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学程:让学生更好适应学段过渡
2021-09-22郑姝李辉陈健
郑姝 李辉 陈健
摘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开发了小幼衔接学程,从环境适应、情感勾连、习惯培养、自我评价、集体成长等方面帮助一年级新生适应小学生活;开发了小初衔接学程,帮助六年级学生通过角色认知、课程衔接、校园体验等活动,从心理、学业、环境等方面适应初中生活。
关键词:衔接学程;小幼衔接;小初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B-0040-04
一、衔接学程的内涵与价值
学程,即学生经验的生长过程,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中的动态生成,旨在促进学生“一个经验”的形成。衔接学程是把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把儿童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和成长经验与未来的学习生活连接起来,促成学生完整的、连续的“一个经验”的形成。
学段衔接是基础教育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儿童的个体经验是整体性的,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因为学习阶段的变化而进行简单分割。学段既存在相互之间的连续性,又具有各自的阶段性,在学段过渡期儿童会遇到一些学段适应问题。衔接学程的价值就在于建立学段与学段之间的连接,帮助儿童形成进入新学段的心理准备和知识能力储备,自然度过学段过渡期。衔接学程将儿童的成长视作完整的过程,强调学生完整的、连续的“一个经验”的形成。
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容易出现学段过渡适应不良问题。基于此,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的衔接学程包括小幼衔接学程和小初衔接学程,关照学生在重要的学段过渡期的需求,合理科学地设计学程,帮助学生实现学段的平稳过渡、和谐衔接。
二、小幼衔接学程
一年级开学第一周,学校为学生设置了小幼衔接“晓小学程”。这一周不教课本知识,而是从环境适应、情感勾连、习惯培养、自我评价、集体成长五个方面入手,帮助儿童平稳度过入学适应期。
(一)环境适应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非常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1]。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与年龄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大。新生入学第一周,我们带领他们熟悉新环境,缓解他们由环境变化导致的不适应。
小学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会和幼儿园一样有玩具和糖果吗?会有温柔亲切的老师、亲密无间的玩伴吗?……新生对新的校园环境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陌生感。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学校开展了“校园打卡lets go”入学游戏活动,给新生发放任务卡,老师带领他们环游校园,打卡重要场所:晓啦书吧、蘑菇亭、空中花园、音乐厅……让新生以游戏的方式熟悉新校园,消除陌生感,爱上这个好玩的地方。
(二)情感勾连
重视教育中的情意因素,用情和爱、真诚和信任去教育,培养受教育者健康的思想感情和人格,是罗杰斯“情感教育”的重要理念[2]。小幼衔接学程利用“首因效应”,在入学之初就给予新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培养对新老师、新同伴的信任感,建立相互间的情感联结。
很多家長会担心:上小学后,孩子能交到新朋友吗?会不会不敢和别人说话?有困难知道请老师帮忙吗?为了让新生之间尽快建立情感联结,学校安排了特殊的“阳光课堂”:老师和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一起做游戏。“姓张的孩子抱一抱”,“穿红衣服的孩子抱一抱”……一个个温暖的抱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还有“毛毛虫”“我说你做”等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慢慢认识、了解彼此,接纳新老师、新伙伴,忘记紧张、焦虑。
(三)习惯培养
叶圣陶非常关注“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作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并且终身以之,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养成好习惯,要从“早”抓起、从“小”抓起,要抓开端、抓起始。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进行高效有序学习、活动的基础。走进校园的第一天,新生就在教室的墙壁上“种”下一棵属于自己的“成长树”,认真学习老师教给的好习惯——学会排队,听到铃声马上进教室坐端正,课堂上举手发言,下课文明游戏、不追跑哄闹,……在“成长树”上,每养成一个好习惯,就可以留下一个小小的手印。小树努力“长高”,新生们也在不断进步。新生可以根据“成长树”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进行纵向比较,在比学赶帮超中共同进步。
(四)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幼儿初期,儿童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主要依赖老师、家长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儿童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自我评价情境,一方面能够促进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塑造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在陌生的新环境当中,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够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认识和体验。
开学第一周,学校实施了“个性名片”展示课程,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和自我评价的空间。我是谁?我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我最喜欢做什么?我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一张张亲手制作的名片,绘出学生心目中自己的模样。儿童可以拿着自己的个性名片向新同学介绍自己,也可以和同学交换名片,互相认识。展示和交换名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认知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五)集体成长
马卡连柯重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提出集体教育原则,其中的“平行教育”原则就是把集体影响个人和个人影响集体结合起来,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同时个人又促进集体不断发展[4]。在集体活动中明确集体的意义,学会在集体中承担责任,培养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和集体一起成长,是新生入学的重要一课。
学校的开学第一周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快闪”收尾。一年级500多名新生,11个班级,每班1分钟的“快闪”,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还在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的学生,有的手牵手拉成了大大的爱心,有的围成班级的幸运数字“十”,还有的在操场上唱起了歌谣、跳起了集体舞……每一个班级都不同,每一个班级都精彩。短短1分钟的汇报,展现的是整个班级的团结协作力量,培养的是全班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