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益智区材料的合理投放

2021-09-22徐尧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材料投放策略

【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益智区活动有助于开发幼儿智力,实现幼儿智力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最大限度发展幼儿智力,开展提高幼儿智力的区域活动,实现区域活动的价值,是教师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对幼兒园区域活动中益智区材料的投放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体现益智区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材料投放;益智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244-02

区域活动指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为获得快乐与满足,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自由选择、开展并交流的一种自主活动过程。益智区是区域活动中的常规区域,幼儿在与益智区材料的不断交互过程中,智力水平能得到提升,创造潜能也能得到挖掘。幼儿在益智区的游戏质量与教师对该区域材料的投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多投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趣味性、能最大限度激发幼儿创造性行为的益智材料,帮助幼儿与益智区的材料进行良好互动,从而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1]。

一、益智区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投放缺乏适宜性

区域材料的适宜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活动能否成功开展,同时也决定了幼儿区域活动的质量。在益智区材料的选择上,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应以幼儿兴趣与年龄为基础,但因时间、精力、资源等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师提供的材料与幼儿并不完全匹配,益智区材料不具适宜性。

(二)材料投放缺乏操作性

一些外观精美的高结构材料看似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想象力在高结构材料上得不到很好的展现,而且幼儿经过一定的尝试、练习之后仍不能熟练掌握玩法,就不易从高结构材料的操作中获得成就感。而低结构材料能给予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能反复操作,能更好地刺激幼儿发展探究精神,也有利于增强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三)材料投放缺乏目的性

益智区的活动是以启迪幼儿智慧、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为目的的活动,能通过幼儿与投放材料的互动实现教育目标。教师投放材料时,要思考这些材料对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有提升。一旦教师疏于思考,便容易出现益智区内活动材料虽丰富,但幼儿对其完全提不起精神的现象。如果幼儿只是漫无目地摆弄这些材料,就无法实现益智区的价值。

(四)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认知与操作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应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要满足能力不强的幼儿的学习需要,也要满足能力稍强、有操作欲望的幼儿的学习需要,尽量做到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如在进行“物品分类”活动时,如果只将物品进行单一层次的分类,则无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同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益智区的材料也要更新,否则将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五)材料投放缺乏主题性

投放益智区材料时,投放材料与活动主题间的关联性经常会被有些教师忽略。益智区材料的投放应贯穿幼儿的日常生活,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掌握生活知识。同时还要将材料与活动主题相结合,这样幼儿才能进行系统学习,以建构完整的经验体系。如在进行“秋叶飘”主题活动时,可以请幼儿收集落叶,对落叶进行大小的对比排序或者进行简单的数数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主题活动的教育意义。

(六)材料投放后缺乏规则

益智区的材料使用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幼儿欠缺规则意识,尤其是小班幼儿,如果教师不制定好规则,那么幼儿在活动中易出现安全隐患,投放的材料也容易被破坏,达不到教育目标。如教师在益智区投放了很多手电筒来探究光影的变换,如果没有建立规则,那么有的幼儿可能会用手电筒照射自己或者他人的眼睛,也可能出现幼儿敲打手电筒而造成器材受损的情况,不利于保障幼儿的安全。

二、益智区材料的投放策略

(一)增强投放材料的适宜性

投放区域材料时,为使幼儿与材料有更好的互动,教师应不断创设能吸引幼儿兴趣与注意的材料,丰富活动形式,提升互动价值,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体现益智区的教育意义,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在与同伴或者材料的互动中提升相应的技能。同时,教师还要依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替换益智区的材料,使材料能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二)多投放低结构材料

在幼儿与低结构材料的互动过程中,会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偶然性,教师在幼儿操作这类材料时要以启发引导为主,不要对材料进行其他设计或对材料的玩法作规定,让幼儿随心所欲地游戏,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自发性游戏的产生。如纸杯、纸筒、塑料瓶等材料,通过幼儿的创新能有新玩法。在幼儿眼中,纸筒可以变成望远镜,纸杯可以变成传声筒,还可以变成一座座城堡。幼儿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思考,促进了其创造力的提升,对操作技巧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益处。因此,教师应多在益智区投放低结构材料。

(三)发挥投放材料的教育意义

幼儿由于年龄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外界事物的探究主要依靠感知觉,他们在看、摸、闻等过程中认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所以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上应注意体现材料的属性特征,让幼儿能通过材料的操作,体现其认知能力,从中获得丰富的材料概念属性知识及感性体验。益智区就是让幼儿在不断探索中启发智慧。如七巧板的组合不仅能提升幼儿的图形概念,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五花八门的棋类游戏让幼儿在博弈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专注力;扑克牌游戏能把幼儿带入神奇的数学世界。在进行益智区材料的探索和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探究兴趣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变得更为强烈,专注力、独立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了。

(四)增强投放材料的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水平都不一样,他们对各种材料的兴趣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向益智区投放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幼儿之间的差异,不仅要考虑能力稍弱的幼儿的需求,还要考虑材料能否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发展。如果不注意材料的分层递进,那么教师投放的材料可能对接受能力强的幼儿来说过于简单,缺少吸引力,幼儿很快就对此失去兴趣;而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则可能难以理解游戏规则,对材料不感兴趣,没有操作欲望,其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如幼儿在进行“拼图”活动时,教师可以投放不同数量的拼图,并按照数量进行难度分类,让幼儿进行游戏闯关。这样就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难度分级也能照顾到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求。

(五)材料投放结合主题教学

投放的材料应结合幼儿的兴趣与主题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在进行“图形宝宝”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散步的时间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找一找自己发现了哪些图形,探索图形的奥秘,同时将幼儿的观察拍摄下来,打印后投放到益智区,以便幼儿进一步交流,这样一来,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也会更浓。

(六)制定材料使用规则

有规则的益智活动有益于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但制定规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游戏的规则应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制定,并且符合幼儿活动的需要,便于幼儿记忆和遵守。如幼儿在拿取材料时可以自由选择,但材料使用完毕需整理好并放回原处;为控制人数,可以设计区域插卡,如果看见区域插卡位已满,幼儿就不能再进去;幼儿可以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材料,但不能破坏其他幼儿的作品或材料。

(七)充分挖掘所投放材料的功能

教师要充分挖掘所投放材料的功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全面提高幼儿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多作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材,贴合幼儿的需求。材料应是多功能的,教师要引导幼儿掌握每种材料的不同用法和功能,以满足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学习需要。如益智区投放的绳子可以用来捆绑东西,可以围成图形,还可以做成迷宫,或与民间传统游戏“翻花绳”相结合。通过游戏既能传承民间传统文化,也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教学离不开区域活动的支持,在益智区活动中,只有合理投放材料,挖掘材料的多面性,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成长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智力启蒙教育,体现益智区的教育价值,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茜.幼儿园益智区材料的合理投放[J].科普童话,2019(33).

【作者简介】

徐尧(1996~),女,汉族,江苏昆山人,本科,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材料投放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有效创设幼儿园学习型区域的探讨
区角游戏创编的策略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