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地理抛锚式教学“锚”的设计形式

2021-09-22令向军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高中地理

令向军

【摘 要】当代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能够掌握知识,也要具备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抛锚式”教学正是通过教师创设某种情境,即设计“锚”,使学生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本文主要探究高中地理抛锚式教学,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冲突、联系生活、多元化对比以及渗透情感等方式设“锚”,以促进地理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抛锚式教学;设计形式;“锚”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37-02

所谓抛锚式教学,即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设定中获得知识,在一些实际案例中学会应用知识,进而实现问题的分析及解答。构建抛锚式课堂要坚持两个重要的准则,一是整个课堂需围绕“锚”来展开;二是要引导学生探索。因此,“锚”的设计在整个抛锚式课堂教学设计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锚”指的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的某种故事情境和问题。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罗列出的几点高中地理抛锚式教学中“锚”的设计形式,和大家分享。

一、设计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往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知识的热情,教师即可因势利导,引导高中生自主探索研究,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地理抛锚式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即设计有效的问题式“锚”,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进而实现有效的抛锚式教学。

如在教学“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这一节内容时,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讲明有关现象;了解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阐述具体地理问题等。笔者基于本节内容设计了问题情境式的“锚”,向学生提问:“在深秋季节和寒冷的冬季,霜冻常常发生在晴朗的晚上,谁能解释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学生迅速回顾自身经验,发现霜冻确实大多发生在深秋及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虽然学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但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也更加投入接下来的学习。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发现是因为深秋及寒冬温度常常很低,再加上晴朗的晚上万里无云,大气逆辐射较弱,而大地表面辐射的热量却散发得比较多,因此在深秋及隆冬季节天气晴朗的晚上大地表面的气体温度比较低,很容易发生霜冻。

可见,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式的“锚”,不仅能让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身临其境般地置身于发生霜冻的晴朗的夜晚,增加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抛锚式地理课堂设计中,教师要通过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式的“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的奥妙,解决地理问题。

二、引发认知冲突,鼓励深度探究

认知冲突是指新出现的某个问题与依靠以往知识和经验累积而产生的固有认识形成了明显的对立。认知冲突常常会引发学生思维的变化,促使其深度思考。因此,在抛锚式地理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认知冲突式的“锚”,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深度探索,从而构建新的认知体系[1]。

如在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水资源以及判定水资源丰缺的标准,明白水资源的储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最后掌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利用水资源的合理方法。笔者基于本节教学内容,设计了以下认知冲突式的“锚”,先向学生提问:“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大部分学生都能答上来。笔者继续追问:“青岛属于我国的华东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可青岛却是我国缺水城市之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听后一时陷入思考,最后经过深度探索和学习,发现原来是因为青岛工业发展迅速,造成了水资源污染,形成了水质性缺水。

可见,通过引发认知冲突来设计“锚”,不仅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因此,在抛锚式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认知冲突式的“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深度探究,以扩充其地理知识储备。

三、联系生活案例,学以致用

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人类的生活密切关联。因此,在抛锚式地理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多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设计生活化的“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地理知识,并且还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区位因素,并且学会通过该原理对厂区的区位选择做出合理化的建议。可以看出,这节课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生活在离工业园区较远的区域,根本就不知道工业园区是如何布局的。因此,笔者为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锚”,特意组织学生到工业园区去参观考察,了解工业区的位置和不同工业布局应考虑的因素,分析工业布局条件,评价园区某工厂选址是否合理。学生通过相关资料和数据以及自己的实际考察,分析了某工厂的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并给出了建议。

可见,通过引入实际生活案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经历,还可以培养其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学以致用的思维。因此,在抛锚式地理课堂设计中,教师要多关联现实生活化的“锚”,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多元化联系对比,建构新的认知体系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流程图、思维导图等教学辅助工具被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给地理课堂增添了很多新元素。因此,在抛锚式地理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再现经典、动画模拟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锚”,教会学生从科技的角度认识地理,从而构建新的地理知识认知体系[2]。

如在教学“气压带和风带”这一节内容时,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掌握三圈环流的有关知识,认识大气环流对天气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并且学以致用。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考虑到这种情况,笔者在课程开始时播放了一段《三国演义》电视剧中“诸葛亮借东风火烧曹营”的经典片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都想知道诸葛亮是如何算出这股“东风”的。笔者由此引入大气环流的知识,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演示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动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可见,在高中地理抛锚式教学中,通过再现经典故事、借助多媒体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设计多元化的“锚”,学生在多种方式的交互式影响下,不仅可以很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

五、渗透情感激励,形成正确价值观

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全方位素质为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而缺少情感激励的课堂教学,往往索然无味,这样的课堂只会限制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抛锚式地理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情感激励式的“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如在教学“人口迁移”这一节内容时,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本节学习形成科学的人口观。于是,笔者在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谈一谈外来人口对城市的影响。有的学生说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有的学生说造成交通拥挤,等等。这时有一名学生说“有的外地人素质很差”,顿时教室一片哗然,因为班上就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笔者追问:“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有的外地人不讲卫生,说脏话。”笔者继续追问:“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因为他们文化水平低;有的说是因为他们家乡太落后了。笔者继续问:“那是不是他们天生就是那样?如果我们也生活在那种环境,会不会也变成那样呢?”学生陷入沉思,笔者就势向学生讲述了我国各个地区发展水平不一的状况,并且向学生展示了一些落后地区的发展现状,引导学生要尊重和理解外来人口。

这节课,笔者通过引入外来人口的话题,设计情感激励式的“锚”,引发了学生对国家发展情况的认识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了他们以后建设家乡、服务国家以及善待他人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在抛锚式地理课堂设计中,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设计情感激励式的“锚”,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将抛锚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意义深远,而其中“锚”的设计,对整个抛锚式教学至关重要。在抛锚式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探索,善于總结,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设计“锚”,从而提高地理抛锚式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同寿.浅谈抛锚式教学的本土理解及其校本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0).

[2]李莹莹.抛锚式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29).

猜你喜欢

抛锚式教学高中地理
用情境式抛锚优化信息技术课堂
探析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中的应用
不忙不乱,让时间听我的
建构主义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