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
2021-09-22徒香福
徒香福
摘要: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改变。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的专家”转变成为“学的专家”,把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行为作为重要任务。教学设计应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加强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学习行为设计应关注学习行为序列,关注学习行为投入,关注学科关键能力。
关键词:学习行为;学习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A-0049-05
教育面向未来,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改变。诚如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说,教师要从“教的专家”转变为“学的专家”,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当下,学校教育教学的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师逐步认识到: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就教学论层面讲,教与学始终是一对基本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学。有什么样的学,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决定了矛盾的发展方向,学的发展是教与学这一矛盾发展的主要动力,学的质量深刻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当然,就对“教学”理解的全面性而言,“学有道”也离不开“教有法”,且贵在得法。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要实现理想的“教学”,说到底就是要让“教”与“学”频繁交流与互动。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风靡全球的现代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也越来越被我国一线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付诸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由于习惯势力根深蒂固,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还需要很长时间。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讲究教的方法、技巧,追求教的艺术,积累了比较系统且成熟的“教”的经验。他们对知识本身有较强的体验,但对知识所蕴含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缺乏研究。即使有所涉足,也只呈零星碎片状态。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非常关心,但较少关注学生的学;虽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所研究,但对学习行为本身缺乏深度研究,对“学习行为设计”的系统研究关注不足;对学习缺乏科学理性的认知,因此很少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到底发生了没有。简而言之,课堂教学的黑箱至今很少被打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没有被解密,可见对教学效应量的关注和研究已刻不容缓。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需要重视学习行为设计研究
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适合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具体说来,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根据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根据各学科的具体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三是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倾向,帮助学生形成适合其个性特点的学习风格。虽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对学生来说,强化有针对性的指导会起到关键作用。因为环境无时不影响人,而学生受影响的因素则更多,也更容易为环境所左右。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积累学科学习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改进不足,在不断的调整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很少有人知道,学生为寻找学习方法内心经历过多少次挣扎、徘徊与痛苦。当然,正因为有这样一些体验,学生才会不断成长。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风格,有效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强化学习行为的设计意识。
教学中常见这样一种现象。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常常发现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常用的处理方法是:请这位学生站起来,谈谈他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料,这位学生不仅比较迅速地回答了问题,而且回答得还比较好。对此现象,一般的评价是:这位学生很聪明,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只要这位学生认真起来,他的学习就会越来越好。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位学生好像始终“认真不起来”,他的学习好像也没有越来越好。教师如果认真深入分析上述案例的话,就会发现这位学生当时表现出的只是反应能力很强,但他并没有真正的学习行为投入,也没有真正的学习发生;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回答的知识内容,且习以为常,没有考虑到学习行为本身。
长期以来的“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实际,淡化了教学的真正目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破除“以知识教学为中心”,关注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追求。高质量教学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是重要的突破口。学习行为我们并不陌生,教师日常提及的学习习惯、学习要求等也指向“学习行为”,比如预习、记笔记等学习习惯,再比如上课要认真参与、作业要独立完成等学习要求,但大多是从知识学习的角度出发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双向促进的关系变成了单向关系。当下的基础教育学习研究对学习行为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对学习行为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学习行为设计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只有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才能自觉地将自己的教聚焦到学生的学,教学中才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评价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时就能更客观公正,并能准确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与调适。
二、“学习行为真正发生”是学习行为设计的基础
什么是“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一般是指学生带着未知走进课堂,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中产生新的知识,探索未知,变未知为已知,变浅知为深知,并产生新知。这种有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其中的过程,就是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目的指向学习的真正发生——探索未知,产生新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真正发生了学习行为,不是用教师布置的听、说、读、写等动作或环节就可以衡量的。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带着学生一步步分析某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教师说“请同学们把结论整理一下”,学生也很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做了整理。但在“学生整理”这个环节上,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学习行为呢?再比如,课堂讨论分析问题的时候,有相当多学生会表现得很积极,讨论很热烈,甚或有激烈的争辩,但之后所呈现的学习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这两种现象比较普遍,常常困扰着教师。很明显,在这两种现象或其他类似现象中,学习环节缺失,特别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缺失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学习过程不完整。学生的学习行为缺失靠做思想工作是很难改观的,因为这种缺失跟学生的学习态度、责任心没有直接的联系。事实上,很多学生是很难认识到自身的学习行为缺失的,他们总认为自己很聪明,表现很积极,一直在学习,但就是学习效果不理想。事实上,这种缺失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还不能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学习。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体悟来探索好的学习方法和一系列有效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率,真正学懂、学会。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进行学习行为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行为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行为的指导与引导,以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装模作样”,让学生在“有模有样”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行为设计区别于日常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方法設计、学习过程设计,但又是建立在二者基础之上的。学习行为设计要紧紧围绕学习内容和学习能力,尊重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并组织学生学习行为,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方法体验,习得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