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2021-09-22贾健

成才之路 2021年28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高中生人才培养

贾健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特色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门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关键性在于该课程对高中生未来就业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文章从普通高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依据、意义、思路和目标体系四个角度对这门课程进行探讨,旨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体系,使之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体系;人才培养;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8-0138-03

生指生命,涯指边界,生涯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意指人的一生。职业生涯规划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一生所从事的职业做一个大致规划,设计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在人的某一个阶段,依据当时的学习情况、周边环境、个人爱好、家国情怀等确立自己的理想目标、职业道路、教育培训等。目前,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几乎所有的大专院校都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逐步向高中普及。有研究表明,在大学一年级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申请转专业,甚至要求退学。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缺乏生涯规划教育,许多学生都没有考虑过生涯规划这方面的问题,产生了以上转专业甚至退学的尴尬现象。当然这种现象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下面从几个方面对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体系进行探讨。

一、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

1.目标理论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它最重要的是设定合理的目标。高中阶段有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会给学生奋斗的理由,会如一盏明灯一样指引学生前行。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报道,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哈佛大学商学院曾经对哈佛大学学生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10%的哈佛学生具有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这部分学生中的大多数后来成为了美国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同时,调查显示70%~80%的哈佛学生只有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这部分学生中的大多数最后成为了中产阶层。此外,调查显示10%~20%的大学生没有任何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令人惊讶,他们中的76%在步入社会之后,依靠领取救济金生活。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见,高中阶段设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匹配理论

匹配理论是指关于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相关的职业匹配指导是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匹配理论,以找到适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一般来说,匹配理论主要可分为三种学说,都是以人与事的匹配为重点,为了给人们的职业选择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第一种是差异取向学说,它关注的重点是个体的能力倾向及人格特质。第二种是情境取向学说,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它关注的是关注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地位,强调的是社会情境。第三种是现象取向学说,该学说关注的主要是个体的自我观念。以上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1909年他在其著作《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同时,霍兰德在帕森斯基础上发展了匹配理论,他大胆创新,不断钻研,将人的性格划分为六种类型:社会型、调查型、现实型、文艺型、贸易型和传统型。在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师可以按照这样的分类方法,引導学生自己分类,让他们尝试依据理论对自己进行类别认定。比如喜欢绘画的学生基本就认定自己偏向文艺类,喜欢交际的学生则认定自己偏向社会类。霍兰德的匹配理论认为每一种性格类型的人,都会对相应的职业感兴趣。通过匹配理论的分析,高中生可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更好地对自我的生涯发展道路进行规划,教师也便于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辅导与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3.发展理论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自匹配理论之后,对生涯理论研究的重要突破。美国著名生涯发展理论专家舒伯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成长期(0岁~14岁)、探索期(15岁~24岁)、建立期(25岁~44岁)、维持期(45岁~64岁)、衰退期(65岁以上)。明显地,这一理论认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认知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各个阶段的特点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二、高中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学校特色课程的宗旨

笔者所在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广州市特色课程的重点课程之一,课程的宗旨是依托于以“坚韧、合作、敢为、创新”为核心精神的学校文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自主创业,发掘聪慧的个性和潜在的才能,习得创业知识、创业品质和创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去主动适应社会,为未来发展奠基铺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的,不但以国家高中必修课程为核心,还很好兼顾了职业教育的内容,为将来的就业与创业做好准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覆盖了高中三年的学习历程,有普修课程与专修课程,学生在普修的基础之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修课程。通过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给学生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扭转长期以来的“普职分离”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意识,并能进行自我接纳

笔者所在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学生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其实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他们的每一次学习都是从一个不同的侧面来认识自己。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不停地反思自己、完善自己。当然自我认识并不是最终目标,学生还要学会接纳自我。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清晰,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差异较大,他们长期处于强烈的负性情绪当中,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要让学生学会接纳自我,不仅要接纳自己的优点,而且要接纳自己的缺点,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自己。

三、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路与步骤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思路就是根据社会发展规律、职业变化方向,规划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为择业、就业做直接准备。舒伯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并认为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任务。可见,高中生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为适应高中活动和自我探索,让学生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先进行一番探索,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还可以积极参与各种学生、社团组织,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如周末、寒暑假参与兼职、社会实践活动,这将为将来的正式择业积累经验。在此阶段,教师要能给学生充分体验的空间,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职业规划人。比如一个学生喜欢玩架子鼓,教师可以鼓励他去参加学校的音乐表演活动,让他尽可能地展示自己,让他从架子鼓的表演活动中获得职业经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参考。

进入高中后,令学生最为困扰的问题是“我将来能做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适合做什么”等。虽然他们内心有疑问,但很大一部分高中生并不知道如何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所以到了真正需要学生选择人生方向的时候,他们通常会感到非常迷茫,随便选一个专业或者一个职业,也不考虑自己喜不喜欢或者适不适合。针对这种情况,在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特点,把握职业兴趣倾向,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于高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与操作方向。首先是知己知彼,然后是制定适合的目标,找到最科学的路径。知己,就是了解自己,笔者认为高中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自己:兴趣、能力(能做什么)、人格气质(适合做什么)、休闲活动(课余生活)、人际关系、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知彼,就是了解相关的社会环境、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理想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应该符合个人的性格、兴趣、专业特长,而且要考虑外部环境和职业发展资源,最后为自己规划一个具体的操作方向。此外,在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后,还可以将之进一步地细化分解为有时间规定的学年、学期、月、周、日目标,直接将目标分解为某确定日期可以采取的具体步骤。这样学生可以围绕着具体任务,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减小职业目标与个人条件间的距离,逐渐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四、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体系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学生明确择业目标,合理定位。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是寻求目标的动物,他的生命只有在不断地寻求目标并为之奋斗中才会有意义。”因此,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合理的目标,而建立目标体系能保证目标的合理性。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体系如下。

1.首要目标——了解自我

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特点,能把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跟学习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学生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特点,学会控制与调节不良情绪;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信念与理想,尝试拓宽自己的视野,懂得理想与信念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实际情况基础上;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学会找到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在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学生只有对自己全面了解,才能在择业中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同时正视社会现实,不至于过于自卑而降低目标或期望值过高而脱离实际,从而做到合理定位,并科学设定职业目标。在高中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让学生去了解社会上的职业类型、职业要求,而是要让学生客觀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管理自己,做好学习规划,为将来的正式择业做好准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人有必要认清自己,更有必要了解别人胜利的原因和成功的条件,千万不要盲目地把自己推向一个全然陌生、毫无发展空间的领域。舍长取短,只会让自己得不偿失。不必羡慕别人,更不要一味地仿效,人所拥有的才华、背景本来就不尽相同,唯有珍惜、善用个人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天地。

2.重要目标——学会与他人相处

(1)学会沟通。要让学生了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到人际交往所需要的共同品质:理解、真诚、尊重、赞美等,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走向职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要让学生掌握沟通的要点,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理解他人的能力。(2)学会竞争与合作 R醚馐兜骄赫泻献鞯闹匾裕し⒂肭炕掠诤献鞯脑竿醚醪秸莆沼泄睾献鞯募记桑蝗醚形虻蕉允忠部梢允亲约旱暮献髡撸寡掠凇⑸朴谟攵允趾献鳌#?)学会换位思考。要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策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的基本方法,感受被理解、被接纳的快乐。(4)最终目标规划。目标既代表着个人的理想追求,也指引着个人行动的方向。因此,培养学生能力是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最终目标。为更好地实现最终目标,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对学生进行近期规划(如一周、一个月的计划)、中期规划(如一个学期的计划)、长期规划(如五年或十年计划)。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外在环境等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也可能会受到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规划需要不断地调整,做到灵活多变,但始终围绕着目标不变。在构建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体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组织学习活动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感悟到自我持续的学习能力才是一切能力的核心;让学生明确目标才能激发出最大的动力,学会用信心、舒心、恒心、细心和知心来调整自己;让学生感悟人生的真正快乐是致力于达成自己的目标。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能够正确地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是当代高中生必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学平.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同伴辅导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彭文军,丁三伏.高中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吴志兰.中学生职业规划[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5]黄天中,吴先红.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中学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滑卫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4).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高中生人才培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校辅导员创新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