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育人 墨润童心

2021-09-22王开玲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书法教育校本课程

王开玲

摘要:书法艺术技道合一,文化内蕴丰富而深厚,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提供了又一通道与路径。盐城市日月路小学紧扣“墨润童心”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营造校园书法文化氛围,打造书法师资队伍,拓展书法课程资源,开展多彩书法活动,以书法特色文化养心、启智、育美。

关键词: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A-0054-04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其技道合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蕴,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提供了又一通道与路径。基于此,盐城市日月路小学秉承“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追求,紧扣“墨润童心”核心理念,彰显“写美汉字 创美人生”的育人特色,致力于营造校园书法文化氛围,打造书法师资队伍,拓展书法课程资源,开展多彩书法活动,以书法特色文化养心、启智、育美。

一、环境濡染,营造墨香书法氛围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和意义在于育人。育人的方式和途径应该是立体和多维的,环境熏染正是其中具有潜移默化功能的方式之一,它最容易让儿童在无意之中,主动而积极地进入一种预设的成长状态。这种状态正契合我校“墨润童心”的核心理念。我们坚信,“润物细无声”才会有“花重锦官城”的奇效,因而,我们期待用一种精心设计的墨香氛围,去唤醒、滋养儿童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让儿童获得启发,拔节生长。

(一)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打造了四个书法环境文化板块,即“日月如梭”“日新月异”“日积月累”“日省月修”。“日月如梭”书法历史长廊,浓缩了中华五千年书法发展史,历代风格迥异、精妙绝伦的书法经典作品无声地激发着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之情;“日积月累”书法名家雕塑,临池不辍的书法家催人奋进;“日新月异”书法名家碑帖,艺术魅力和创新精神尽显其中;“日省月修”书法自省诗句,时刻提醒学生与经典同在,做一个有底蕴的中国人。有关书法的历史长廊、名家雕塑、名家碑帖、自省诗句,形成了立体式的书法环境氛围。漫步校园,一幅幅刚柔拙巧的书法作品映入眼帘,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装饰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2020年,我校完成了环境改造2.0工程,虚实相生的兰亭序“伞景”、相互依偎优雅的鹅池、朴质大方的砚台小池、造型感强的“明”字魔方等景观,使翰墨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飘香,让书法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留痕。

(二)建设富有吸引力的书法场馆

书法展厅“翰墨轩”古朴典雅、布展精致、墨香四溢,集现场书写展示、常态书法展览于一体。学生在展厅内可以挥毫泼墨、张扬个性,还可以不定期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书法专用教室“弄墨斋”“研墨堂”里,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打造“名人先贤”“名家碑帖”等丰富的书法主题文化,把翰墨融入人生,以文化浸染心灵。课桌、书写用具、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学生在练习中可以适时使用方正书法App,利用图像识别技术,精准进行打分、纠错,让被动的书法练习变成主动的书法学习。这些书法场馆创设了浓郁的书法文化氛围,是学生进行书法学习、情境体验的场所,极富吸引力。它们与校园书法文化环境融为一体,彰显着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

二、师资建设,点燃书道向美情怀

教师是学校书法特色文化建设的第一资源,他们对书法文化的理解以及书法水准,最直接地影响着墨润童心的效果,是育人的关键所在。因此,打造一支热爱书法艺术、书法功底深厚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书法特色文化建设的根本。

(一)学书向美

学校不断邀请书法名家来校做书法讲座,指导教师写字和创作。学校已有一批书法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书法文化建设的核心团队成员。他们每天自主练习,相互切磋交流,有时还请名家进行点评指导。学校也定期组织他们前往名校参观学习,参加省、市级书法培训,再由他们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传授“真经”。在学校的书法教学展示、专题沙龙等活动中,核心团队的教师们频频亮相,指导其他教师撰写书法教案,研究书法教学。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待书法培训的态度,由初期的被动参加,逐渐转变为现在的主动投入,参与书法常态练习的教师人数不断增加。目前,以语文教师为主干、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的书法教师队伍正日渐成熟。很多时候,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齐聚书法教室,在高山流水的古琴音乐中挥毫泼墨,体悟书法之美,享受书写之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持续不断的书法练习中,学校教师的性格更加从容,气质更加优雅,学识更加丰富,意志更加坚定。

(二)以美育美

自明才能明人,自美方可美人。学校教师沉浸于书法艺术之美,倾心于书法研究与学习,书法艺术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他们乐于并越来越善于向学生传递书法之美。书法文化课上,师生品读书法名家故事,感悟书法家的人格、人品——王羲之的洒脱练达,颜真卿的忠贞不贰,苏东坡的豁达乐观……书法技能指导课上,教师巧妙点拨书法的疏密、留白、谦让、呼应等,让学生懂得彼此包容、互相避让、计白当黑、守拙藏真……书法欣赏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感受篆书的端庄、隶书的舒展、楷书的精致、草书的狂放、行书的潇洒,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书法实践练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凝神静气,专注练习,遇到困难不退缩,让学生明白持之以恒、百折不撓方为学书之道、做人之道。

三、课程开发,完善墨香育美体系

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浸润与表达,是文化育人、墨润童心的重要载体。学校立足儿童视角,从书法教材、书法教学、书法资源、实施评价等方面开发和完善书法校本课程,在课程的实施中培养习惯、开发心智、增强技能,引导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一)丰富书法训练场域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考虑最大可能的普适性。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位,我们首先努力夯实语文课堂中的写字指导,落实课程标准关于每节课10分钟写字教学的相关要求,确保课后生字人人写正确、写规范,并按国家规定,在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软笔书法指导课。基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共同愿景,我们在每天下午上课前增设一节20分钟的硬笔书法课,以学校编写的《写美汉字》为教材,对硬笔书法进行系统的教学指导。基于儿童兴趣潜能发展的需求,我们组建了六级梯队、近300人的“墨香”书法社团,每周二、四下午各活动1个小时,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系列教材《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玄秘塔碑》《九成宫碑》《曹全碑》《兰亭序》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书法特长学生进行系统的书法练习指导,满足他们对楷、隶、行等不同书体的学习需要。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书法教育校本课程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墨香满园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