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研究

2021-09-22公布次力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表演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其不仅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语文学习效率。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和应用策略两大方面入手,对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展开探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游戏;信息;表演;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82-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应该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习兴趣,加强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将情境教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对新课改革中教育、教学要求的贯彻与落实,还能够通过情境的创设给予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探究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促成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1]。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经验出发,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有意识地在情境中融入趣味性元素,融入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成其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助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实践性原则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和开放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在正确认识其实践性,遵循实践性原则,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有效感知语文知识具体用途,多渠道、多角度开展语文学习实践,在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知识探究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适用性原则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法作为新型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但是在实际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重该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不能只强调形式上的情境创设与创新,而是要立足课本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程度、课上反应情况等进行情境创设和调整,以在不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下,稍高于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创设情境,以達成“跳一跳,摘果子”的教学目标,促成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游戏情境创设,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热情

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既能够从中收获快乐,还能够从中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据此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既能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又能够获得语文知识,在转变学生对语文传统认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唤醒”其语文学习热情,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如在组织低年级学生复习拼音、生字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放鞭炮”的游戏活动,即将生字卡片或者拼音卡片放进红色的“爆竹桶”内,然后请学生齐读:“节日到,放鞭炮,放的什么炮?”说完之后,请学生自告奋勇,上台“点燃鞭炮”——抽取桶内卡片,并进行卡片认读。如果读对了,台下的学生就重复一遍,然后模拟爆竹的声音:“嘭——啪——”如果台上的学生读错了,就模拟哑炮的声音:“嗤——”。教师还可以对游戏规则进行调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游戏活动,开展组间竞争,哪组学生“点燃”的爆竹最多,哪组就是最终的优胜队伍。趣味游戏活动情境的创设,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既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又获得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实现一举多得。

(二)信息情境创设,提升学生知识理解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活力。在创设语文课堂情境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并茂、音形结合等优势,将枯燥的语言文字进行生动、形象、具体的转化,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进一步弥补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发达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2]。

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为弥补学生没有去过黄山、没见过黄山奇石的情况,也为更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图片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介绍黄山这一风景名胜区,使学生在认识黄山地理位置的同时,感知黄山的秀丽风光、神奇景色,并利用多媒体,全方位、多角度欣赏课文中描述的黄山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等景观。这样学生在观察和想象的过程中,能感知黄山奇石之生动、有趣,明白黄山奇石“奇”在哪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表演情境创设,丰富学生人文情感体验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长期的被动状态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积极、没兴趣。但是在情境教学模式的引领下,教师便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和教学主题等,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提升主体意识,在增强其人文情感体验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的协同发展[3]。

以《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主要借助生动的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课文中的对话内容和人物形象描写等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即让学生与同桌或者前后桌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在表演时加上动作和表情,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表演过程更加有趣,促使学生准确把握裁缝和顾客的不同个性。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课文的引导下,既能够体会文章的趣味性,又能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并且在成长中扬长避短,完善自我人格。

(四)生活情境创设,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核心思想,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在组织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认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并在提升其学习成就感的同时,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真正践行“学以致用”的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目标[4]。

如在早春时节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寻找春天”或者“我眼中的春天”等为主题写作文,实际教学地点可以不局限于课堂上,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操场寻找和感受春天的气息:去看一看墙角金灿灿的迎春花、柳树上新发的绿色嫩叶、湛蓝清透的天空;去听一听树枝上叽叽喳喳的鸟鸣、操场上同学的欢声笑语;去感知一下迎面吹来的微风……在给予学生语文学习空间的同时,给予学生想象的自由,使其能够真切感知春天,搜集和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灵感,以使学生在后续的作文创作中,能够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既促成其写作质量的提升,又助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学中的主导者,更是学生学习中的引领者、合作者。因此在组织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需求等,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更新,以在“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其情感体验,进一步锻炼其知识运用能力,在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付彩丽.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研究[J].软件:电子版,2015(7).

[2]陈飞.小学语文情景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

[3]王秀姝.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5(27).

[4]杨晓琳.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5).

【作者简介】

公布次力(1974~),男,藏族,甘肃迭部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表演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