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为什么“说谎”?

2021-09-22郭文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拳头恐惧母亲

下午,我在外开会,接到搭班高老师的短信:“今天小娃把萌孩的鼻子打了,唉!”看了信息之后,我也是一声叹息——这些个娃呀,实在让人操心。

等我回到学校,得知两个小娃在一起玩,萌孩不小心碰了小娃一下,小娃便挥拳打了萌孩一下,致其鼻子出血。因为流血了,老师就通知了双方家长,目的自然是希望家长之间能够有个沟通交流,希望不仅能恰当地把孩子之间的小摩擦处理好,并且能顺势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与人相处,如何妥善地解决问题。

萌孩的妈妈接到信息后立刻请假到校,小娃承认打人并表示歉意,萌孩妈引导其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小娃的家长因为开会没有及时赶过来,下班后与萌孩妈约见,对发生此事表示歉意,并表示回去会继续教育引导孩子。

事情至此基本算是圆满解决了,高老师和我又匆匆开始了家访。从早上七点半进校开始,早自习、升旗、上课、批作业、处理事件、开家长会、家访……,一刻都没歇过。但即使是在如此繁忙的日程中,我们也没有忘记及时调看学校的监控录像,确认事实真相;在家访过程中,也在寻找目击者进一步还原当时的情况。

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七点半左右才算结束。在近十二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我们几乎是人不歇脚、马不停蹄,口干舌燥到一个字也不想讲的程度,筋疲力尽到啥事也不想干的地步……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在人困马乏的晚上,十点多,高老师突然发来信息,转告小娃母亲提出的新说法:“老师您好。很抱歉这么晚打扰您。我和孩子谈了很久,他跟我说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体育课上,是其他孩子从后面抱住了小娃,小娃身子一歪,脚尖踢到了萌孩的鼻子。并不是用拳头打的,也不是你打我、我打你,也不是小娃故意伤人,完全是个意外。请老师明天调查清楚事实,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小朋友规范自己的行为。谢谢老师。”

这条信息把原先的拳头正面打脸变成了身体无法控制下的意外行为,等于把下午事件的性质完全颠覆。这反转实在出人意料,让本已疲惫不堪的我们头疼不已。

怎么突然会变成这样呢?虽然我心中有一些猜测,但看到时间已经这么晚了,也不便再做处理,便劝慰高老师明天再说。

怎奈,树欲静而风不止。十一点多,高老师又发来萌孩妈的信息。原来,小娃母亲又把同样的意思发给了萌孩妈。这下可好,半夜三更的,原本就心疼孩子的萌孩妈,憋了一肚子的火终于也被勾起来了,强烈要求“希望老师也给我一个答复”。

高老师把监控视频反复看了十几遍,完全没有发现第二种可能,对这突如其来的说法完全不能理解。她又累又气,大半夜的竟然无法入眠。

而我在劝说高老师休息之后,心里也在琢磨,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二天,小娃母亲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希望能够立刻了解昨天的事实真相,还自己孩子一个清白。随后,不管目击同学如何做证,小娃一口咬定第二个版本——自己是在身体不受控的情况下无意间踢到萌孩的。

母亲一时间也难辨真伪,既不想冤枉自己的孩子,也不希望孩子说假话,纠结中更显执着,非要把事情问个明明白白。

我终止了小娃母亲的求证行为,要求她先停止一切“追问”,给孩子缓解的空间和时间。因為我已经从小娃发愣的眼神、机械的话语和僵硬的身躯中看到了他心中深深的恐惧,我必须请他母亲立刻离开。

小娃母亲将信将疑地走了。我知道孩子现在仍然处于惊恐之中,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再度惊慌失措,便什么也没有说,只让他正常地做操、上课、作业、活动;而我则在不动声色中,耐心地等待着打开他心门的机会……

恰巧在课间,小娃来我办公室订正作业。我一边批改,一边装作若无其事地随口问:“今天早上妈妈来,你害怕吗?”

“不害怕,因为我是无意踢到的。”他一脸轻松地回答。

我停下笔,转过脸看着他,一边观察着他的表情一边询问道:“哦,你是无意踢到的,所以不害怕。那,如果你是用拳头打的话,你,会害怕吗?”

小娃的眼皮垂了下去,低下头,有些黯然地舔弄着嘴唇说:“那我就会害怕……”

我看出了他的紧张,便把他搂在怀里,轻轻问:“怕什么?”

“怕爸爸骂我……”说到这里,他似乎突然反应过来,立刻从我怀里挣脱出来,大声说,“可是我昨天没有用拳头打,我是不小心用脚踢的……”说完,便跑开了。

我没有追,因为我不想惊着孩子。

第三节是我的数学课,恰又看见小娃向同桌举起了小拳头。课后,在提醒他不可以用拳头对同学后,我一边握着他的小拳头,一边问:“今天你是挥起了这只小拳头对同桌的,昨天你是用哪只拳头挥萌娃的呀?”

孩子很自然很放松地举起右手告诉我:“昨天我是用这个拳头挥的。”他一边说着一边演示着挥拳的动作。我刚准备接下去,他突然又警觉起来:“昨天我没有用拳头,我是不小心用脚踢到的……”

他再次挣脱了我的怀抱。

说真话,那一刻,我好心疼,心疼这么小的孩子随时处于一种防范的状态。他小小的脑子里,必须强行装进一个虚拟的情节,他随时要在真实和虚拟间切换,他的内心世界该有多么纠结,大脑神经该有多么紧张啊!这才是个一年级的孩子啊……

我依然没有追。

但我的内心也在斗争,如果今天强行解决此事,用视频、用人证逼迫小娃承认,会不会像早上一样,让他完全不理会外界信息,封闭自我呢?但如果今天不解决此事,他回到家中,谁知道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小娃彻底放松、完全解除戒备呢?我在办公室里一遍遍地看着视频,心中有了一个念头。于是,我把视频画面定格在小娃动手的前一秒,然后把他单独带到了办公室。

我还是用手搂着小娃,贴着他的耳朵轻轻说:“宝贝,郭老师知道你是个诚实勇敢的孩子。其实你今天已经告诉过我是用右拳打的,你后来之所以说是用脚踢的,只是因为你害怕爸爸妈妈会因此打你、骂你,对吗?”

他扭动身躯,嘴里说着:“我没有……”扭动中,他突然看见了电脑屏幕上昨天的现场画面,愣住了,嘴里也没有了声音。

我把他转过来:“其实,郭老师知道你肯定不是故意的,你也不想让他鼻子流血的。”我用手指着他身后的电脑屏幕说:“其实,这个监控还有周围同学都告诉了我是怎么回事;但是现在,我不想看监控,我就是想听你告诉我真实的情况,你愿意吗?”

静静的漫长的等待……终于,小娃把他的身子软软地靠在我的身上。他伏在我的耳边,喃喃地说出了“是我用拳头打的”这几个字……

那为什么会有第二种情节呢?原来昨晚回家后爸爸妈妈都很生气,为了认真教育孩子,便一再追问他打人的细节。他看到父母生气的样子,不敢实说,便用“想不起来”来搪塞。可是,父亲的一句“你如果想不起来,今晚就别想睡觉!”,让他在极度恐惧中,终于“想”起了这合情合理的第二种情况。父母也不愿意让自己孩子受到委屈,便连夜向老师、家长解释……

至此,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我很想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虚拟出这样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的呢?”但是我没问,因为我很理解眼前这可怜的孩子。我想,我完全明白他这样做的真正原因。

其实,孩子间发生一些小摩擦、小纠纷本是一件极其正常的小事情,这也是孩子社会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此,我们成年人不要过度紧张,更不能粗暴待之,遇到问题及时点拨引导,健康的生命自然会蓬勃生长。

可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原先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会生发出许多新的问题来,那样,也很可能就会在孩子的人生路上布下荆棘……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可以做到使一个人习惯于生活在恐惧和威慑之下,但是养成这种卑劣的习惯后,会使人在道德上败坏,变得卑鄙、伪善和阿谀奉承。出于恐惧、害怕而俯首听命,这会使人变成一个残酷的、没有心肝的人。”

在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下长大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人格障碍的例子已经是数不胜数。我坚信,用野蛮的种子永远种不出文明的鲜花,人的关怀能力只能来源于被关怀的体验。

衷心希望这种让孩子因恐惧而不能说出真话的故事彻底消除……

(郭文红,南京市芳草园小学,210036)

责任编辑:杨孝如

猜你喜欢

拳头恐惧母亲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纠缠
给母亲的信
Writing Chinese Characters
表达恐惧之情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无助的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