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索
2021-09-22金婷
【摘 要】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很多物理实验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见到,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一性质也决定了这门课程离不开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物理实验教学具有极大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活教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86-02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整个教育理念的核心,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观点。整个理论内涵丰富,引人深思,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1]。生活是丰富的,是精彩的,是永恒的,要让教育也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么教育需从生活中来,并回归生活中去。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笔者在读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文章之后,深刻意识到初中物理教育也应该从生活出发,并回归生活。下面笔者将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探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 教学对象——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由于家庭教养、生活习惯、先天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性格等因素,个体差异性是很大的,因此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丰富的,这就造成了教学的复杂性,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
1.1 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对于物理学科而言,特别是初中物理,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如小孔成像、光的色散、能量转化等,这些实验利用身边的器材就可以完成,贴近学生生活,利用这些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其次,让学生学会预习。预习不是盲目地让学生随便看看书,而是要提出明确的目标,要学什么?怎么学?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解决学生盲目预习的问题。
教学案例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播放一段实验视频,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通过问题的逐一解决,让学生自主学习。
(1)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路程与哪些因素有关?
(2)视频中采用什么方法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哪个更好?
(3)通过视频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路程与阻力是什么关系?
(4)如果将木板换成玻璃板,让阻力变得更小,小车运动的路程又将怎样?
(5)如果说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到阻力,它将会怎样运动?
(6)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1.2 创建合适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许多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提出“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问题,这类问题意义不大。一个有质量的问题才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去进行分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问题抛出去之后,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教学案例2:在讲解滑轮組的时候,教师直接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将轮子绕起来,学生通常想不到答案。但是联系生活,换一种方法提问,如何用一根绳子将国旗升上去?由于此情境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可以很好地过渡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1.3 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缺乏创造和实践的机会,从而逐渐失去了“学”的能力。而良好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物理学科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课程,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科学探究法可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如何学习物理,怎样学好物理。
2 教学内容——以实验为基础,利用生活中的器材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运用于生产和生活。
2.1 从生活走向物理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不完善,生活经验也比较欠缺,因此在设计课堂实验时一定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3:在上到沸腾这一节课时,实验室采用的是烧杯、酒精灯等器材,虽然用这些器材也可以观察到沸腾现象,但是沸腾前后声音对比不明显,而且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使用家里烧水的透明壶来做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气泡的变化情况,而且可以听到明显的声音变化。又由于这个烧水壶是学生家中也经常会使用的,每一位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观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案例4:在学完电能和电功率这两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课题调研活动,调研家里的用电情况。学生通过这次活动,对电学的几个概念更加清晰,也知道了节约用电。这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笔者学校有一个科技馆,里面有很多学生设计的作品,如航模、机器人等,这些都是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体现。
3 教学方法——从“做”中“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它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这个主张批判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教、学、做”不是三件事,教师要在“做”中“教”,学生要在“做”中“学”,这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3]。初中物理教学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教师要“教”,学生要“学”,从实验出发,从“做”中“学”。
3.1 观察实验——启发教学
教学案例5: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原因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音叉振动使水花四溅、鼓面振动将小纸屑弹起等现象,启发学生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学习液化时,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壶口和壶口上方的白气,观察玻璃板是否有水滴落下,启发学生思考液化的条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
3.2 动手实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方法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整个实验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通过参与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加了解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案例6: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杠杆平衡原理很简单,但是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仍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不善于改变多个变量、思维模式固定等。而经过整个实验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得以发散。
3.3 创新实验——发现教学
很多书本的实验现象其实都不是很直观,要想让现象更加清楚直观,教师就要对实验进行改进、创新,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实验器材。如在讲到能量转化的时候,书中提到一个魔盒的例子,原理很简单,就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但是枯燥的讲解显然无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因此笔者就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了这个魔盒,中间也遇到了失败,但是最终成功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实际观察,理解了其中的原理。通过一些小的自制或者创新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带给一线教师很大的启发,其中生活教育理念更是发人深省,初中物理教师要结合生活教育思想,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4]。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编.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胡继渊.陶行知有效教学思想的浅析[J].爱满天下,2006(2).
[3]李清华.探索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论的现实意义[J].福建陶研,2006(1).
[4]李庚靖.中國陶行知研究80年概述[J].广西师院学报,2002
(1).
【作者简介】
金婷(1990~),女,汉族,江苏苏州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