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乡村学生的守护者
2021-09-22任祥春
参加工作32年来,我辗转5所乡村小学,只为坚守最初的育人梦想;近14年来,我先后任3所乡村小学的校长,只愿守护乡村学生的幸福童年。一路风尘,既有严寒酷暑的考验,也有春华秋实的喜悦。风霜雪雨,甘露阳光,都助我向前向上。
从关怀出发,呵护每一个
2007年8月,我的校长之旅从溧阳市最北面的永和小学正式开启。怀揣着“宏图大志”的我刚迈进永和小学的大门,就遭遇到生源少、条件差的尴尬。面对着破旧的教学楼、狭小的运动场、简陋的食堂,我心头涌起阵阵失落和无奈。
那年的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我带领学校的小运动员们来到城区一所大规模学校参加比赛。小运动员们进入标准田径场,看到崭新的塑胶跑道和绿茵足球场,两眼放出新奇的光芒,激动得大喊大叫,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运动场地!但是很快,束手无策的窘迫便写在了他们的脸上,挂在了他们嘴上:“校长,我们都没有在这样的跑道上练过,怎么跑呀?”“校长,一会儿比赛我们全都输了怎么办呀?”“校长,我们学校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运动场呀?”……是啊,乡村学生拥有与城里学生同样的梦想和追求,甚至有着超过城里学生的坚韧和顽强,却无法享有同样优质的资源,这的确是一种无奈。但我想,作为他们的校长,我不能有失落和无奈的情绪。于是,我无比认真地对他们说:“孩子们,虽然以前我们训练的跑道不漂亮,甚至不标准,但是今天你们和所有运动员的跑道是一样的,起点和终点也是一样的。等一下当你们听到发令枪响的时候,就沿着自己的跑道拼命往终点冲去,无论成绩怎么样,我都在终点等你们,并为你们喝彩鼓掌!”这一番话,点燃了小运动员们的斗志,他们克服了对比赛场地的不适应,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
一次运动会,振奋了学生,也振奋了我。经过反复斟酌、商讨,我亮出了学校的办学主张:“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天。”在“保平安、保规范、保质量”的前提下,我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全校师生因地制宜开展系列活动,全面实施课程计划,努力让这些农村学生享有优质的教育,度过幸福的童年。学校的学生接送车管理模式成了当时全市的样板,形成了学校的管理特色。
在永和小学任职的4年,我感受最深的是乡村百姓对优质均衡教育的强烈需求,也深刻认识到了偏远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正是这种基于教育现实的感受与认识,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强烈的“破土欲出看天齐”的愿望。
听新竹拔节,守望每一个
2011年8月,我被委派到远近闻名的竹文化特色学校——溧阳市平桥小学担任校长。可是当我走进这所溧阳最南端的山区小学时,呈现在眼前的依然是校舍破落、设施落后的景象。但这一次我不再失落,也不再畏惧,因为我看到了校园里生机勃勃的青青翠竹。
平桥小学最大的财富,是有一群“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学生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教师。秉承前任校长的特色化办学之路,我用了5年时间打造“竹文化”办学品牌。比如,我们用最简陋的设备,把校园电视台节目办到了400期。为了彰显平小人创造的这个奇迹,学校着手策划了“翠竹苑电视台400期节目庆典”活动。从活动策划、方案撰写、流程编排,到嘉宾邀请、新闻报道,我都参与其中。同时,我还提出了“让学生站在活动的最中央”的总要求,教师积极响应,放手发动学生,悉心指导学生,把学生分成编导组、采访组、摄制组、导游组,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和展示。学生的激情一旦被点燃,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庆典活动的整个过程,处处闪耀着学生们自信的眼神,时时脆响着他们拔节的声音。
在平桥小学,我和教师们一起,像老竹一样去扶持新竹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时至今日,平桥小学仍然坚持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與才能,学生们也像竹一样虚心做人、志向坚定。
特色品牌带来了学校的脱胎换骨,平桥小学成为溧阳市首个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学校,美誉度持续提升。正如常州2015年度教育微报告所说,“溧阳市平桥小学虽只是个‘不起眼的农村小学,却把校本特色‘竹文化做得有声有色、全国知名,来校参观的全国同行可谓‘踏破门槛,成了‘山窝里的金凤凰”。
为儿童摆渡,成全每一个
2016年8月,我被调到溧阳中部的南渡镇中心小学任校长。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创建于1908年,是溧阳市首批农村省级实验小学,规模较大。面对这样一所百年老校,挖掘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寻求学校新的发展突破口,是一项重大且艰巨的挑战。
寻求突破,首先必须找准学校的文化核心。适逢学校异地新建,这是学校文化建设千载难逢的机遇。十年的校长经历告诉我,学校文化要根植于学校历史,生长于地域文化,来源于师生生活。为了让新建校园的每一面墙都有学生喜欢的故事,我们决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征询活动。在“家乡故事分享会”上,学生们口中的“贞女义救伍子胥”“蔡邕慧眼识良木”“孟郊感恩《游子吟》”“李白赋诗《猛虎行》”“陈名夏好学成大器”等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这些佳话,不正是我们南渡地域历史文化的精髓吗?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义、慧、孝、友、敏”吗?这不也正是我们追求的育人目标吗?于是,循着“南渡”的“渡”字,以“乐渡”为核心的学校感恩文化得以绚丽升华。
我们认为,“教育即渡人,渡人亦渡己”。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摆渡”服务,让学生尽可能走得更快,行得更远。2018年9月,新校园建成。走近学校大门,颜体校名赫然在目,书写者不是名人大家,而是学校2018年刚毕业的学生李雪纯。这个家境贫寒的学生在学校社团指导教师的指点下,通过自己的勤奋好学,习得一手好字,在国家、省、市级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学校特意给她举办个人书法展,还收藏了她多幅书法作品。2020年6月,学校又为五年级学生蒋欣彤举办了书画展。在南渡中心小学里,如李雪纯、蒋欣彤这样的学生的成长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乐渡”之舟不断扬帆起航,将一届届学生渡到成功的彼岸。
如今,以“乐渡”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业已成为学校克难求进的精神写照和行动纲领,时刻指引和鼓舞着全体师生;“共渡致远”“觅渡求是”“竞渡争流”的校风、教风、学风在南渡中心小学已蔚然成风。
(任祥春,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江苏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育计划培养对象,213371)
责任编辑:杨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