生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神秘、美丽、愉悦。文中的海参动了起来,靠肌肉伸缩爬行,可爱极了;梭子鱼游动起来,像离弦的箭;乌贼在遇到危险时,能喷出墨水,真有趣。当然,他们还能看到文本中没有描写的动物,如海豚、鲨鱼、海胆……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如果运用AR技术,海底世界就会以多维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让聋生身临其境,仿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它们,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呀!除此以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这些信息丰富了文本内容,能让聋生多感官参与,不仅提供了表象认识,积累了生活经验,启发了思维,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动态情境。
二、师生关系:从知识传授走向互动交流
从教学环节和技术上解放学生,将“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反馈整合”的课堂模式操作化、现场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后,对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课堂已不再是“一言堂”,更多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海底世界》时,笔者备课时先制订学案,对课程内容做出结构性分析,对一些问题进行预设。聋生预习时,可以借助网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开放式学习。有了目标,学生就可尝试解决问题,而且提出问题,这样的预习就有了质量。聋生通过预习,对课程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对提出的问题也有了自己想法,这样就掌握了课堂主动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充分表现出来,课堂教学模式就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合作交流环节,分为两块内容,第一块是合作学习,即学生与学生合作、老师与学生合作。老师在这一环节中,既是主导者,又是合作伙伴,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启发、鼓励,采取的是“生教生”“生练生”的教学策略,让聋生开展和谐竞争,互相合作,设定目标。在预习《海底世界》时,笔者预设的问题有: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2.从哪里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聋生借助网络,通过看视频,阅读理解文本,对于这两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是可能理解有偏差,答案不完整。这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过程如下:组长提出问题或呈现学习内容—组员汇报自学成果—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确定发言人。第二块是展示,即分享学习,各小组推荐出发言人,对预设的问题进行回答,表述自己和小组讨论交流的结果。老师引导学生操作智能大屏,调阅课件中的图片、视频、文本、PPT等要素,向大家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出来的不仅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方法以及知识内化过程和思维过程。
三、教学过程:从有限时空走向无限可能
(一)“平板”课堂成为常态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非常关心。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逐年加快,智慧教室基本配备齐全,移动学习终端已进入课堂,老师和学生基本可以人手一个平板电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课堂呈现出新时代特色,平板逐渐取代了传统板书和课本。大数据分析将聋生的思维过程完全呈现出来,游戏化技术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选择性学习得到强化。教学方式基本改变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单线作战”,变为老师、学生、管理者、资源等全方位、立体化的多方互动。课文《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中:“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 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这句话对于聋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笔者在课前利用平板电脑中的软件进行了一项测试: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是什么意思?你能照样子补写几句话吗?
经过测试和统计,老师就能动态地了解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确定教学难点。在课堂上,聋生操作平板电脑与老师在线进行交流,与同伴互学,或看视频,或在电子课文中画线圈点、做标注等,全部在平板上操作。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操作是一个动态过程,这种不断变化的情景,反馈于大脑,会促使学生改变思维方法,以适应操作的变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平板电脑对客观题的反馈具备强大的优势,它精准、及时、全面的数据分析,可以让老师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错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而学生在反馈信息中,能获得挑战成功的喜悦感和自信感,激起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大大提高。在课堂上,师生运用平板进行解疑释惑,交流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课堂洋溢着时代气息。
(二)翻转课堂值得尝试
传统的课堂是师生面对面进行,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课堂完全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更为开放的课堂——翻转课堂。教学顺序已经被打破,师生不必面对面,教学流程可以颠倒从头再来。信息技术不仅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测验等学习各个环节,而且使得课前、课中、课后成为一体。单一、封闭的课堂教学向多元化的开放式教学发展,为聋生提供一个“移动数字化课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翻转课堂。首先,制作微课《海底世界》,在备课和讲解时,特别注重手语表达。拍摄时,手语尽可能慢一点,清晰一点。对课文进行大体梳理,重点讲解了第二、三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具体描写了哪些动物和植物,以及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来进行描写。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要努力观看老师的手语,捕捉课堂上老师传递的信息,没有时间停顿下来反思老师刚刚讲的内容,大脑只是忙于记录和翻译当下老师所说的话(表达的手语),这很可能让他们错过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相比之下,观看预先录制的视频或其他媒体,学生可以自己控制教学的节奏,或观看,或回放,还可以根据需要快进。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间,而且为学生课堂上的交流做好了知识与能力的准备。翻转课堂改变的是教学方式,不变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互联网+课堂”插上飞翔翅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也给教育插上飞翔的翅膀,时时可以教与学,处处可以教与学。尤其是5G技术的运用,以及各种红火App软件的推广,如抖音、快手、火山等,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各式各样的“空中课堂”,为在线教育提供了优质服务平台。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给教学方式、手段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特殊时期在线教育非常火爆,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依赖的不断加深,在线教育凭借其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加上智能快捷的操作手段,给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带来冲击,也迫使老师和学生做出改变,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方式方法。作为特殊教育一线工作者,我们心系残障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运用钉钉等各种软件,或在线直播教学,或通过微信视频来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进行释疑解惑。老师与学生在“线”上指尖飞舞,“弹奏”出动听的春之曲。
新时代聋校语文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给特殊教育教学展现出了美好的前景。它能够助力破解教学中的诸多难题,让聋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